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特色发展之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08-07-17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8年6期
关键词:学分本科生师德

蔡 朔

近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通过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需求引导教育活动的开展,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构建了地方大学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2003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现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适应社会需求,把握学校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是市属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是一所多科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在首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宏观背景下,学校坚持“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指导思想,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紧紧抓住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工作,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根据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围绕“基础厚、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强”的整体培养目标,从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构建面向21世纪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十一五”人才培养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培养适应新时期北京市和国家建设需要的“基础厚、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强”各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宗旨,坚持“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和“知行结合、重在创新的实践教学”的办学特色,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注重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学校在人才培养的总体水平上位居全国地方高校前列,已成为为北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和造就21世纪高层次科技骨干和管理骨干的人才培养重要基地。

二、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革人才培养体制,为创新人才成长提供切实保障

2006年,学校开展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题的第四次教育教学大讨论。大讨论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抓住承载提高教学质量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两个关键点进行了设计。一是研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适应北京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需要的背景下,学校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特色、培养措施等,更新教育思想,深化教学改革,修订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二是增强质量意识,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搭建平台。学校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在教学计划中搭建了基础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实践创新平台。基础教育平台重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基本理论和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奠定学生今后学业发展的基石;专业教育平台主要是以专业为主的选修课,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通识教育平台主要是人文、艺术、外语、经管、科技类选修课,目的是通过理、工、经、管、文、法、艺术等相互渗透,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创新平台包括实践环节、创新活动、第二课堂3个模块。这4个平台的搭建使本科教育体系更为完善和合理,体现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的原则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优化结构。通过整体优化各个平台的学分比例,整合课程内容,达到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的目的。经过修订,四年制本科专业总学分控制在190学分以内,其中,全部理论课程学分为150学分,基础教育平台中公共基础课学分占全部理论课程学分的40%左右,学科基础课学分占全部理论课程学分的30%左右,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平台学分各占全部理论课程学分的15%左右;实践创新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

强化实践。学校重视实践环节,2006年投入了1,115万元进行教学基地建设,完善了力学、机械、物理、化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研究生工程实训平台,建设了一批以先进理念武装、现代化设备装备、实验教学队伍整齐、管理制度健全的教学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加大力度支持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和科技竞赛活动,使本科生“星火基金”和“研究生科技基金”年资助项目各达到了300项左右。此外,学校还积极推行导师制,以政策和机制做保障,鼓励和吸引高年级本科生进入科研团队和学科实验室,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进课堂、进实验、进毕业设计,以科研水平的提高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加强外语语言中心、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等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建设,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提出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从单纯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向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转变;积极开展小班化的研讨式教学;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积极推进利用网络开展教学;通过自学型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专业认知教育课,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历史、专业前沿、发展动态及趋势;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设计”和“就业指导课”等选修课程,构建毕业生就业服务网,以“三大平台、九大模块”的就业服务新体系为毕业生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与指导,帮助学生健全就业知识。此外,2006年,学校还首次面向用人单位开展追踪调查,了解企业用人条件和需求、毕业生在企业的整体表现、企业对毕业生的诚信度和创新意识评价等,这些调研的反馈结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以创新实践为导向,构建本科生和研究生一体化的创新教育体系

学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始终抓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关键,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想融入教学计划中,把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培养的要求逐项分解,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课外活动、德育工作等各个环节。

实施创新学分政策,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科技竞赛、实践创新等活动,学校从2007级本科生开始实施创新学分政策。创新学分包括创新活动学分和创新实践课程学分两大类。创新活动学分可以通过参加校级以上科技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或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途径获得。创新实践课程学分可以通过参加旨在培养创新精神、科研能力的实践课程获得。创新实践课程包括独立设置的创新性、研究性实验选修课和结合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活动的实践选修课。理工类学生应至少修满4学分,其他专业学生应至少修满两学分。学校正是通过这样积极的手段,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创新活动,从而增强创新能力。

设置自学型课程,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学校在2007级本科生中首次开设自学型课程。目前,学校的15个学院43个专业都设有两个学分的自学型课程。自学型课程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教学工作,但教师原则上不进行课堂讲授,只对自学课程提出学习要求,列出教材和参考书目,布置和批改课程作业,进行辅导,答疑解惑,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和组织课程考核等。其课程要求和学分管理与非自学型课程完全相同,学生要按照要求自行完成课程学习,并通过与非自学型课程同等严格的期末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自学型课程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搭建研究生科技创新平台,以多种形式促创新。研究生科技创新平台发挥了“项目研发、学术交流、工程训练、素质拓展、社会实践、技能培训、产学研合作”的功能,在鼓励研究生开展科技实践,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平台主要通过四种形式来保证其功能的实现:一是以研究生科技基金为载体,充分发挥其“小、快、灵、宽”的优势,在营造创新环境、凝聚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团队等方面发挥作用;二是通过“院士论坛”、“名人论坛”、“学术前沿讲座”、“硕士、博士风采论坛”等形式,为研究生提供一个高水准、宽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激发其学术热情,启发其科学思维;三是开展课外科技竞赛活动,锻炼研究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拓展研究生的科研活动空间;四是实现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设立“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充分挖掘研究生创新潜力。学校拿出专款设立了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激励研究生进行工程设计类课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做“小、快、灵、宽”的课题。“小”是指小题目,有限目标,让学生练手;“快”是指周期短,一般为1年左右;“灵”是指自选课题,非学位论文课题;“宽”是指课题组可以跨学科、跨学院地自由组合。设立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构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激励机制。2007年,学校共评出研究生科技创新奖1,609项。研究生论文被SCI收录183篇、EI收录442篇、ISTP检索59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591篇。研究生参与编写专著、教材8部,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7项,通过国家发明专利初审138项,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9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43项。

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突破,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

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有创新型的教师。学校高度重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2007年出台了《北京工业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规范》,根据规定,所有新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在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主讲本科生课程;教授、副教授必须为本科生授课。这些教学新举措有效完善了教育教学规程,为学校加强本科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2007年,学校首次提出青年教师助课培训制度,即青年教师上讲台必须经过教师职业培训和助课培训。教师职业培训包括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和学校新教师岗位培训;助课培训是指学院指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指导教师,在其指导下完成至少一门课程的完整助课。这一过程包括熟悉该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助课班级的学生答疑、批改作业等。教师只有获得教师职业培训和助课培训“双证”后才能走上讲台主讲本科生课程。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名师论坛”、“青年教师教学法培训”、“双语教学培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同时,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搭建学术平台、组建学术团队等,帮助青年教师过好科研关。

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学校规定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

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从2005年起,学校逐步实施师德建设行动规划,从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氛围营造、职业培训等多角度推动师德建设,实施了对教职工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北京工业大学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开展了研究生导师培训、青年教师素质工程、 “名师讲坛”以及新老教师结对子传帮带、师德典型主题宣传教育、师德建设研讨、青年教师社会实践考察等活动;建立和完善了教师师德和教书育人考评制度,将思想品德素质和教书育人实绩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形成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目前,学校已确定2008年为师德建设年,以师德建设打造学术团队,锻炼教师队伍,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学生在国际国内科技竞赛中全面开花结果,在具有可比性的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诸多赛事中捷报频传。2004年和2005年,由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组成的代表队在微软“创新杯”软件开发大赛中连续两年蝉联全球总冠军,2006年又取得微软“创新杯”界面设计专题全球亚军;2008年4月,学校代表队又获得了国际企业挑战赛(GMC)全球总决赛亚军。2007年,学生代表队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106项,其中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金奖、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第十一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英语辩论赛一等奖以及第二届ADI全国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最佳创意奖等多项奖。2003年以来,学校已有两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两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标志着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2006年9月,学校为奥组委定向培养的60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作为奥运赛事实习生经过一年的专业学习,目前已经成为北京奥组委技术部、国家会议中心、奥运会各个场馆和奥运赛场的技术骨干。

学校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特色发展之路的改革,毕业生以其“工作适应快、动手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特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蔡桂兰]

猜你喜欢

学分本科生师德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致良知与师德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学分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