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勇往直前的精神
2008-07-25李开复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今山东郓城县西),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是赵国的大将,以“勇气”而闻名于诸侯各国。在《曹刿论战》中,也出现了“勇气”一词:“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那么,何谓“勇气”,应如何解读这一古今通用、令人激情澎湃心向往之的词语呢?当今之时,我们又如何运用“勇气”呢?
留美博士、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先生开坛授教,为你深入解读。
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全国闻名。在当年那些出类拔萃的“神童”里面,就有今天的微软全球副总裁、IEEE最年轻的院士张亚勤。但在当时,全国大多数人都只知道“少年班”里有一个叫宁铂的神童。二十年过去了,宁铂悄悄地从公众的视野里消失了,而当年并不知名的张亚勤却享誉海内外,这是为什么呢?
张亚勤和宁铂的区别,主要在于他们对待挑战的态度不同。张亚勤在挑战面前勇于进取,不怕失败,而宁铂则因为自己身上寄托了人们太多的期望,反而觉得无法承受,甚至没有勇气去争取自己渴望的东西。
大学毕业后,宁铂内心强烈希望能报考研究生,但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弃了自己的希望。第一次是在报名之后,第二次是在体检之后,第三次则是在走进考场前的那一刻。
张亚勤后来谈到自己的同学宁铂时,异常惋惜地说:
“我相信宁铂就是在考研究生这件事情上走错了一步。他如果向前迈一步,走进考场,是一定能够通过考试的,因为他的智商很高,成绩也很优秀,可惜他没有进考场。这不是一个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一念之差的事情。就像我那一年高考。当时我正生病住在医院里,完全可以不去参加考试,可是我还是少了一些顾虑,多了一点自信和勇气,做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选择。而宁铂就是多了一些顾虑,少了一点自信和勇气,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结果智慧不能发挥,真是很可惜。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因为他们会想,‘即使不成功,我也能从中得到教训。
“如果你看看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就会发现:很多人比你更杰出。那不是因为他们得天独厚,事实上你和他们一样好。如果你今天的处境与他们不一样,只是因为你的精神状态和他们不一样。在同样一件事情面前,你的想法和反应与他们不一样。他们比你更加自信,更有勇气。仅仅是这一点,就决定了事情的成败以及完全不同的成长之路。”
勇气引领人生
勇气就是在挑战面前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精神力量。
在成功的道路上,快乐总是和磨难相伴,胜利也总是和失败接踵。有勇气追寻成功的人善于从教训中积累力量,从失败中获得新生。在他们石来,无论是感情上的挫折,还是事业上的坎坷,抑或是抉择时的失误,都可以为自己的成长提供最好的经验积累,都可以为自己的内心增添更多的勇气。
勇气不仅可以让人直面任何困难或挑战,勇气也可以带来成功的机会。当有勇气的科学家向权威提出质疑的时候,当有勇气的软件工程师希望找到最佳的人际交流途径时,当有勇气的艺术家希望用画笔和音符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真实感受时,“发明”、“创新”或是“杰作”也许就会降临到他们的身边。所以,当你为自己错失了无数良机而悔恨时,其实你最需要的是反问自己:为什么会缺乏不断前行的勇气,为什么会让懦弱带走原本属于自己的机遇?
“勇气”激励成功,对一个追求成功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勇气一共有四种,它们是:
一、不畏失败,敢于尝试。
二、承认错误,从失败中学习。
二、远离恐惧,挑战困难。
四、勇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东西。
如果具备了以上这四种勇气,如果能用自己的智慧发挥这些勇气的作用,那么,面前的道路将无比宽阔,你会实实在在地体验到“鹏程万里”的自由与豪迈。
第四种勇气
在这四种“勇气”中,关于第一种,梁启超在《新民说·论进取冒险》中有相关讲述:“进取冒险精神,人有之则生,无之则死,国有之则存,无之则亡。”也许读者会觉得,这里的“生死存亡”说得太严重了。但是,小要忘了,在梁启超的时代,也许只有这样激进的思想才能唤醒沉睡的巨龙。如果将这种思想放到今天,可以这样理解:进取冒险的精神是勇气的一种体现,一个人拥有它就会获得成功,失去它就会走向失败;一个企业拥有它就会赢得市场,失去它就会流于平庸。而这四种“勇气”中,第四种勇气——勇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东西——则是最大的勇气。
当新的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敢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一切,需要相当大的勇气。而在还没有找到“新的机会”之前,就放弃已经拥有的东西,则需要更多的勇气。
许多人不愿放弃已有的东西,不愿意开拓新的天地。这些人总是在机会面前犹豫、彷徨,让患得患失的思想禁锢着自己的头脑。其实,有些东西看起来值得珍惜,但这种眼前的利益往往是阻碍你获得更大成功的根源。当新的机会到来时,勇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东西_并不是功亏一篑,更不是半途而废,而是为了谋求新的发展空间。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勇敢地,当然也应该是有智慧地放弃已经拥有、但可能成为前进障碍的东西,你多半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抛开的不过是一把虽能遮风挡雨,但同时又会阻碍视线的雨伞,自己因此而看到的却是更加广阔、更加壮丽的江山图景!
我自己的两次“放弃”
我的第一次放弃是在大学里面改换专业。
读中学时,我曾经想成为一名律师,所以在上大学的时候,选择了攻读政治学和数学。我从来没想过其他的选择,因为我的父亲也是做政治的,后来父亲虽离开政治舞台但仍从事政治研究。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希望我做什么,可我觉得子承父业是很自然的事情。
小时候有几件事情让我以为自己很有政治方面的天分:一次是在台湾读小学时,我领导班上的同学检举老师对学生罚款甚至侵吞班费的行为;另一次是在美国读中学时,我写了一篇政治论文《漠视——美国人面临的最大敌人》,并因此获得了全州作文竞赛的一等奖。那时,我幼稚地认为,这些事实似乎都印证了自己有很高的政治天赋。所以,大学选专业时,我选读了人文学院,我觉得自己将来一定要做一位律师或一位政治家。
不料,情形完全不像我想的那样。在专业课上提不起精神,成绩也不好,最令人沮丧的是,我感觉不到激情和动力,甚至想把枯燥无味的课本扔到教授身上。我在这个领域没有什么出众之处,既没有那种炽烈的热爱,更没有献身的欲望,还很厌恶那些世俗的政治技巧。最终,我认定那不是一个适合我的行业,于是我决定放弃政治和法律专业的学习。
很幸运的是,学校允许学生转系,而且,我当
时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最爱——计算机科学。我并不因为已经花费了一年的时间而懊悔。我认识到,那不是我想从事的事业,我没有在那里用掉我的半生甚至毕生的时间才是我的幸运。所以,我勇敢地放弃了原来的专业,开始了我在计算机领域的崭新人生。
我的第二次放弃是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后,恩师瑞迪破例挽留我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教书。本来我觉得这个工作很好,因为读博士时就一直把我的老师当作楷模,所以,留在学校可以很自然地给自己一个机会来走他曾经走过的路。
但是,在那段时间里,我也感到很困惑。虽然这个学校的计算机科学系是世界顶尖的,但这个工作对社会的影响力太小,不符合我的人生理想。
我发现,许多教授都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了如何获得终身职位,怎么样去找到最好的学生、怎么样去发表论文等等。这些固然是好事,但对社会的价值并不那么直接。而我希望去做一些直接有益于社会的事,比如研发一种很多人都会使用的技术或产品,或是去帮助学生发掘他们的潜力。
所以,当苹果电脑公司来找我时,我的感觉就像是获得了自由。很幸运的是,瑞迪老师也很支持我的新事业,多年来,他也在继续指导和帮助着我。
人生中这两次勇于放弃的经历,都使我更加清楚了自己的追求和兴趣所在,也使我更有激情地去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放弃意味着失去,但失去的是那些自己缺乏激情的东西,得到的却是自己主动追寻的事业。
除了对已有的东西说“不”以外,还要学会对他人的要求说“不”。如果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或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的事情,一定要勇敢地回绝。千万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怕得罪人”而勉强接受。
难以完成的工作
有位同学问我:“您的工作一定有很多压力。如果老板给你一项你认为很难完成的工作,您会如何应对?”
我的回答是:“如果老板给我布置了很难完成的工作,我会让他知道问题的难度在哪里,并征询他的意见。例如,如果碰到困难,在所有可取舍的因素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可以妥协的。如果他认为我的期望和他的要求不符合,那么我会对老板说‘不。”“但是,如果他充分理解了工作的难度和失败的可能性,那我会尽力去做,因为我知道他不会有不合理的期望,而且,如果我无法做到完美,我也知道如何做出妥协。在这种情况下,老板也知道,我会努力工作,如果做得不完美,并不是我没有尽力,而是困难较大。”
不要接受对自己不切实际的任务,也不要对自己设置过高的目标。设置不切实际的目标,对自己和对公司的长期信誉都不利。但是,这并不意味可以不去接受挑战,或不去面对比较困难的任务。对于困难的事情,要仔细将任务分解成多个步骤,安排一个周密的计划,事先明确每个步骤的风险因素,不要希望一蹴而就。只有在智慧和耐心的指导下,才能发挥勇气的力量,克服看似难以克服的困难,取得令自己和他人欣喜的成就。
有智慧的勇气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勇气绝不等于愚勇,绝不是不自量力、不计代价地横冲直撞。
有位著名的管理学家对学生们说:“读《拿破仑传》时,你只需要看六页就行了。拿破仑之所以能成功,全在于他的坚韧、不认输。《拿破仑传》的第六页正好讲到拿破仑跟同学打架。拿破仑个子矮,打不过,但是他下定决心,就是被打死了还要继续。这种自杀性袭击让同学害怕了,只好道歉了事。你学会这个就行了。”
当一位同学就这位管理学家的说法征询我的意见时,我明确地表示,自己不同意他的说法。我的回答很简单:“我在这里看到的不是一个勇敢的英雄,而是一个自大、固执且不自量力的家伙。我不是历史学家,无法给拿破仑盖棺论定。但这样的愚勇显然是不值得褒奖的。在现实生活中,靠这样的‘自杀性袭击得到的成功更不值得鼓励。这位管理学家犯了片面、偏激的毛病。即便是鼓励学生培养勇气,也应当注意勇气和智慧的结合。他怎么能够用这种不恰当的例子去做勇气的注脚呢?”
所以,一方面要培养勇往直前的精神,抛开眼前的利害得失,最大限度地争取成功,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走入偏激、愚勇的死胡同,学会用自己的智慧做出冷静、客观的判断。
(摘自《做最好的自己》,有删改)
古人论“勇”
孔子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意即有仁德的人,能够宽厚待人,所以无所忧虑;有智慧的人,能够明辨是非,所以不会迷惑;有勇气的人,能够临难不惊,所以无所畏惧。孔子承认他的学生子路比较勇敢,但也教导他有勇更要有义,没有是非观念的“勇”是不足取的,见利忘义或“见义不为”,都谈不上真正的“勇”。符合道义的“勇”是中华民族自古就非常推崇的一种传统美德。
《诗经》上说:“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这首诗是歌颂西周名将仲山甫,为送他出征而作的。这几句诗的大意是柔软的东西不轻易去吃,坚硬的东西也不轻易吐出来,不欺侮弱小的人也不惧怕强权的威胁。诗中祝福仲山甫一定会不不负王命,平定诸侯,安抚百姓。表达了对品德高尚、勇猛英武、不欺软怕硬、不凌弱惧强的赞誉。
《在传·哀公十六年》载:“率义之为勇。”大意是遵循道义叫做勇敢。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楚图的两位大臣子西和叶公在是否任用太子(在郑国避难时被杀害)的儿子胜时发生了争执。子西认为胜好结交侠士,有诺必行,可以让他守卫边疆。叶公认为胜的讲信用和勇敢是不顾道义的,并不是真正的勇敢,反对重用他,还讲了一番“符合仁爱叫做信用,遵循道义叫做勇敢”的大道理,试图说服子西。结果子西还是不听叶公的劝导,对胜委以重任。后来胜发动政变,杀了子西家,叶公平定了这场叛乱。胜兵败后逃到山上,自缢而亡。叶公的观点和这个历史故事说明:“勇”一定要以“仁义”为基础,否则就会为私利而作乱。
古人讲的“勇”,是与道德密切相关的。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留侯论》一文中批评那种因一时愤懑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的匹夫之勇,赞扬能忍受一时屈辱、有远大抱负的人,认为他们才具备火勇。他说:“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大意是天下有一种伟大的勇敢者,危险突然降临不会使他惊慌,无缘无故受辱也不会使他愤怒。就像汉代的韩信,年轻时能忍胯下之辱,如果当时他对猝然降临的侮辱不能忍受,拔剑杀人的话,那又怎么能成就后来的功业呢?可见,必要时候的忍耐,也是勇者的明智选择。
朱熹把“勇”分为“小勇”和“大勇”,他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即小勇只是血气的一时冲动,大勇则需要道义来激发。《孟子》中记载了一段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齐宣王踌躇满志地对孟子说:“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孟子对齐宣王说:“请无好小勇。”他认为,那种气势汹汹按剑逼人的勇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周武王为天下人讨伐暴君,“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才能称为大勇,因为这是为道义所激发的勇,是正义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