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

2008-08-23王荣彪

21世纪中学生作文·综合版 2008年8期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语文

王荣彪

ァ痘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浪潮之中,课堂教学正面临着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者,认识、掌握并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已成必然。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看作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教学中,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主动建构意义。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为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通道,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其特性特别适合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设,为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然成为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现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教学时空,已成为当今世界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发展的新舞台,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审时度势,选择和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母语教学规律的新理念和教学模式。

ザ、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正确定位

1.它是可以用来优化的工具。经过多媒体快捷奇妙的组合和网络超越时空的连接,语文教学的各种资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和别出心裁的搭配,学生的各种感官被刺激而兴奋不已,这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大了课堂容量,延续了课外学习。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节奏有可能使学生去到很远的地方,但不可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去体验许多种生活;这时多媒体和网络则可以有声有色、循环往复地将学生带入到各种生活场景之中,使他们身临其境,具体感悟到语言文字所描摹的图景。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些事要躬行。”这两句话用来强调亲身实践的重要性是毫无疑义的,但是面对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去重现历史的轨迹;而这时多媒体和网络则可以给我们演示出人类文明的整个历史过程或任何已然片断,让学生间接地而逼真地去认识、思考文本所要展示的人生状态和人生哲理。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是以往的仅凭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巴的教学条件是不可比拟的。当然作为工具免不了有一定的局限,它能够优化解决一些问题,但并不能优化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我们也不能指望它能如此。

2.它是服务而不是取代。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使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又需要使学生在积累过程之中受到思想、精神、人格、信念、审美等方面的渐染和熏陶。多媒体和网络给学生积累文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要使这些文化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人文素质,一定要有一个声情并茂的或“无声胜有声”的“悟”的过程,这是现代信息技术永远代替不了的;因为它终究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代替不了人的心灵交流和情感体验。所以看一节语文课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好不好,主要不是看这节课的课件多么具有动感、具有色彩,多么热闹,而是看它所用的声像等媒体是否恰到好处地展示了文本,是不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丰富的联想、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果只求一种简单的直观性、可视性和廉价的活跃气氛,只能是糟蹋具有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内涵的文本,只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只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误入感观化、低俗化的境地。因此,明确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明确语文学科的独特之处、明确现代信息技术对于语文教学的可为和不可为的方面,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极有意义。

3.它本身在成为一种“文化”。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多地汇聚了人类已成定论的精粹文化,同时它并不拒绝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各种新鲜文化。由于多媒体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节奏、交往方式、生活观念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社会生活变化已成为一种新颖的文化而被语文学科所吸纳,却又影响着语文教学。从浅层方面来看,许多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语汇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地运用开来,如硬件、软件、E-mail、QQ、网友等;从深层方面来看,语汇本身就是人们的思想言行的反映,且又不断的强化了人们的创新意识,推动了社会生活的更大发展,如言论阵地、信息传递速度、人们的交往途径的大大改变,创造了大批新的信息资源、文化资源,造就了新一代的教育对象和学习主体,这些全新的网络文化自然而然地渗进了具有时代敏感性的语文教学之中。这种特殊的利用和参与关系,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更为便利。

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对教师教学提出的要求

1.在观念上要改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要转变:教师角色由教转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整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以教师为中心到师生互动的主动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真正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转变。

2.在教学方法上要创造:在教学方法上以单纯的讲授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又符合学生的主动学习需要,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在教学模式上要创新:提供了实践基于现代化教育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模式的途径: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制作电子化的小组展示作品、在网上交流探讨、让学生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的海量资源在教师指导下收集和整理、分析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发展层次,使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ニ摹⑿畔⒓际踉谟镂慕萄е械氖实庇τ

1.利用计算机编写语文课件,进行课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件艰苦的脑力劳动,但是,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苦事”也就变成了“乐事”了。如何让“苦事”变成“乐事”呢?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教师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改变了这种乏味的现状。因为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学生的情绪一般说来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ピ诙嗝教寮扑慊教学的模式下,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多媒体让课堂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

2.将互联网引入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的特殊学科,天文地理,无不涉及,而单靠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完全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网络来弥补不足,网络也恰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课余,教师可以推荐和课文有关的网站,让学生利用搜索网站进行网上观看。如在中学课本中名家名作占很大比例,像鲁迅的作品,学生通过浏览有关网页能对鲁迅的各方面情况作全面的了解。语文课文中所讲到的内容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从未有过亲身体验,通过互联网的引入既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消化理解。如讲《胡同文化》,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久远的历史让学生无所适从,尤其是北京地区以外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胡同的大量图片以及胡同的由来、建筑特点、文化特色,使学生全方位了解胡同在中国文化上的意义,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利用计算机网络特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让学生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个体学习探索,它是整个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通过操作多媒体课件,观察课件中的动画、声音、文字,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导者,通过人机交互自主独立学习,掌握学习重点,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

パ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探究学习、资源共享。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合作学习,如学生可分为若干小组,通过反复诵读课文,探究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玩味美词佳句,通过讨论求同存异,提高文学修养,培养创新能力等。教师利用网络组织诱导,点拨深化。如学生就文章结构提纲的编写相互补充,共同完成,网上探究,资源共享。

4.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采用超文本的方式组织和管理信息,这使得人类传统的阅读和写作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所谓超文本是指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超文本链接突破了时间和逻辑的线性轨道,让人们自由翱翔于思维的广阔天地,进行随意的跳跃。它可以在文本的任何一个节点上,增加和补充新的内容,删除不合主题的冗余材料,不同的部分可以任意调换先后次序,进行自由组合。因此思维不再被强制地运行在一个线性空间中,而是允许在四通八达的网络中穿梭往来。超文本的这些特性更符合人类的阅读习惯、写作习惯,我们把它与语文教学整合为一体,不仅为语文的阅读、写作方式的变革开辟新的路径,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方面会有新的收获。事实上,任何科学发明无不需要学生具备发散思维能力,即非线形思维能力,循规蹈矩永远不能达到科学的彼岸。学生利用互联网发展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就是在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プ苤,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的多种学习渠道,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习效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今天,语文学科课程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信息技术将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手段,而且将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途径。

ィㄗ髡叩ノ唬汉颖闭偶铱谑谢嘲蚕刈笪乐醒В

猜你喜欢

多媒体信息技术语文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