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2008-07-21方伯梁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08年6期
关键词:余香卖花花环

方伯梁

那一日,说不清太阳为何如此骄奢,空气中荡漾着她的浓厚的体味,燥热令大地异常温顺,踏在上面有种陌生的柔软。(下语用字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我和友人避开闹市,在林阴道上散步,酷热下走来一位卖花婆婆。

“小姐,买枝花吧!”声音带着几分卑谦。

“不用了。”我还算客气地回绝她。

“买一枝吧,挺香的。”她的脸上绽放着近乎献媚的笑容。

“我知道,花总是香的,哪怕长在厕所旁。”我把厌烦化成了幽默。

“很便宜的,少做一次面膜够买好几枝。”我感到她的兜售变成了纠缠。

“我的钱我会花。”简明的拒绝得不到她的收敛,我开始有些恼火。无赖!贪图一点小利,竟如此烦人,不屑清楚地写在脸上,傲气满满地堆在心里。

同行的友人,打断我的粗鲁与无礼,买下一只小小的花环,戴在我的手腕上。那娇柔的模样,近在咫尺,却不觉清香离我近了。路上,我得意地调侃友人,“大智慧”让小商贩得手,花钱买下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蠢!(此段语意转折突兀,承接得不够妥帖。)

晚上,摘下花环,掏出钱包,花瓣已蔫,钱包泰然。我,仍沉在自己决绝的英明中,窗外一阵微风吹过,花环的清香随风潜入,淡淡的芬芳,让我不禁深深地吸了口气,我和花环对视良久,欲言又止,一种莫名的感受在心灵深处升腾。“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可现在是手有余香而我却一毛未拔啊。是的,我是自己钱包的主人,谁都休想骗去我的钱财,可是葛朗台不也是他钱包的主人吗?世界本来就不很公平,有人活得潇洒异常,有人活得艰辛之至,我不是慈善家,无意也无力普度众生,可是当艰难谋生的老婆子向我伸出她的花束的时候,我却投去贵夫人的不屑。假如站在我面前的不是卖花人,而是家电经销商,不是颤微微的老婆子,而是衣冠楚楚的 官员老板,我还会不屑吗?我还敢不屑吗?当人性的善良渐渐被现实淡忘,我却为自己冷漠的“明智”而窃喜。当金钱在我们的生活中戏份愈来愈重时,那久违的沁人心脾的清香正离我越来越远……想着,想着,灵魂里的高傲低下了羞怯的头颅,支配金钱的畅快也开始脱水并萎缩。

“吃饭吧,又在想什么?”妈妈在叫我。

“她啊,人和我们在一起,心飞得很远,常想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弟弟批评我。(不够自如,似乎在强行靠拢话题。)

人离得很近,心离得很远?我为之一怔,是的,我们同在一个星球上,同在一个国度里,甚至同在一座城市里,同样的肤色,又操同样的语言,可心为什么常常距离那么遥远呢?尽管我们拥有不同的身份和地位,拥有不同的职业和性格,但是心应该走得近些,再近些。

(本文原始得分:56分)

★点评:

由一个小故事入手,通过故事情节展现话题内涵,是写作话题作文的常见方法之一。如再细分,又可以有两种展开的方式:一是以情节本身构成作文的主体,文中只讲一个故事,通过暗示、明点等手法切合话题要求,重在让读者从情节中体味与话题的关联,而不作过多的议论与评述;二是以故事情节作为引入话题的铺垫,点出主题后,即围绕文章主题进行论述。实际上两种展开方式的结果是记叙与议论两种不同的文体,其效果并无高下之分,都可以写出优秀的作文。这篇作文前半部分描写自己与卖花婆婆的情节十分精彩,遣词造句、外貌和心理描写,都显得很老练。照这个路子往下写,会是一篇很好的切合话题的记叙文。但后半部分的自我反思,虽然的确是从话题立论的,但与前述情节的结合不够紧密,尤其是结尾一段,更有续貂之感。这样该文后半部分又绕回了议论文的套路,造成全文前后结构上的脱节与游离,颇为可惜。如果作者能把无力的议论都去掉,将故事情节构筑得更有层次,直接让情节来说话,而不必自己跳出来说话,只在若干关键处一沾即走,这篇作文应可以写得很优秀。正是从这种较高的期望、或许有点苛求了的角度考虑,我认为该文得分只能在50分左右。当然如果在实际的阅卷中,当可再加1~2分。

猜你喜欢

余香卖花花环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美丽的花环
《花乱开》
春日别君
买花土找熟人
焕然一新
墓志铭
纯善的心
圣诞花环
同意儿子长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