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看它每一秒钟都在突变

2008-07-17

缤纷家居 2008年5期
关键词:建筑农村生活

张 密

来到中国,目睹城市建筑的疯狂生长,对于年轻的法国摄影师奥黛丽·西门(Audrey Salmon)来说,是一份令人难以置信的都市体验。自2005年起,她从上海搬到北京来生活与工作,对于这个城市曾经的“欧洲”式设想被一种全新的建筑景观所取代。在这里,人们会感觉到永恒不断的位移,因为你几乎永远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中国城市面貌的突变也使居民开始面对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危机感,而渊远的文化传统也在城市的建构中陷落着。在她的眼里,这个城市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向上生长着,建筑物就像被催化一般疯狂地向四围蔓延。

第一次,是什么原因让你来到中国?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当时,我有一个朋友住在中国,我受邀来这里看望朋友,我只是抱着过来玩的念头来的。后来觉得这里很好,就留了下来,算算已有3年的时间了。

是有什么原因吸引你决定较长时间留下来呢?

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是在上海,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真是个大城市,繁华和川流不息的节奏让我惊讶。而我在中国第一次去的“外省”是四川,我去了那里的康定地区,很明显的差异,那里的山路很不好走,足足走了8个小时,那又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我在乡村里生活了几天,有了很多对比,我想更多地了解中国,很想知道在中国的农村存在的那种与大城市的人们全然不同的传统生活方式。于是,就想尽可能地多去一些地方旅行,在那些远离都市的乡村,我看到了更原生的传统和更本土的中国生活方式,这是仅在都市里做短暂停留所不能得到的经验与感受。

没来中国之前,中国在你印象里的是什么样子的?

来中国之前,我和很多西方人一样,印象里,中国就是一个有很多屋檐向天上飞的房子的地方。没想到的,第一次抵达的城市上海完全超乎我头脑中的概念,那真是个非常大的城市,我很惊讶中国城市的“大”和城市建筑的密集——它们就像自然界的植物一样不断地快速生长着。

中国的农村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

当我到了中国的农村,发现农村很多都是平房,完全没有城市里的那种广度和高度,但我也同时发现,城市现在对农村的渗透非常快,农村也在不停地盖新房子,似乎人们总是想要改变什么。不仅仅是在康定,就是在云南,在贵州,城市往乡村渗透的速度也十分快速。也无论是哪个民族,都是一样的。有一种混合的东西在里面,大城市的风格在无所不到地渗透,很难看到保持很完好的传统的部分。在这样的混合生活中,我非常喜欢在农村见到老人和小孩,经常在农村的屋前可以看见小孩和老人的脸上挂着微笑,这是最让人感到内心愉快的景色,这是城市中所没有的更具中国气质和味道的传统东西,更有家庭的温情色彩在其中。另外,有一个现象是更吸引我的,那就是在中国的城市,更多的是在乡村,我看到了很多的建筑或住房,会在外墙上贴满瓷砖,这对我来说是件很新鲜的事,因为在我以往的概念里瓷砖好像只是用来铺在地面上的。

中国的城市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在我的眼中所见的中国城市,带有另外一种强大的力量,像机器一样,总是带着一种不停歇的永恒的运转力量。这就像火山,你能感觉到其中蕴涵的隆隆作响的声音,紧张的情绪似乎马上就要爆发。而这种积蓄的力量,在上海要比在北京感觉更明显。

我眼前的中国城市无时无刻不在建设,整个城市机器不停歇地在始终运转。这种情绪的传递,对于像我这样在欧洲长时间生活的人来说是十分有撼动力的,是一种新鲜且强烈的感受。这种无休地造成运转在欧洲十分罕见,因为在欧洲的生活环境中,许多都是很可能早就成型了的老设施。在我之前生活的环境中,如果要改建或新建一个工程,要等政府许可都可能等几年的时间,在施工前会有很长的时间做审核和考察,以确认施工工程的可行度性。但在中国的城市中,新建一个小区在几个月之内就会得到许可,施工的速度也非常快,那些高楼都以催化的速度在成长,并为城市带来巨变。而这种巨变的速度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就存在着了,并且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着,这种超出预料的变化无可回避地会冲击着人们的内心。

为什么会用强硬的建筑元素来作为作品的构成,而不是以你更喜欢的温情乡村呢?

我始终想用最能呈现感受的事物,来展现生存环境变化对自己带来的强烈震动——这种超短时间内剧烈的,甚至是很粗暴的城市变化过程,犹如一场生物的裂变一样笼罩着我周围的空间。我在城市中穿行,然后记录下我感受到的事物,结果我发现这些照片中的楼并不能完全表现城市建设带给我的震撼,于是,我便用数字技术对我拍到的图象进行处理,呈现我脑海中事物快速发生改变并不停运转建设的动感——一架架的吊车,一个个工地布满在整个城市中,在拥塞、扩张和无可阻挡地生长。

在这样的城市建设中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央视大楼。它的建设,是我很喜欢的一次变化体验。我经常会跑去看那里的进展,看着它一点点长起来,变高,最后让分开的状态合拢,就这么高难度地扭转悬于城市空中。选择拍摄对象时,我并没有选择农村场景中呈现的建筑景色,尽管我已真切地感受到农村受城市渗透的快速,但这种变化相比之下依然是缓慢的、温和的,远不如城市环境里的直接和无法抗拒。这种鲜明的城市色彩,对于像我这样的外来者来说是十分难得的体验,是种震憾的感受。

那你怎么看待今天中国城市变化中提供的实践机遇?

中国现在建设的速度真是快。在我的家乡里昂也会建新房子,但最显著的区别是:那里,进行一个新街区的建设,大概要花去十年时间。同样的时间,如果放在这里的城市,在中国可能10年中50个社区都建完了。但我也从另一方面明显地能察觉到,这里暗含着一种想法:认为这里先前被落下了,要赶快赶上去;即使不是落下了,也有一种被拉开一个阶段的感觉,所以希望能最快速地实现将一切都建好的愿望。

我不是建筑师,我不知道这在技术层面上完成的可能性,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确信现在在世界上也只有中国有机会和条件,能完成很多具有挑战性的大项目。比如国家大剧院,我就认为很漂亮,因为这放在其他国家的环境中,是基本上没有机会和条件来实现的。不过,从个人的感受上讲,快速变化也的确并不是一件能让人内心感到愉快的事,这样快速的建设,让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更多普通人没有时间去“消化”这突然的巨变。比如:今天你在城市中有一个小房子和一个小花园,原本有很好的景色,但转眼间,周围努力成长的楼就会把你的小院包围起来,原本眼前开阔的视野和景色一下都消失了。这很难快速适应。房子变了,景色变了,这会让住在这里的人的生活方式都发生彻底改变,而心态的改变和内心对速度的恐惧感,都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情感。因为变太快了,也因为建筑的尺度在今天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而我们自身却被忽视了。

你喜欢什么样的城市?

事实上,我起初更喜欢上海,它大,不只有高楼,还有很多的弄堂。所以刚来北京时,明显觉得北京不如上海有意思,全是平整规矩的宽马路,毫无趣味。后来,在行行走走间发现了很多藏在城里的小胡同,这让我觉得高兴,就像很多秘密其实都是需要自己去用心探索发现一样。这很像小时候怀着冒险精神认识一些陌生的事物,你需要不断地去挖掘才能看到其中的乐趣。这种探询的过程本身也十分吸引人,有时甚至也会让人热血沸腾。现在,我却更喜欢北京来,待的时间长了,就会觉得上海的弄堂不如北京的胡同有那么多的秘密,走在胡同里,你能无意间发现一个转角、一个小院,推开院门又有很多完全意料之外的景色藏在其中,这简直就是一场探秘的游戏。至于与人交往,我还是更喜欢北方人的爽朗。在上海生活,人们都很讲究外表,出门总得穿得很光鲜,而在北方的城市,人们活得更自在、更坦诚。

在互相渗透和模仿的城市建设和乡村转变中,你觉得什么东西值得被保留下来?

我希望能保留一些真正的带有历史感的老城区。西安的老城回民街就留给我很深的印象,那里的居民依然在老城区中生活,自然而亲切。这种保留不只是保留建筑,也是对原有的生活状态的保留,老居民依然在那里生活。所有的老设施都依然被运用,每家每户在街边的水站都会有一个自己的水龙头,上面挂着各自的小锁子,十分有趣。这就是每天最真实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展览和招揽游客,专门保留下来粉饰和新建的“古迹”。如果是做修复保存,也要尊重时间留下的印记,尊重本地人真实的生活方式。对外来游客,即便仿造建筑的真伪不会立刻被认出,但人们的真实生活和老城区的生活风貌,却是更宝贵的非物质财富,是无法被仿制的。

你的家乡给你的记忆是什么样子的?

我已经有好几年都不生活在那里了,每当我看到有新社区代替老社区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很可惜,因为那些老房子真的会唤起我的童年记忆和回想起曾在那里发生的趣事。可能那里也是有理由需要进行重建,可那不能疏慢现在仍生活在那里的孩子,因为他们的童年感情就寄托在这些街区里。要提到的是,在我的家乡,也有让人一看也会对视一笑的改建得不好和翻新得不好的实例。

如果做个推荐,有什么摄影方面的好展览值得一看?

法国的普罗望斯有个阿尔城,每年的5月或6月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摄影节活动,有很不错的摄影展览。在巴黎有个摄影画廊graphhouse 经常有好的展览。如果不限于法国,在瑞士洛桑的爱丽舍博物馆的摄影展也非常好。

摄影展后接下来你的打算是什么?

我挺难过的,这表示我的这次工作结束了。但同时也很高兴,因为大家来看,就有机会交流,同样也是下一项新工作的开始。现在还没有做新作品,但我还想做一个和中国有关的摄影装置作品。如果有可能,我很想能与中国艺术家合作。事实上我在做完这个展览的时候,我已有一点“已经完成了”的失落感。

现在,除了脑海中的飞檐屋顶,对中国的记忆又有了那些变化呢?

自行车。有很多的自行车。

如果形容自己你会用什么词呢?

一个绝对好奇的人。

猜你喜欢

建筑农村生活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新农村 新一辈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