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永远而画

2008-07-06雪小禅

意林原创版 2008年3期
关键词:晚钟悲苦法郎

雪小禅

在罗曼·罗兰的笔下,法国画家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米勒是这样的:他仿佛是属于另一个时代,来自另一个民族,来自另一个时代,并且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形态,他在法国艺术中独一无二,而且几乎像一个外国人。

我想这真是最高形式的褒奖。还有比艺术的独一无二更可贵更难得的吗?那几乎是所有追求艺术的人们的最高追求!

少年的米勒已经知道了美与哀愁,他喜欢在田野间用木炭作画,那对美的追求几乎是自然的、天生的!当他的父亲把他带到巴黎大画家莫希尔面前,莫希尔批评了他的父亲:你如此天才的儿子怎么能长期在乡下画画,你罪过不小!而米勒的祖母路易莎·朱梅琳对他影响至深,她曾经对他说:米勒,你要当大画家,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为永远而画!

这句话决定了米勒的一生。

要为永远而画!这有多么难!

那时的风气是画女子的裸体和王侯贵人,只有这种画才有市场才能卖出去!而彼时米勒已经结婚生子,贫穷一直纠缠着他。饥寒交迫,面包、柴火、最低的生活维持都这样艰难,而他这样喜欢着画画,他只想为永远而画!

他的妻子卡特琳娜·勒梅尔温柔而坚定地说:我不怕吃苦,你为永远而画吧,神会保佑我们的!相比较那些当了大画家的情人们的女人,卡特琳娜·勒梅尔不美丽不风情不娇媚,甚至不会刺激画家的艺术神经,可是。她却给了他最坚定的温暖。在读到舒婷的《致橡树》时,我总是会想起这对相濡以沫的画家夫妻来。

他们一家始终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每天只吃两餐粥和几块粗面包,柴是卡特琳娜勒·梅尔亲自拾来的,菜是她自己种的,在以后长达数年的艰苦卓绝的日子中。是她给了他最有力的支持。抚养着九个子女,想象吧,在那样的环境中,米勒画出了《拾穗》和《晚钟》。

我犹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晚钟》这张画时的情景。

那是去一个朋友家,他递给我米勒的画册,我看到了这幅画,我感觉自己的眼睛里渐渐升起一片雾来,我看不清画了,慈悲和惆怅刹那间袭击了我!悲从何处来,端然见忧色。只不过是端然之间。我被这种苍茫所打动——傍晚的田野间。一个贫苦的男子和一个贫苦的女子,低头站着,合着双手,远处,教堂的钟声正在响起,那有些苍茫的黄昏,那么善良的男人和女人,劳作了一天,晚钟响起时,他们在祈求上天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

这悲苦的生活,有欢喜,亦有平和!画面上的男人和女人没有抱怨,只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就像米勒,他说。生活是悲苦的,我决不忽视春天!即使悲苦不存在了,米勒也会把它们重现在纸上,因为,那些悲苦是那样的迷人和壮美。那些画里凝重的忧郁是如此之美!悲伤一直是米勒的朋友,但也給他带来创作的源泉,艺术从来不是一种消遣,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斗争一种挣扎一种纠缠不休!而米勒一直为生活的困苦和不断向艺术的攀登而苦恼。为了还米店的钱,他不得不卖掉了《拾穗》,我无法想象卖掉这幅画时他的心情,而买他画的人并不喜欢画,只不过是为了可怜他。想让他一家有饭吃,所以只出了几个法郎!

几个法郎!

如今,当我看到这幅《拾穗》时。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在秋天的田野里,三个穿着粗糙破旧衣服的女人,大概是没有钱买米,所以,拾地里落下来的麦穗,拿去煮粥吃!家里或许和米勒一样,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有快要生产的妻……这些低层生活的人们。米勒对他们怀着慈悲!甚至有些悲壮!所以,当那些法国学院派的画家看到米勒的画,都说他土得掉渣儿,是个土包子!就连米开朗基罗也说他是老夫子!他见了生人紧张、羞涩、口吃,但是,当他遇到知音。他马上又会恢复他敏捷的思维和风趣的谈笑风生……这是真正的米勒,大地之子米勒,他不会为自己画这些最低层的人而羞愧,因为他与他们息息相关,与他们血肉相连。

陈丹青在写到一个画家蔡国强时盛赞他的一句话是:他就是一个地方艺术家!为什么要附庸风雅?为什么要把一切艺术搞得形式无比华丽?米勒从来是自然的,慈悲的。

慈悲,那是怎样一个完美的境界啊!

而穷苦了一生的他怎么会想到在他死后他的画会价值连城?那张《晚钟》一千法郎就卖掉了,他兴奋得带着孩子们坐火车去旅行,后来这张画被一个美国人以五十五万三千法郎买走,而现在,它几乎是无价之宝!

贫穷了一生的米勒,大地之子米勒,始终坚持为永远而画,永远是什么?永远绝对不是哗众取宠和华丽的堆积。永远就像一张自然的风景画,怀着深深的欢喜与惆怅,就像米勒在一篇文章中说到的:我看到了蒲公英的光环,太阳在云层放射出光芒。我看到了田野中的马群……而我看到了米勒,看到了他独自走在大地上,素朴,光芒,带着大地之子的微笑,永远,自然,慈悲,壮丽!

猜你喜欢

晚钟悲苦法郎
我们离家上了旅路
重阳
幸福
只能用一个轮子
刘杨作品
女性青年导演电影中的母女关系研究——以电影《柔情史》《春潮》《再见,南屏晚钟》为例
南屏晚钟
幸福
1000法郎的报酬
母羊的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