浅谈语文教学生活化
2008-08-23孙瑞玲
孙瑞玲
2006年己经是我从事语文教学的第六个年头了。面对又一批新生,调查表明,情况仍和前几届一样:大部分学生反映对语文不感兴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自己的母语——常说常用的汉语言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科目语文竟然不受欢迎,这是为什么呢?原本生动有趣的文章,硬是条块分割——字、词、句,结构、段意、中心,文学常识、写作特色等等几大块,死记硬背,一篇又一篇。小学六年下来,怎能不让学生头昏脑胀、叫苦不迭呢?诚然,旧的呆板的教学模式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但不能否认的是,教师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方向,不能教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使许多学生苦学而无功之后丧失信心则最终放弃这一学科更是主要原因。
那么,上初中后怎么办?其实初中语文课本的内容就是紧密联系生活来安排的,尤其七年级上册按家庭、校园、社会生活来编排单元内容就是为了让学生有一种走进自己生活的感觉。这也是决定了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学好这一基础学科。
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探索着,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课程内容要面向社会
《热爱生命》是一篇探讨生命意义的说理短文。这类文章很抽象,要想真正读懂,需要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才能明白,对此我引进了大量的课外资料。如:“人不就这么一辈子吗?短短数十寒暑,刚起跑便到达终点的一辈子;……一个不容我们从头再活一次,即使再往回过一天、过一分、过一秒的一辈子。想到这儿,……我便不得不努力抓住眼前的每一刻、每一秒,以我渺小的生命,有限的时间,多看看这美好的世界,多留些生命的足迹。”(刘塘《人就这么一辈子》)“你的生命不管何时结束,总是完整无缺的。生命的用途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如何使用,有的人活得很长,却几乎没活过。在你活着时,要好好的生活。你活了很久,这在于你的意愿,而不在于你活的年头。”(《蒙田随笔.探究哲理就是学习死亡》)等等。这样就将课文抽象的说理变为具体,将深难的道理化为浅显,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真正理解无论喜与悲,均应善待生命的生活态度。领悟了生和死要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割裂开来的人生智慧。懂得了珍惜和热爱生命,了解了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怎样活着更有意义。
二、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就是要把学生从课程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一方面可以拓展课程时空,它打开了学生的视野,穿越时空的隧道,把过去、现在、未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摘,它跨越地域的界碑,让学生占有人类的全部精神财富。如课文《黄河,母亲河》,我在教这一课时,我把跨学科的知识综合在一起。时间跨度大,追溯了黄河的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这种学习也没有仅限于小课堂的小圈子。
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了解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人应该怎样活着,使他们在与世界的沟通中感受生命的崇高,使精神世界日益丰富起来。如《黄河,母亲河》中,我两处将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第一章:溯源篇。我让同学收集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了解黄河的历史,了解伟大的母亲河,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悠悠历史中,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第二章:忧患篇。我又设计看黄河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图片,展示黄河的现在,激发学生拯救黄河的责任感。他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
三、联系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
1.联系家庭生活经验。《羚羊木雕》中,课文的内容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母亲伤害了女儿,女儿很委屈,学生对这方面的生活是不陌生的,学习时调动了原有的生活经验体会了文中女儿的情感,理解了课文内容。
2.联系学校生活经验。如《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文章主旨是对师生情的理解。我让学生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师生关系谈一件使你感动的事例。有的同学说:“一次,我在操场上打闹时,不小心和一位同学相撞导致锁骨骨折,我住院期间,老师领着班委会的同学来看我,还为我补课,老师和同学的关心我至今不忘,谢谢老师和同学。”又有的同学说:“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天爸爸因有事耽误了,中午没能准时接我回家,我很着急,我的班主任,一直和我等,还不停的安慰我,直到爸爸骑车到大门口,老师才离去,我非常感激老师。”……我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课文内容,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3.联系社会生活经验。再比如《羚羊木雕》中写心灵受到伤害的“我”一个人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这里写景只是简单如实地描绘景物吗?我让同学们交流他们八月十五那天写的日记,发现同是写中秋月,有的同学眼里的月光清冷,而有的同学笔下月光却是有着柔和的淡黄的色晕,如此抚媚;比较家中情形:前者父母送姐姐去上大学,只剩他一人,形单影只;后者却是合家团圆,欢声笑语。原来,景会因情而异,那么此处描写呢?“写景是为了烘托人物心情。”学生们知道了这一结果,还发现书中那些值得分析、讲解的好处,原来就是我们自己身边存在的实际情形,有些我们己经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而那其余的我们也很容易学会。让学生联系生活的活学替代老师呆板的说教,无形当中学生丢掉了畏难情绪,并且又变的对自己有信心了,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又比如在学习《金黄的大斗笠》一文时,有这样一句话:“风总想掀开斗笠”,通过关键字“掀”形象地写出了风的力量之大。一般地说,老师把分析的结果告诉学生再让其记住也未尝不可,但这就失去了让学生真正领会作者用词精当的机会,也最终失去了学以致用的可能,学生更是引不起什么兴趣。恰好学习这一课的那天就是风雨交加的气候,我问打雨伞来的同学:“路上情形怎样?和文中句子联系一下……”学生很兴奋地发现“风大的时候,我的雨伞差点被掀翻了呢!”这样他们自己知道了用“掀”字的妙处,既分析了原文学会了运用,也激起了兴趣。
ィㄗ髡叩ノ唬汉颖毙咸ㄊ心虾拖厥笛橹醒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