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中的大宋王朝(散文)
2008-08-13刘樟
刘 樟
一
雨细细密密地下着,比牛毛还细,比牛毛还密。下出了幽情,下出了古韵,下出了天地迷蒙,下出了古今经纬。
古筝古琴渺远苍老的乐曲,慢悠悠地诉说着远年的故事,弥漫在清明上河园的每一个角落,也弥漫在烟笼雾罩的大宋王朝的朝野。
大宋都城东京汴梁,清明时节,汴河上下春潮泛起,大小船只也随了潮水纷纷涌出。游船顺流而下,漕船逆水而上,大船小舟穿梭往来。码头泊船,装卸正忙。汴河两岸,城郭宫室街衢店铺俨然,山村草树田畴阡陌遍布。以汴河为轴线,城内大街小巷,城外驿道阡陌,万人涌动。从达官贵族到医卜相士、农工商人、江湖奇士、僧道之属应有尽有。乘船的、骑马的、步行的、挑担的、推车的不可胜数;牛、马、驴、骡、驼任人驱使,拉车驮重各行其事,城内城外一派繁华景象。大宋翰林画史张择端,铺展长卷,疏墨淡彩,细细勾勒,大宋都城开封城内京华烟云万种风情、城外山野村落万千气象,尽收在那幅亘绝千古的《清明上河图》里。
随后千年岁月,金戈铁马,风云变幻,大宋王朝早已灰飞烟灭,然而大宋都城东京开封一城繁华、城外满眼春色却一直蛰伏在张择端的一轴长卷里,一任时事沧桑,岁月演变,王朝更迭……
千年之后,又逢盛世,古城开封一群能工巧匠,手捧《清明上河图》,在汴河岸边,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从那轴长卷里,复活了山,复活了水,复活了城郭街衢,复活了草树村落,复活了东京城内市井百态,也复活了乡野之中水灌农耕,复活成了一个古色古香、古仄古韵、大气磅礴的“清明上河园”。
一条条曲径蜿蜒幽长,蜿蜒在大宋朝野上下;一处处楼宇屋舍静默在汴河岸边,静默成了千古幽韵;一座座虹桥横卧水面,横卧成了千年风景。“欸乃”一声,一条小船从岁月的长河里驶来,载不动的是一个个沉甸甸的往事……
二
公元960年正月初,后周都城开封城40里外的陈桥驿,后周大将赵匡胤,会合亲信部队,在此要完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先是“星象家”们粉墨登场:“昨晚落日的旁边,又出现一轮太阳,两日相争,黑光激荡啊。”于是,士兵们开始喧哗: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小皇帝无知,我们何不立赵将军为皇帝!于是,就在正月初四的晨曦中,赵匡胤刚刚睡醒,将士们就呼啦啦一拥而上,不由分说把一件早已准备好的帝王黄袍披在了他的身上。随后,赵匡胤率军“返回”开封,接受后周小皇帝柴宗训的“禅让”。“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启了大宋王朝的新时代,同时也开始了王朝更替中的又一轮文明的复兴。
三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历来被称颂的建功立业的皇帝,说到大宋,我们就不能不说一说大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出生在大唐帝国覆亡后五代十国的乱世。他少年时期家道中落,开始游历四方,33岁上成为后周政权的禁军统领。
陈桥兵变,虽使他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大宋王朝的政权,但处境之艰难也是历史上少有的:连年征战,穷兵黩武,国库空虚,百废待兴。这种形势下如何治理国家,是摆在赵匡胤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怎么办?
这是位会节俭的皇帝,他首先以身作则,从自身的节俭开始。节俭到什么程度?身为一国国君,坐拥国库,连公主穿一件翠鸟羽饰的衣服,都要挨骂。有一年七夕节,在讨伐北汉的途中,他派人给母亲和老婆送份过节礼,婆媳俩欢天喜地地接过礼物,打开一看,竟然是太后三贯钱,皇后一贯半。
仅仅靠节俭是不能够使国家富强起来的,重要的是会为天下理财。公元964年的一个雪夜,赵匡胤敲开了宰相赵普的家门,君臣交谈,在酒桌、炭火旁,一个“先南后北”的统一计划形成了。从此,在长年的统一战争中,南方那些富庶的割据政权,为赵匡胤广开财路:灭掉后蜀,缴获的金、帛,水陆并用运往开封,竟然用了10年时间才运完。南方的小国害怕了,开始给他进贡,赵匡胤自然是来者不拒。仅南唐后主李煜在短短的14年里就给他进贡9次,每次的金银都多达数以万计。
就连作战作风上,也渗透了他的理财观念——“多快好省”。打荆湖十七州,66天就大功告成。唯一的一场持久战争,是灭南唐之战,打了两年。但是,赵匡胤并没有因此而生气,因为他要保全的是南唐的繁华,而不是一张版图上毫无生机的扩张。
这位节俭皇帝对功臣的赏赐却是大方得惊人:宰相赵普生病,一次就赏赐赵普银器5000件,绢5000匹。难道这位皇帝是双重人格,只喜欢对自己吝啬?非也,这些都是政治的需要。黄袍加身,得到的只是诸多割据政权中的一个政权,从南到北还有8个政权和赵匡胤争夺天下。更严重的还有北方的契丹族,占据着要塞燕云十六州。赵匡胤别无选择,他必须守财,为江山社稷守,为大宋政权守。同时,他还必须得笼络人心,笼络一帮有才能的人,为他的统一大业出谋划策、效命疆场。
自唐“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武将乱国,一直是社会动荡的主要因素。唐因此而亡,五代十国因此而乱。身为乱世将军的赵匡胤心里十分清楚:他必须消除这种隐患。于是,在当上皇帝站稳了脚跟之后,第二年夏天的一个夜晚,他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几个一起打过江山的铁哥们叫到皇宫中喝酒:“没有你们,我当不上皇帝。可当了皇帝,我心里一点也快乐不起来。”
石守信等人十分诧异:“你还不快乐?”
赵匡胤一声长叹:“是啊,皇帝的位子谁不想坐?要是你们的部下也准备好了黄袍给你们披上……”
一句话,吓得几位将军魂飞魄散:“臣等愚钝,万望陛下给指条生路。”
皇帝趁机劝道:“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你们不如多置房置地,歌舞升平地过一辈子,岂不快哉!也免得我们君臣互相猜疑。”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他又一次用不流血的方式,解除了长期以来武将乱国的祸患。
随后,他的矛头开始指向地方割据政权“节度史”们。于是,皇帝下令:节度史不再兼职地方官,中央单独派文官担任州、县长官,设“转运使”把地方财政转运中央。这样,过去拥有重权的节度史就变成了一个空衔。
削除了地方节度史的权力,他把政治改革的重心再度回到中央的舞台上:不再重复宰相专权的老路,把军权交于枢密院,财权交给三司,宰相就成了单纯的民政部长。军事上,将军互相轮岗,军队定时对调,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兵”,将、兵的生疏,造反便成了不可能再发生的事。
赵匡胤的宽容也是历代皇帝中少有的。一次夜巡,路遇刺客,一箭飞来,射在他身后的旗杆上。行刺皇帝,历来都是滔天大罪,随从将士们要踹开四周居民的家门大肆搜查,赵匡胤制止住他们,拔下箭杆,爽朗一笑:“此人准力还不够,下次练练再来吧。”扔箭在地,不再追究。
这种理性和宽容融入到的宋王朝的种种施政行为中。灾年,设立“太平仓”专门收容流落异乡的遗孤,官员哪怕是出了名的“小气鬼”,水灾时也要置屋千间,借于贫者。
尽管他的改革留下了“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遗憾,使得以后几百年里出现了军力严重束缚的局面,但毕竟唐末五代武人骄横的混乱再未出现,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文才风流和道德华章也迈向了又一新的高峰。
四
站在大宋的原野上,看到的是一座座繁华的都市,一处处炊烟缭绕的村落和一条条纵横交织的大道、阡陌。
一轮轮水车转动起来,一双双赤脚踏出了清流,踏出了大宋王朝的生命大动脉;一张张耕犁翻动起来,翻动着一部鲜活的生机勃勃的大宋农耕史。在大宋疆土上,从南到北每一片土地上都散布着农人勤劳的身影,每一寸黄土上都散发着他们身上浓重的汗咸味。
宋建国之后,灭九国,拓疆土,完成了南北统一大业。之后,宋太宗就下诏江南诸路州郡长史,劝民广植粟、麦、黍、豆之类作物,缺少这些种子的,从北方供给。政府的鼓励极大地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少地方,农民开山为田,辟岭成地,广种作物,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地恢复和发展。
农具也得到了重大的改进,除草用的弯锄,碎土疏土用的铁耙,安装在耧车脚下的铁铧,在中原和华北地区都已普遍使用。汲水灌田用的龙骨翻车,插秧用的秧马也在南方迅速使用开来。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发展,又反过来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
一台台织布机响起来了,一双双巧手织出一个又一个密匝匝的日子,织出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岁月。北宋初年,丝织业也开始繁盛起来。“平原沃土,桑柘甚盛,蚕女勤苦,罔畏饥渴。……茧箔山立,纺车之声相闻。非贵非巧,靡不务此。……争为织巧,以渔倍息。”(《李直讲文集》)是当时养蚕纺织业的极好写照。
一个个的冶炼炉子燃烧起来了,熊熊炉火,燃烧成了一个冶炼史上的新时代。当时,煤炭已大量开采。河东境内的居民生活燃煤开始广泛使用;都城开封及其附近城乡也有上百户人家使用煤炭做饭取暖。有了煤炭,冶铁的作坊就跟着兴建并壮大起来。用煤冶铁,火力强,冶炼出的铁质量高,生产使用的农具也跟着有了很大的改进。
一个个瓷窑筑起来了,筑起了一座座“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博物要览》)的瓷器的生产烧制基地,筑成了世人眼里“中国”的代名词。烧制瓷器的窑户,当时遍布全国各地,且都已具特点。湖北的定窑,河南的汝窑,处州的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的瓷窑,都是那时极有名气的烧瓷窑。
一个个造纸作坊建起来了,一个个刻版印刷作坊建起来了。建成了一个个记载文化、传承文明的策源地。造纸业和刻版印刷业不仅在量的方面有了普遍的发展,而且在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福建的建阳、安徽的徽州、四川的成都、以及江浙地区许多地方都已成为纸的著名产地。开封、成都、婺州、杭州等地,成为刻板印刷业的发达地方。
一个个造船厂兴起来了,一条条漕运连起来,一次次的海外贸易也跟着多起来。浙江的明州、温州、台州,江西的虔州、吉州,湖南的鼎洲、潭州,陕西的凤翔都成为造船业的中心。从北宋初年以来,每年由这些地区为政府制造的漕运官船就有三千多只,民间用船,数量更多。海外贸易,中外商人所乘用的船只大多来自中国,往来于印度与中国间的船只,几乎全部是中国制造。北宋中国工人的造船技术,已经超越了当时东西洋的其他国家。
一个个的集市形成了,一条条的商道开通了。在北宋,南北各地的农村中,开始出现定期的集市。开封城内大小街巷,随处可见商铺邸店酒楼饭馆,繁盛的夜市也早已在开封出现。其他各大城市也与开封相仿佛。
对外贸易较之唐代更显繁荣。当时从印度半岛到南洋群岛以及阿拉伯半岛上的一些国家,都和中国有贸易关系。遇到这些“蕃商来往较少时,宋庭就派遣使臣前往招致。这是一种多么开放的心态呀!当时的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等城市都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
一切都在恢复兴盛和发展,大宋王朝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统一安定的环境,百姓用他们的辛勤劳作,支撑起了一个繁荣的大宋王朝。
五
宋词也跟着兴盛起来。
一个时代的文明与进步,一个时代的开明与开放,从那个时代文学繁荣程度也可基本得出结论。春秋战国,诸子著述,百家争鸣;大唐帝国,诗情勃发,万峰竞秀。到了宋代,词成了一处金碧辉煌的殿堂,成了登峰造极的千古华章。一首首美妙绝伦的词章,构成了一个时代社会生活、精神风貌的大观园。
那缠绵悱恻的低吟着“杨柳岸,晓风残月”漫步走来的是柳屯田柳永。他的词,写羁旅行役、写帝都壮丽、写城市繁华、写自然景物,都能达到“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酒边词序》)的程度。
写离别,一曲《雨霖铃》,写得愁肠百结,一咏三叹:苍茫暮色,凄切蝉声,饮酒饯别,执手相看,秋江伤离。一个“别”字,让人觉着撕心裂肺。
写思乡,一曲《八声甘州》,写得乡愁浓重,化解不开。暮雨潇潇,凄风严霜,默默江流……格调苍凉而激越。“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思乡之情重若千钧。
写怀人,一曲《凤栖梧》,写得肝肠寸断,痴迷执着。暮春残阳,高楼独依,望尽天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为王国维所称道。他在《人间词话》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此两句为第二种境界。形象地概括了那种锲而不舍的执着态度。
写都市繁华,一曲《望海潮》,写得酣畅淋漓,风光无限。写钱塘,杨柳含烟,虹桥卧波,雕梁画栋,满市珠玑,人争奢华。外有“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崖”的钱江大潮,还有“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的西湖美景。钱塘之美,尽收眼底。据说,词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后来引来了金兀术的大举南侵。柳词的力量可谓大矣!
那豪情万丈高唱着“大江东去”的自然是苏东坡苏学士。
他“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婉转绸缪之度”(胡寅《酒边词序》),开了豪放派的先河。在题材上,“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内容的丰富,题材的多样,更是远远超出以往词人。
一曲《江城子·密州出猎》,道出了伤时感世的情怀。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气势宏大,充满昂扬情调; “但令人饱我愁无”(《浣溪沙》),更是直抒胸臆,写出忧国忧民思想。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异曲同工之效。
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咏史怀古,借以抒写自己的胸襟抱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度恢弘,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山,危岩绝壁;写水,冲飙怒潮。山水相激,浪飞涛涌,千古传唱。
一曲《水调歌头》,赏月怀人。借问天问月,抒发个人情怀。以自然境界的澄彻辽阔反映出作者思想境界的开朗豁达。是历来中秋词中意境最高、流传最广的一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为人世代传诵。
农村风光,田园生活也被作者收入词中。“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浣溪沙》)一派繁忙、恬淡的田园风光。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反映出了词人的处世态度——春风料峭,寒雨点点,词人吟啸徐行,坦然处之。这不仅是对自然变化的态度,也是对人生态度:“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道出了词人处事不惊的心态。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商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则为词人自勉之作。勉励自己忘却年龄,乐观向上,奋发有为。
苏词并不完全摒弃婉丽纤媚的格调。“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写得婉转而有风致。至于《水龙吟》中“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碎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则更是缠绵多感。
好了,不再细举了。还有秦观,被后人称之为“婉约之宗”;周邦彦被称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都是何等的了得。秦观“月夜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词句,在世间流传甚广;周邦彦“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王国维称之为“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还有贺铸“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晴天亦老”。以及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是千百年来世代传诵的佳句。
宋代上千位词人、数万首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构建成了一座光芒万丈的丰碑。
六
大宋王朝还留下了一个个广为流传、感人至深的故事。至今一个个故事中的人物还都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各种艺术形象活跃在戏剧舞台上,同时,也活在人们的心中。
包公走来了。黑面黑袍,黑靴黑冠,心中却装着朗朗乾坤。面黑如铁,心明似镜。无私无畏,明辨是非。铡驸马,打銮驾,赈济灾荒,安抚民心,为保大宋江山社稷,鞠躬尽瘁。最终成了世代为官者的楷模,成了黎民百姓心中的青天。
王安石走来了。沉吟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郁郁走来。春去春归,月缺月圆,几多乡愁,何时圆我还乡梦?哪能啊,多少国事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法尚未变,政尚未通,富国强兵才是大事呀。思乡归思乡,国家大事为重。最终他成了一代改革家,成了历史上的重臣名相。
杨家将走来了。旌旗战袍,金戈铁马,扬鞭奋蹄,威风凛凛。抗辽兵,平外患,驰骋疆场,血洒边关,男儿自强,巾帼奋起,前赴后继,不屈不挠。最终成了满门英烈,成了人们心目中民族的栋梁。
梁山好汉走来。武松打完了虎,杨智卖完了刀,鲁智深倒拔完垂杨柳,一起赶来劫法场。一个个侠肝义胆,豪气万丈,为兄弟情义,敢入龙潭虎穴,闯火海刀山,出生入死,在所不辞。最终成了除暴安良的江湖侠士,成了一代一代人传诵的绿林英雄。
一个个故事中的人物向我们走来,最终都成了中国戏剧史上光彩照人的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
七
任何一个政权的衰亡都是从自身的腐败开始的,若不是自身腐败,其他人是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是不敢觊觎它的政权统治的。北宋王朝末期出现三次大的战事——宋江起义、方腊起义和北方女真(满族人的祖先)金兀术的大举入侵。宋江、方腊起义造成北宋王朝的国力衰微,金兀术的大举入侵,直接导致了北宋王朝的覆亡。而这三次大的战事,都是源于北宋王朝自身的腐败。
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主要是由“花石纲”的骚扰所激起;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则主要是为“括公田”所激起。
十二世纪最初的二十五年,是宋徽宗统治的年代。这是一个荒淫腐朽的皇帝。他即位以后,先后最受信任、最受宠爱的是宰相蔡京、宦官童贯、杨戬等人。这些人相互结托,狼狈为奸,为非作歹,祸国殃民。为了讨好皇帝,他们提出了一个“丰亨豫大”的口号,要把北宋朝廷以及宫廷的场面尽量搞得富丽堂皇。他们要集中天下奇花异石于首都开封,以供玩赏。从崇宁元年(1102年)起,便由童贯在苏州和杭州等地设置“造作局”,集中东南地区的各种工匠数千人,制造象牙、犀角、金、玉、竹、藤以及雕刻、织绣的各种工艺品,所用原料器材,皆巧取豪夺于民间。三年后,又在造作局以外添置“应奉局”,向东南各地居民搜刮花石竹木和珍奇异物。百姓家中凡有一石一木可供赏玩的,全被指名强取。搬运时,拆屋撤墙,全不顾惜。应奉局的人还经常借机进行讹诈,无数人家为此倾家荡产。应奉局把搜刮所得,用船只运往开封,每十船组成一纲,称为“花纲石”。船夫也倚势贪横,使运河两岸的居民大受骚扰。时人称应奉局为东南小朝廷,其势焰之高可以想见。
宋徽宗迷信道教,他在任期间,开封和各大城市都添修了许多道教的宫观。还设置了道官,使其与政府官员同样领取俸禄。他十分宠信道士林灵素。仅林的门徒,任道官支厚奉的就多达近两万人。蔡京、童贯等人,都公开卖官鬻爵,明码标价:“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北宋政府的官员数目因此而大增,在徽宗即位七八年后,官员数目比以前多至十倍。北宋政府因此所支出的官俸和兵饷是过去的好几倍。政府开支日益增多,人民的负担当然也在日益加重。
由于朝廷昏庸腐败,财政上出现严重的入不敷出的局面,一年的全部财赋收入只能供八九个月的支用。为了弥补财政上的缺欠,官府多次铸造当五当十的大钱。结果不但不能填补亏空,反而造成了币制的空前混乱。为了增加国库收入,朝廷把茶税的定额向上提高了好几倍。同时,把政府出钱“和买”的绢帛也改为无偿的榨取。
从政和元年(1111年)开始,北宋王朝又专设了一个掠夺私人土地的机关,叫做“西城括田所”,由宦官杨戬等主管其事。名义上,是北宋政府要把一些天荒或死绝、逃亡户的土地没收充公,在实际操作中,却是杨戬等人强占肥沃土地,把原业主逼迫成佃户,令其以对分方式向政府缴纳租课。例如河南汝州鲁山县的土地适于种稻,就全部被杨戬等人括为公田。成千上万的农民因此而丧失土地,流离失所,冻饿而死。后来“西城括田所”把掠夺面扩大到山东、河朔、淮南、江浙各地,所有湖泊的退滩地以及黄河决口湮没过的土地,全被作为无主土地没收。到宣和三年(1121年)止,经杨戬掠夺的民田已达三万四千多顷。
除了“西城所”对私家土地的大量掠夺,蔡京、童贯、朱勔、李彦等人,也都依仗权势掠夺了大量的田园房舍。朱勔的田产“跨连郡邑,岁收租课十余万石,甲第名园几半吴郡”。到钦宗籍没他的家产之日,他的田产已多达三十万亩。蔡京的土地自然也不会少,仅他在江南的一处“永丰圩”就有水田近千顷。朱勔、蔡京只是典型的代表而已,此时的所有官僚、豪绅、地主无不对土地肆行掠夺。
昏庸产生腐败,腐败带来的是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最终的结果是政权的颠覆、王权的丧失。方腊、宋江带领的农民起义,把腐朽的北宋王朝推到了灭亡的边沿,金兀术的大举南侵,腐朽的北宋王朝最终走向彻底灭亡。
八
在清明上河园里的游乐项目,也蕴涵着北宋王朝败落的预言。比如蹴鞠,蹴鞠,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踢球,是清明上河园里的一种游戏。可是,本是游戏的踢球,竟然踢出来了个高太尉,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儿。太尉,那可是一个掌管着国家军政大权的职务,大宋军队就这样随便地交给了这样一个无赖、流氓、恶棍的手里。有这样昏庸的皇帝,有这样混账的大臣,有这样毫无章法的任用制度,大宋王朝岂能长治久安?
再如,斗鸡。这又是清明上河园里开设的规模不小的一个专馆。斗鸡是宋代从官场到市井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一对本来毫无冤仇的雄鸡在一群无聊的人的教唆、怂恿下,开始横眉立目,刀枪相向,无端争斗。而且愈斗愈惨烈,愈斗愈疯狂,直斗到天昏地暗,血肉横飞,你死我活;一群观众瞪大了眼,张大了嘴,如痴如狂。欢呼声、吆喝声、叫骂声,撼山动地,此伏彼起,不绝于耳。直到争斗分出胜负,定下输赢,人们才肯罢休。一个以争斗和血腥作为娱乐方式的王朝,哪有不亡之理?
和其他王朝一样,大宋王朝最终也难以走出历代封建王朝的宿命。雨细细密密地下着,整个清明上河园都笼罩在烟雾迷蒙之中……
责任编辑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