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构库伊特现象

2008-08-11方正宇

足球俱乐部 2008年13期
关键词:锋线荷兰队伊特

方正宇

在本届欧洲杯的电视转播过程中,荧幕上多次出现“跑动距离”这一全新数据。通过观察该项数据,人们会惊讶地发现,以往被认为并不需要太多跑动的前锋们,居然在这项数据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以库伊特为代表的这些“锋线长跑健将”,已经成为本届欧洲杯舞台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像田径运动员那样去奔跑

曾几何时,锋线球员能在队内享有无需大范围跑动的特权。比如当初在谈起罗马里奥时,很多教练都喜欢引用这样一段话:“他可以在89分钟内碌碌无为,但只需要剩下的一分钟就足以置对手于死地。”正是这样一种看似懒散的球风,使得罗马里奥保持着超长的运动生命,在41岁高龄创造了个人进球数超越1000球的辉煌成就。但是在如今的国际足坛,罗马里奥这种类型的前锋逐渐成为了“稀有品种”,尤其在本届欧洲杯上,几乎没有主教练会接受一名在跑动过程中吝惜体力的前锋。像田径运动员那样反复进行折返跑,成为了所有前锋必须完成的任务。

当然,足球比赛毕竟不等于田径运动,跑动距离本身不可能直接决定比赛的胜负,但大范围的跑动却可以给球队带来更大的帮助。以库伊特为例,在与意大利队的比赛中,每逢球队发动反击时他总是会抢先起动,第30分钟,当荷兰队在完成角球防守展开反击时,库伊特迅速从本方禁区附近开始高速奔跑,范布隆克霍斯特在中场将球转移至右边路时,库伊特已经冲刺到了对方的禁区附近,然后他及时地头球摆渡中路,助攻队友斯奈德打进了极为精彩的一球。接下来在第79分钟,库伊特几乎完全照搬了此前的进攻方式。这次是荷兰队在成功防住任意球之后发起反击,又是库伊特跑到了所有意大利球员的前面,在第一脚射门被布冯奋力挡出之后,他随即在右边路将球传中,帮助范布隆克霍斯特打进了本队第三球。在这两次进攻的过程中,库伊特并没有展现出多么绚丽的脚法,但却以最简洁的方式帮助球队完成得分,唯一的秘诀就是他比对手更擅长奔跑。正如库伊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没有亨利那样的天赋,技术也不如博格坎普、罗本和范佩西,侵略性则无法与戴维斯和西多夫相比。但重要的是,我有着良好的比赛态度。”

事实上,库伊特给球队带来的帮助不仅仅是那两次助攻。在这场强强对话中,库伊特名义上的位置是右边锋,但却屡屡回到本方半场参与防守。他全场五次铲断的数据不仅排在全队的第一位,而且铲断成功率居然高达100%。如此勤勉而富有效率的防守表现,等于是让荷兰队在阵中增加了一名后腰或者后卫,这也成为球队力克强敌的关键因素之一。

全攻全守赋予前锋新职责

库伊特并非荷兰队锋线上唯一的“长跑健将”,在对罗马尼亚队的小组赛中,伤愈复出不久的范佩西全场跑动了11.22公里,另一名边锋罗本,则在61分钟的上场时间内跑动了6.89公里,如果换算成90分钟也超过了10公里。甚至就连以往经常被称为“站桩型球员”的中锋,如今的位置也不再局限于对方的禁区。比如已经32岁的范尼,首战意大利队时仅在上半场就跑动了5.10公里,当他在第70分钟被换下场时,跑动距离已经达到了8.13公里。次战法国队,范尼在场上打满了90分钟,他的跑动距离也顺理成章地超过了10公里。

连续的大范围跑动,势必对球员的体能形成严峻考验。为了确保范尼将最好的状态留给淘汰赛,范巴斯滕在最后一轮小组赛对中锋人选进行了调整,结果顶替范尼出场的亨特拉尔非但打进一球,而且跑动距离也在83分钟上场时间内达到了9.57公里,延续了荷兰队锋线盛产“长跑健将”的传统。

这样一种传统,其实是立足于“全攻全守”的战术基础之上。谈起“全攻全守”,人们经常偏重于关注“全攻”的一面,为边后卫助攻及中场后插上这些抢眼的进攻方式而喝彩。相比之下,“全守”往往处于被忽视的一面。事实上,如果没有进攻球员积极参与回防,球队就难以在中场对抗中占据上风,中后场球员更是不敢在身后存在巨大空当的情况下参与进攻。因此对于“全攻全守”来说,前锋大范围跑动参与防守几乎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当荷兰队参加1974年世界杯时,克鲁伊夫就曾有过单场跑动11公里的经历。在当时很多球员场均跑动距离只有5公里左右的情况下,一名前锋跑出这样的距离实在是不可思议,而这也正是克鲁伊夫和荷兰队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所在。

范巴斯滕之所以会在执教荷兰队前期引发那么多的争议,也与他坚持要求锋线球员加强跑动和防守的战术安排有关。由于在这一点上与主教练存在着意见分歧,范尼甚至一度被排除在橙衣军团的阵容之外。在2006年世界杯期间,荷兰队相对平庸的表现,令范巴斯滕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本届欧洲杯的预选赛期间,荷兰队12场比赛打入15球的攻击力,也使外界纷纷质疑范巴斯滕把前锋当成田径运动员来使用的安排。然而在本届欧洲杯上,当面对意大利队、法国队以及罗马尼亚队这些强敌时,荷兰队安排前锋积极跑动的战术安排终于大放光芒。范巴斯滕所取得的成功,应该会让更多人重新审视“全攻全守”的内涵。

锋线长跑健将无处不在

在本届欧洲杯上,热衷于培养“锋线长跑健将”的绝不只有范巴斯滕和他的荷兰队。纵观整个小组赛阶段,最终取得佳绩的大多是那些在跑动距离上超过对手的球队。至于这些球队的前锋,也普遍在奔跑和回防的过程中不惜体力。例如瑞典老将拉尔森,在第一场同希腊队的比赛中,他完成了11公里的跑动距离,令人惊讶不已。不过由于年龄因素,他在对西班牙的跑动距离就骤降至6.7公里,但这也足以看出许多球队的前锋都开始注重积极的跑动和回防。

如果翻开欧洲杯小组赛阶段的数据统计,人们会有些意外地发现,在犯规榜上占据首位的居然并非后卫或者后腰,而是前锋或前卫。例如比利亚在188分钟的上场时间里有14次犯规,与巴拉克并列犯规榜榜首,而葡萄牙队的边锋纳尼更是在短短的118分钟出场时间里有12次犯规,这名以往以犀利突破而著称的新秀,是小组赛阶段名副其实的“犯规王”。

出现在纳尼身上的这一现象,或许会被很多人视为作风粗野,但换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解释为他对防守的积极投入。在与瑞士队的最后一轮小组赛中,纳尼非但完成了九次犯规和三次抢断,而且跑动距离也达到了10.37公里。

纳尼的这种作风,与斯科拉里的要求不无关系,作为巴西足坛的另类教练,斯科拉里当年在执教巴西队期间,就曾坚持要求锋线球员倾力防守,甚至公开鼓励这些进攻天才在场上表现得更为粗野。在2002年世界杯的四分之一决赛中,为了限制英格兰队中场核心贝克汉姆的发挥,斯科拉里要求罗纳尔多也参与回防。结果在这场强强对话中,一向作风懒散的罗纳尔多,多次回到本方半场对贝克汉姆进行贴身盯防,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安排,成为了巴西队赢得比赛的关键因素之一。执教葡萄牙队之后,斯科拉里继续推行前锋积极参与防守的理念,随着这种理念的深入人心,葡萄牙队在比赛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粗野的元素。尤其在2006年世界杯的八分之一决赛中,当斯科拉里的葡萄牙队遭遇范巴斯滕的荷兰队时,两位主教练具有非常相近的理念,于是双方前锋同样表现出近乎疯狂的防守意识,结果导致比赛的火药味变得越来越浓烈,最终这场比赛以4张红牌16张黄牌的数据,创造了世界杯历史上单场比赛的红黄牌纪录。

虽然有时也会产生上述副作用,但总体而言,前锋积极跑动参与回防已经成为了国际足坛的大趋势。在未来的国际赛场上,势必会出现更多库伊特类型的前锋。这些“锋线长跑健将”实而不华的特点,或许未必能够赢得来自媒体和球迷的追捧,却极有可能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人物。

猜你喜欢

锋线荷兰队伊特
云贵高原锋线的动态特征*
WEY 摩卡
福伊特集团成功完成对拓斯克公司的收购
杂牌军大战伊特城堡
福伊特造纸亚太区网店Webshop首单交易成功
福伊特集团持续推进转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