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花的美而无端心痛
2008-07-06留白
留 白
大学时,我曾做过一年班长。为了记考勤,我总是坐在靠后的位置听课。唯有民俗学这门课是个例外。我特意坐在阶梯教室的前排,为的是便于给先生擦黑板:那位先生右手不幸残疾,他用左手板书的情景谁看了都会心酸。好多年以后,我考上母校的研究生。有一回,从系里的林荫道上经过,迎面恰好碰上那位民俗学先生。他早已认不出我,自顾低头走路。当我恭敬而热情地向他问好时,他慌忙还问,神态与其说高兴,还不如说吃惊。然后我们擦肩而过。记得该先生教的多是公共选修课。他那枯焦的花白头发与失措的眼神泄露着某种萧索和寂寞。那是个风和日丽的午后,而我卻感到缺氧般的难过:这位教过我半年的先生。我竟然想不起他的名字了!那一刻。我的心被一种悲悯洗劫一空,有湿湿的咸涩弥漫了我的眼帘。
一位研究外国文学的朋友,他独立完成的两篇论文经一位老师推荐得以在一家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作为不是条件的条件,老师的大名署在他的名字前面。对此,朋友一直讳莫如深。后来,那位老师又有专著问世。惠寄一册给他。打开一看。这位朋友的两篇论文竟也忝列其中,并且毫无“合作”之类的说明。拿着这本装帧考究的书,朋友半晌无语。在游戏机房“放纵”了半天之后。朋友说:“我真的很伤心,不是为这两篇文章。而是为他这个人!”我理解这位朋友。那本书注定会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生活中,诸如此类的故事还可以讲出很多很多。人的局限在这些几乎没有情节的故事中暴露无遗。在一本日本人写的叫做《清贫思想》的书里,有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小标题:“为花的美而无端心痛”。这几个平淡的汉字曾让我怅恨良久。断臂的维纳斯固然有其残缺之美。但我总觉得,从不梦想有朝一日维纳斯断臂复原、完美无缺的人是残忍的,哪怕他是艺术家。人的一生,不管表面上多么煊赫和完足,其实还是一个不断残缺的过程。
不是吗?为了衣食和名利,我们常常把不断失落的美忽略不计了,甚至连伤心都来不及。而这一切,却恰是我心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