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暴力 净化校园
2008-08-18徐月香
徐月香
【引言】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
原本应该用美好、纯真等词语来形容的花季少年,却越来越多地与暴力、血腥、行凶、杀人等词语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先看看下面的材料:
2005年5月26日下午1时许,我习惯性地在电脑上打开“凯迪社区”网页,一进入“视频互动”栏目,心里顿时咯噔一下,一则题为“震惊!愤怒!一位广东穷女学生惨遭室友暴打”的帖子赫然成了头条。这是一则约5分钟长的视频短片。
4个女中学生冷傲地仰着脸围着一名女生。被围的女生身穿格子衬衫,扎着马尾辫,胆怯地站在阳台内侧。害怕使她看上去格外地瘦弱。一个女生的声音稚嫩却带着凶悍:“有钱还不拿出来?怕什么啊,我还没打你呢……”话音未落,4人中的一个扬手给了瘦弱女生两个耳光,声音清脆而响亮。瘦弱女生一边退缩,一边表示自己没有钱。站在旁边的一个女生恶狠狠地说:“我们没钱啊,你知不知道啊?拿不拿啊?”说完,4个女生轮番上前猛抽瘦弱女生耳光。
瘦弱女生低着头,任凭她们抽打。在短短的3分钟内,瘦弱女生被打了16个耳光。被逼无奈,瘦弱女生表示她身上只有5元钱。4个女生开始对瘦弱女生进行言语侮辱。说她要是带这么少钱上街,连买个胸罩都不够。忽然,一个女生尖叫起来:“脱了看一下,脱啊,叫你脱!”话音刚落,4个女生就走上前去更紧地围住瘦弱女生,开始动手扒掉她的衣衫……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面对校园暴力,我们能无动于衷吗?远离暴力,净化校园,是摆在教育者、家长、社会面前的一个让人无法轻松的话题!
【校园暴力信息链接】
1. 2004年11月2日,商洛技校2004级新生17岁的许琳,杀害舍友郭某和于某后出逃。3天后,潜逃的许琳被商州警方从其亲戚家抓获。
2. 2004年11月3日,内蒙古商都县第一中学女生郭某、王某和李某持刀抢劫49名学生共688元现金和两块手表。在采访中,王某和李某始终不认为自己抢劫,在她们看来这不过是出于姐妹义气,帮郭某向那些学生借点钱罢了。
3. 2004年12月31日,《法制晚报》报道:因为心里不爽,6名未满18岁的职高女生竟然通过扒光衣服、用烟头烫、往嘴里弹烟灰、逼人吃烟头等方式凌辱殴打一名女生4个多小时。
4. 2005年9月21日晚7时10分许,饶阳县某镇一中学发生学生斗殴事件,1名初三学生已经在该起事件中死亡,另有3名学生身上多处中刀,住院治疗。
5. 2005年10月30日下午4时,在涞源县职教中心高一(102)班,8名同学正在教室里看书学习,突然,几个手持铁链、砍刀、钢管的学生,冲进教室,见人就打,逢人便砍,教室里顿时血肉模糊,打声、哭声一片。结果,8名学生中,除了1名同学趁人不注意跑了出去,避免了被砍的灾难外,其他7名学生均被不同程度砍伤。
6. 2006年1月4日上午10时许,盘锦市实验中学三年五班学生赵某与王某因口角在教室内发生厮打。赵健欲帮助赵某,用事先藏在袖筒内的尖刀刺向王某时误将赵某扎伤,赵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006年5月9日盘锦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依法判处赵健有期徒刑6年。据盘锦市检察院统计:2004年1月-2006年6月,发生在该市校园内类似的暴力犯罪案件(如抢劫、强奸、敲诈勒索等)达22件,涉及24人。其中年龄最大的20岁,最小的仅15岁。
【对校园暴力事件的思考】
一、家庭暴力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
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大多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他们大多受到极度贫困、父母离异甚至家庭暴力等负面的影响。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很容易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从而形成“攻击性人格”。为此,他们往往采用暴力去欺凌弱小,一方面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还可借此在同学中树立“威信”。有的是家长不懂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导致孩子性格偏执及行为习惯不良。可见,缺乏关爱、缺少管教是这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暴力文化误导是产生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
有报道显示:校园暴力犯罪呈现出团伙化、暴力化和犯罪手段成人化的特点。他们作案前有预谋,手段之残忍让成年人都叹为观止。他们是从哪儿学到这些“知识”的?答案出乎意料又不出所料:正是一些小说、影视剧,甚至是新闻报道教会了青少年如何犯罪!一些出版物或某些新闻报道,为了追求所谓的“效果”,将犯罪分子的犯罪过程描写得格外详尽。什么手段、什么药物、案后现场如何清理……应有尽有,一清二楚。
据一些省、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到过不良文化的影响;暴力型和奸淫型少年犯中,90%以上看过凶杀、暴力、淫秽录像和黄色书刊。
为了追求商业利润,一些不负责的书商,把漫画化了的暴力图书一本本地塞给孩子们;一些无知的影视制片人,把神化了的暴力英雄包装成偶像,一个个贩卖给孩子们;一些无耻的游戏开发商,把虚拟了的血腥暴力制成游戏碟,一张张地推销给孩子们。现在的孩子,看到了太多的枪杀、武打的暴力场面,看得过多时,神经就麻木了,再血腥的场面也会习以为常。
未成年人正处于发育阶段,心理、生理尚未完全成熟,社会经验少,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他们对部分影视作品或书籍中所宣扬的江湖义气、以暴制暴和暴力英雄不能正确认识,而是错误地认为,暴力英雄是无所不能的,江湖义气是可歌可泣的,黑帮英雄才是社会的强者,所以他们往往先好奇,再崇拜,然后去模仿。这样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就被无限放大了。
三、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是产生校园暴力的又一重要原因
校园暴力表面看是个别的、简单的社会现象,其实具有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据有关部门调查,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其中独生子女又占大多数。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就是小皇帝,得到太多的宠爱而又缺少管束,刁蛮专横、唯我独尊。独生子女被过分溺爱,使得心理成熟期推迟,自控能力差而好奇心强,情绪容易失控,争强好胜,一些影视、游戏中的所谓英雄就成了他们盲目模仿的对象。这是攻击性性格形成的重要心理依据。
四、应试教育也让一些青少年走上了施暴之路
学校在教育学生时,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学生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的培养。应试教育使一部分学生成了被淘汰者,于是他们试图以暴力这种特殊方式来获取老师的关注与同学的承认。再加上学校教育缺少德育和法制教育,使得一些学生缺少法制观念。教师在教学中疏远差生,使得这些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容易接触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从而产生校园暴力。
【面对现状的对策】:
一、争取有关部门配合,做好安全教育
日前,公安部、教育部等8部委联合制定下发了《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有了上级部门的重视和专门的政策法规,学校要加强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现在还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是未成年人,即使犯罪也不用负刑事责任。在这一点上,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校园暴力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未成年人受到法律保护,但是未成年人犯罪,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只是可比照刑法对成年人犯罪的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14岁起,违法犯罪便将承担刑事法律责任,随便实施暴力更是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另外,遇到校园暴力,千万不能因害怕而忍气吞声。越是沉默越会助长施暴者的淫威,现,遭到更多的伤害。应及时告知老师和家长,才能将伤害降到最低。
二、教育孩子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实施暴力的重要原因是对生命的极端漠视。针对这一点,可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长等知识的传授,从而让学生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还应该教导孩子们遵从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让他们懂得人与人是平等的,相互之间应该富有同情心和怜悯心。只要让孩子懂得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同情,他们对暴力的危害就会有新的理解。
三、净化文化市场
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中都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但在现实中基本没有可操作性。实际上,我国对影视作品中的暴力没有分类,更没有因其中有暴力内容而限制孩子观看。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条文,对电影、电视作品进行分类,并推广至网络媒体、电子游戏和书报杂志,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健康的精神产品。定期彻底清查文化市场、净化文化市场,净化孩子们的视听,切忌让未成年人接触带有暴力行为的文化。
四、未雨绸缪,及早防范
一个人的人生观是从小养成的,如果学生从小过多地沾染暴力文化,对暴力麻木,漠视生命,或者由于家长过度溺爱或打骂,形成骄纵或暴力人格,到青春期,一旦有实施暴力的能力和诱因,就很可能犯罪,所以说防范青少年犯罪必须及早做起,预防得越早,孩子将来犯罪的可能性就越低。
有理由相信,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心协力,校园暴力这颗毒瘤就一定会被铲除,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成为孩子们的乐土!
【针刺文之一】
扬,安息吧
上 海吕华
扬是我小时候的邻居,他爸爸和我爸爸都是在那个时候插队到东北落户的知青。也许两家关系真的很淡,在我记忆里,我和扬仅仅有过几次谈话机会,也无非是“天气真好啊”一类的内容。
在那个小县城里,扬很有名,胖得出奇。走在街上,连卖冰棍的老太太也会瘪着没牙的嘴说:“那就是一顿吃4个馒头的扬!”
这些是我对6年前扬的全部记忆。回城几年来,时间在家和学校两点一线间匆匆滑落。那天放学后,和扬住得很近的萍突然说:“你知道吗?扬被流氓用刀扎死了。”我吓了一跳,“别瞎说,多不吉利!”萍一本正经地发誓:“骗你是小狗。”
萍没有骗我,几天后,扬的爸爸带着扬在东北小学的老师来到我们家,这个因为失去爱子而容颜憔悴的40多岁的男人提起儿子的死,眼圈儿红红的。
扬出事的前一天,一个社会上的小太保纠缠扬班上的一个女生。当这个女生向高大的扬求救时,扬带着几个男生冲了出去,小流氓害怕了,留下一句退缩者常说的话:“你等着瞧!”小流氓没有记住别人,也许别人太普通了,高大的扬便成了显眼的靶子。
那天晚上,扬和一个男生一起送那个女生回家,而且约定第二天再来接她。也许是胆怯,也许是有着某种预感,第二天,那个女生推说有病没有上学,扬一个人骑车往学校去。在离学校不远的路上,滋事的小流氓和七八个人堵住了他。其中一个飞起一脚把扬从车上踢下来。扬的头撞在路边的石头上,血涌了出来,染红了他的衣服。
也许扬觉得学校里有人能帮助他,他撞开那帮流氓,疯了似的往学校跑,满街围观人的漠视更助长了流氓的“无畏”,一个矮个子流氓追上扬,挥手一刀扎向扬的心脏,扬本能地一挡,刀子扎进了大半部分。顺手指缝流下的血让所有在场的人惊呆了,扬用尽全力跑进学校,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愤怒的学生冲出校园,围住正上出租车的几个小流氓。司机一踩油门,带着躲进车厢里满手是血的流氓冲出了包围。我不知道那个司机和流氓是什么关系。父子?兄弟?否则他为何急于搭救那伙“杀人犯”?
满街的大车小车,然而没有一个司机肯送扬去医院,同学们用平板车一路哭着把扬送到医院。护士小姐坚持要派出所出示证明,而不肯先抢救扬。老师哀求着:“救救孩子吧!我是老师,我证明!”因小姐冷若冰霜,扬只留给闻讯赶来的父亲一具冰冷的尸体。
我不知道那些杀人犯最后的结果,扬的父亲说:“杀扬的那个人的母亲在派出所里大叫:‘局子里咱们有人。”我不知道她是否真的有人,但我坚信杀人偿命。即使逃过法律的制裁,双手沾满血迹的人也最终难逃内心的谴责和生者的诅咒!
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人们兴致很高地欣赏着平时只能在电视和电影里才能欣赏到的画面;平板车旁那一双双关切、哀伤、愤怒、含着泪水的眼睛;护士小姐那无动于衷的表情——红嘴唇一遍遍地蠕动着“证明、证明”——我的脑海里一遍遍地重现着这样的画面,于是我愤怒,亦哀伤!
扬,去了!这一幕悲剧也许早被围观的人淡忘了。我在一年后写下这篇文章,权作告慰扬的在天之灵吧!
有个哲学家曾说过:“假使把全人类分做100份,只有7份是恶人。”扬,你相信吧,相信那天没有对你伸出援助之手的就是那7%。你不是也听见耳边老师同学的呼唤吗?你不也曾感到他们的眼泪滑落在你脸上吗?
扬,安息吧!你在天堂向下俯视的时候,你会看到,这世上还是好人多。
(选自《中学生优秀习作选》)
【点评】
扬,一个胖胖的可爱男孩,由于救助弱小,由于善良正直,倒在了血泊中,然而他却孤立无援,就连美丽的护士小姐也对濒死的他冷若冰霜,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在医院里。这是一篇充满深情的悼文,是一个初谙世事的心灵的正义呐喊,读罢使人久久不能忘怀。也让人思考:铲除校园暴力,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针刺文之二】
沉默的故事
莱阳市羊郡中心中学徐一杰
夜幕降临,月上高墙。我又一次独享月下铁窗内独处的滋味。
我讨厌太阳凄凉的光——锥心的痛;我讨厌人——一个个都爱慕虚荣!我的内心,一片黑暗。望着群星,我想起了亲人,想起了从前。
我是个孤儿,不满1岁时,母亲有了外遇。她弃家而去,跟着那个有钱的男人远走他乡,去消遥快活了。父亲窝囊,见自己心爱的人被带走却无能为力,整天只知道闷着头往肚子里灌酒。终于,在那个凄凉的早上,在那凄清的阳光下,父亲带着他的酒走了,走得很安详,没有一丝眷恋。送葬那天,我哭了,撕心裂肺地喊着。那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满3岁时,我便被穷得叮当响的外婆送进了孤儿院。
我的名字是老师给起的,叫沉默。我很喜欢,以致于它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很冷漠,对什么都无动于衷,因为我是沉默;我喜欢孤身一人,随心所欲地生活,因为我是沉默。厌倦时,我会倚在床前,仰望星空,自言自语:沉默啊,你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你也应该是个幸福的男孩!是谁残忍地夺去了你的幸福?是金钱,是贪欲,还是诱惑?连父母都抛弃我,谁还会喜欢我呢?在这个世上,如果连亲情都不能相信,那还有什么可以相信呢?整天这样想着,有时我感觉阳光都是可恶的。
随着长大,我已经变得肮脏,我是个劣迹斑斑的家伙。10岁时,我就开始偷钱。偷钱的原因不是缺钱花,而是喜欢看那些人丢钱后惊慌失措的样子。因此,孤儿院里总有人不断地丢钱,但时间一长,大家就不在乎了,因为我每次偷钱后,总是偷偷地把钱放回原来的地方。
日久天长,我偷钱的事终于被老师发现了,我遭到了众人的唾骂和嘲讽。不过,我觉得前所未有地痛快——我的心已经冰冷了。
从那以后,老师看我的眼光总是冷冷的!同学们当着我的面叫我“老三”——三只手。这让我更加恨,恨所有的人。我有一根用来防身的长长的铁钎,是老师拆换窗户时我偷偷捡来的,后来派上了用场。我讨厌别人骂我野东西,骂我“老三”!那天,有几个不识相的围住我,骂我、唾我,其中一个还用石子打我——愤恨和恼怒远远超出了理智,我拿起长长的铁钎子发疯般地向那个打我的人刺去!
——杀猪一般地嚎叫!
刺目的鲜血淌了一地。
活该!
我冷笑一声。
在那个没有阳光的黄昏,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翻越大门,拔腿狂奔—— 那是一种解脱,一种脱离牢笼的解脱。但最终,我还是被抓住了,到了这里——少年管教所。
今夜繁星依旧,可我灵魂深处的纯洁已不复存在。
【点评】
这个故事让人思考:是谁让一个花季少年一步步地走进了少管所?是亲情的缺失——父母对孩子的不负责任,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个被遗弃的人;是亲人的抛弃——亲人将孩子抛给了福利院,这让孩子从此沉默起来——对谁都冷漠,孤行独往,随心所欲。亲人的抛弃让孩子感觉太阳都是可恶的,同学间的隔膜让他用偷东西的方式得到报复的快感,而老师和同学的唾骂让少年失去理智,从而以暴力相向,最终进了少管所。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负责,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关爱,作为同学应该善待身边的人,这样才能让暴力从校园消失!
【强化练习设计】
请以“校园暴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