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之感

2008-06-27刘德福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楼台倒影陆游

刘德福

【专题解读】

夏天,是生命蓬勃的季节,夏天独特的景观给生命新的感受。浓阴给你清凉,花香给你惬意,水草丰美随人愿,蝉噪蛙鸣境更幽。不过,不同心情的人,面对夏景,感受也许各有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①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

①水精帘:即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实际上画面背后站着诗人自己。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本诗四句,一句一个台阶。第一句平铺直叙,是人人可得之句;第二句稍微出现奇语,“入”字以拟人之法,写出了池塘的清澈;第三句已经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先看到水波如水晶帘动,才晓得是微风吹拂,灵动诱人;最后一句,神来之笔,蔷薇花香,将整个夏天的舒适惬意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练习】

1.请品味第二句中“入”字的精妙之处。

2.有人说,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请赏析。

【参考答案】

1.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而且给人动的感受,是拟人的写法,使静的画面富有生机与活力。

2.此句可分两层意思。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幽居初夏

[南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①己过头番笋,

木笔②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

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 ①箨龙,就是笋。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赏析】

你看,陆游本来在初夏,在湖山胜处的家里,欣赏美景,可是,欣赏着欣赏着,心情就被精神的伤口左右,产生了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昔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如果我们不了解陆游的人生经历,那么,前面的写景和后面的抒情,我们是怎么也不可能联系在一起的。之所以“乐景写哀情”,实际上是陆游心灵中的那块“精神弹片”在起作用,如果我们把他的《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以及《诉衷情》中的“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联系在一起,你就会理解本诗中这种复杂的情感。

【练习】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 “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或:怡然自得闲适之情);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昔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

辛弃疾曾两次罢官,隐居在上饶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这首词是词人在隐居时期写的。黄沙,就是黄沙岭,在上饶西部。词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同样是处在南宋的飘荡时局中,同样是热切恢复故国大好河山的热血志士,面对夏天的景色,陆游在欣赏优美的景色之后突然产生了悲叹,而辛弃疾却在黄沙道上陶醉在清新的夏夜胜境中,前者是诗人,后者才是政治家。人生是什么?就是波峰浪谷的上下沉浮,就是逆顺悲喜的更迭往复。心灵应该随着环境张弛,不能让环境左右心灵的行止。也许屈原的怒沉汨罗不能是怯懦的表现,但是,司马迁的腐刑之后《史记》的横空出世也许更是应该让我们学习的另一种精神。人不能成为环境的奴隶,但总是意气为上以卵击石也许更是一个民族沉沦的可怕倾向。每一个时代需要诗人的气质,更需要隐忍的固守。面对美好的景色,即使身处逆境,如果能让美景给心灵带来正面的启迪,是否更有助于我们明天再次踏上征程?

【练习】

1.请指出上阕词的写作视角?作者写了什么景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说,“忽见”二字是表现词人心情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上阕的写作视角:作者夏天前半夜在乡村中行路时所见所闻,即题目所说的“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词人在夜行中见到、听到这一切,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

2.同意,“忽见”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然发现先前歇脚过的那家茅店时的惊喜心情。

猜你喜欢

楼台倒影陆游
蒋正华
月下行吟
鱼鹰和它的倒影
雾失楼台
岳阳楼下对新梅口占
水里的倒影
找倒影
除夜雪
初夏绝句
缘字诀·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