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复谈
2008-06-26杨中旭
杨中旭
21年前的“开放”,打开了两岸民间往来的大门;21年后的两份协议推开了两岸制度化协商达成系列协议的多米诺骨牌
海协会新任会长陈云林站起身,隔着谈判桌探出右臂,与海基会新任董事长江丙坤紧紧握手。
伴随着相机快门按动后不间断的“咔嚓”声响,因应谈判桌两侧媒体的要求,两人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延长至36秒之久。
这是6月12日上午9时许,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庆功厅,百余家媒体镜头下的一幕。
经过一天的谈判之后,“两会”于6月13日签署了周末包机直航与大陆观光客来台两项议题的会议纪要。14日下午,江丙坤返回台北后,将这两项协议的签署,形容为“1993年以来两岸‘两会。恢复协商的第一个成绩单”,“这个成绩单对今后不只两岸人民往来、交流,对台湾经济也会有帮助、贡献”。
台湾《中国时报》从事两岸关系报道已有20年之久的主任记者王铭义认为,签署两项协议的重要性,并不亚于1987年台湾开放大陆探亲的历史意义。21年前的“开放”,打开了两岸民间往来的大门;21年后的两份协议,推开了两岸制度化协商达成系列协议的多米诺骨牌。
“大家都可以看到两岸往来的历史潮流,开门之后,就再也关不上了。”王铭义说。
在大门开启之际,陈云林和江丙坤都没有忘记历史的推动者。1993年和1998年,海协会前任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前任董事长辜振甫两度会晤,为两岸制度化协商埋下地基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跨越60年的握手,凝聚了两岸主流民意的共识。
“规定动作”承先启后
6月12日上午9时,“两会”正式复谈。
当天10时30分与15时在钓鱼台5号楼百人厅展开的两场事务性谈判中,陈云林和江丙坤都没有出席,谈判主要在国台办副主任、海协会执行副会长孙亚夫和海基会排名第一的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高孔廉之间展开,议题是周末包机与陆客赴岛。
由于“两会”各自准备充分,两项规定动作如期完成。6月12日晚20时30分,江丙坤在下榻的北京金融街洲际酒店5楼西安厅举行吹风会,表示将不忘两岸业者之前的功绩;13日协议签署之后,海基会将请台湾方面航空和旅游业者到吹风会现场,当面表示谢意。
在2005年“胡连会”后,两岸主流民意推动当时的民进党当局参与到两项议题的谈判中来。通过“白手套”(即两岸各自授权的民间谈判)展开“澳门模式”谈判,在行业对行业的交集下,于2006年秋天基本达成框架式意见。
2008年6月13日中午,海基会当天的吹风会后,《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试图采访某位参与“澳门模式”谈判的台湾旅游业者时,正在离场的江丙坤走上前来,与这位台湾旅游业者握手说:“谢谢!”
承先既果,两项协议又开始启后。
协议签署当天,北京部分有权组团赴台的旅行社启动台湾游预订。其中,有700余人报名参加中旅总社组团活动,另有千余人电话咨询。而在广东,甚至出现了两万人争夺150席台湾首发团资格的火爆场面。
这样的火爆场面,对台湾业者无疑是种安慰。自“九二共识”遭搁置后,台湾苦等两岸直航,其间到底流失多少商机?台湾复兴航空董事长范志强估计,以近10年计,单是航空业客货运业务,少赚了2000亿新台币,若加上观光等附加商机,损失至少上万亿新台币。
为争取商机,包括东航股份总经理曹建雄、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常务理事范贵山等领军的大陆业界代表团分别于6月15日和16日抵台,为两项协议在7月的实施进行“踩线”演习。
“两项协议的直接商机是5000亿人民币,如果考虑到后期的间接商机,比如陆资来岛等好处,前途无可限量”,王铭义说,“形象点说,会有多少大陆富商来美丽的台湾买房置业?这在以前只敢想一想,但现在马上就要梦想成真了。”
“这两项能谈成,其他就都有可能”。台湾《联合报》副总编辑游其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办事处”背后的岛内交锋
6月13日上午,在两项协议签署之后,海协会执行副会长孙亚夫就在协议签署现场召开了记者会。会后,他被媒体团团围住,问题只有一个:办事处究竟是怎么回事?
由于“规定动作”作为两会复谈的主要议题早已为媒体熟知,“自选动作”来自何处,就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6月12日下午,江丙坤拜祭中山先生衣冠冢之时,香山碧云寺外,海基会发言人庞建国主动向媒体爆料:上午的“陈江会谈”中,就“两岸两会设立办事处已有高度共识”。此言一出,令在场记者大吃一惊,因为中午时分记者收到的海基会关于“陈江会谈”新闻稿中,并无办事处议题的字眼。
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台湾“陆委会”在香港一直设有“香港事务局”,在澳门设有“澳门办事处”,对外则分别采用中华旅行社和台北经济文化中心的称谓。两岸包机的签证、报名材料审核等功能均归集此处。由于两岸周末包机既要飞跃香港情报区又不落地,包机往来旅客的资料、证件审核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这一角度,两岸‘两会互设办事处无可厚非,只要名称符合规范就问题不大。”王铭义说。
庞建国爆料之后,不仅新华社、中新社据此进行了报道,称陈、江12日上午的会谈气氛良好。除了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个议题外,双方还达成多项共识,包括“两会”互设办事处。美联社亦在北京发出英文稿:台湾和大陆代表已经同意设立永久办公室(permanent offices),经由双方的半官方机构处理接触(contact)事宜。法新社也发电说,台湾和大陆已同意成立办事处处理签证事宜。
此项消息传回台北后,“陆委会”副主委刘德勋表示,“两会互设办事处”未在此次授权范围。次日,或许是又做了沟通,“陆委会”主委赖幸媛表示,上述议题属“对话”层次,与实质谈判没有关系,且事先有关部门内部也有充分讨论,不涉及授权问题。两岸互设办事处本来就有法源,但不是现在设立,是未来有机会设立。“行政院长”刘兆玄也和赖幸媛持相同看法,指谈判议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授权协商,最后会签署协议,一种则是在会议中讨论,不需要经过严格授权,也不会有真正的结论。互设办事处等议题属于后者。江丙坤没有逾越授权。
当晚,江丙坤在吹风会上证实,“陈江会谈”中陈云林主动提到,未来观光客来台要到香港拿旅行文件,但更便利的方式是香港中旅社(中国旅行社)在台湾设立机构处理旅行文件。江表示赞成,希望未来台湾也能在大陆成立类似机构处理旅行文件,“这部分要再交换意见,因此未列在新闻稿(指海基会所发‘陈江会谈新闻稿)中”。
翻阅海基会和海协会章程,两会均有设立办事机构的权限。例如海基会“组织规程”和“捐助暨组织章程”第三、四条分别规定,“本会为业务需要,得于海外及大陆地区设立分事务所,其组织及人员编制另定”、“本会之主事务所设于台北市,并得视业务需要,在海外及大陆地区设置分事务所”。
台湾媒体据此分析,江丙坤和庞建国此举,在于放出气球进行试探。台湾《联合报》副总编辑游其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两岸制度化协商中断了将近10年,耽误了很多事,台湾岛内很多人很着急。这样,就形成了有人急、有人拉的局面。”根据他的观察,以“绿营”人士身份进入台湾行政当局的赖幸媛将会起到一个“拉”的作用。
在回答记者问询时,孙亚夫表示,无论是“两会”还是两岸互设办事处,都还没有定论。
海基会这种“急迫”,表明岛内很多人试图突破“规定动作”的心情。海基会本来希望,起码能在“两会”复谈期间加上货运包机这一议题,但未获海协会同意——江丙坤后来在吹风会上表示,海协会只是同意在3个月内启动货运包机谈判,大陆方面的考量是奥运的安全因素。但敏感而自尊的台湾媒体,却也由此在“两会”复谈期间不断追问江丙坤和高孔廉在议题和谈判“主导”上的“对等”感受。
对此,江丙坤在最后一场吹风会上做出了一个有趣的回应,当天早些时候,本来应该由陈云林和江丙坤两人交换座位、分别签署两项协议,但陈云林建议,就由江先生一直坐在右边好了——江丙坤也因此一直坐在上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