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莱希特日历小说一组

2008-08-09[德国]贝托尔德·布莱希特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08年10期
关键词:布莱希特西方哲学戏剧

[德国]贝托尔德·布莱希特

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1898~1956),出生于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是大家熟悉的前东德的社会主义作家,当代最著名的戏剧家和戏剧理论家之一。布莱希特中学时代便开始写作,作品包括一些诗歌,同时开始创作戏剧。1922年,他的《夜半鼓声》获得了克莱斯特奖,这是德国最高的艺术奖。次年,布莱希特被聘为慕尼黑小剧院的导演,后移居柏林,成为德国话剧院的艺术顾问。上世纪20年代中期,布莱希特开始阅读和研究马克思的著作,这使他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现实。1933年希特勒夺取政权后,他和许多进步作家一样被迫流亡国外,先到丹麦,后到瑞典、芬兰和苏联,1941年起到美国,直到1947年因宣扬共产主义被迫离开美国,于1948年返回民主德国。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流亡中创作的。

布莱希特一直倡导从歌剧改革入手,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史诗剧的实验,特别吸收了中国文化和戏剧艺术经验(譬如中国的墨翟和京剧演员梅兰芳等等),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表演方法,也对当代的中国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布莱希特对中国戏曲艺术给予了很高评价。间离化效果(也称陌生化效果)是他创建的现代戏剧理论,二战后,他在柏林的戏剧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他的代表性剧作有《母亲》《三毛钱歌剧》《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伽利略传》等等,大部分作品都翻译成中文并在中国上演。

下面介绍的布莱希特日历小说是他流亡时期短篇小说的汇集,内容涉及西方哲学,而要谈论西方哲学,则不得不提及苏格拉底、培根、布鲁诺等。这几篇日历小说歌颂了先辈的勇敢、智慧以及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故事扣人心弦,富有哲理。值得一提的是《奥格斯堡灰阑记》是根据元杂剧《包特制智勘灰阑记》改编的,布莱希特鞭挞了自私自利的辛格里夫人,同时赞扬了女仆安娜,故事以安娜得到小孩的公正判决而结束,也应验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这篇故事也受《圣经》中古代以色列国王所罗门判决的启发。这些小说形式类似日历,又不同于传统的德国日历小说,就像是绘画中的素描,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多讲述小人物和普通人的故事,受众是农民和工人,目的是道德教育,虽然有些观点不尽正确,但仍然是很耐读的。布莱希特作品的要素是娱乐性和寓教于乐,他认为受众不应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对作品反映的现实问题进行思索,这个要素不但体现在他脍炙人口的戏剧中,也体现在这些日历小说中,我们在理解这位作家的全貌时,显然不能忽视他的日历小说。

译 者

猜你喜欢

布莱希特西方哲学戏剧
花园
献给母亲
有趣的戏剧课
最有思想的句子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论西方哲学“看”世界的三种方式——兼论西方哲学世界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意义
布莱希特为什么要提出“叙述体戏剧”?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及其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