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怎么想

2008-06-21孙骁骥

南风窗 2008年10期
关键词:全球化国家

孙骁骥

近年,“东学西渐”之风盛行,西方也出版了大量研究中国的书籍。以2006、2007年而论,光是探讨中非关系的书在欧美每年至少保持了3本的发行率,而介绍历史风土,分析宏观政策的书籍更是难以胜数,但其中大部分仍旧沿袭了乔治·肯南的冷战思维模式。例如,美国学者约书亚·科兰兹克(Joshua Kurlantzick)在去年出版的《魅力攻势:中国的软实力如何改变世界》(Charm Offensive:How Chinas softPower Is Transforming the World)中认为,中国的“软实力”外交明显改变了在亚洲乃至世界其它地区的形象,以至于“中国模式”已逐渐成为对“华盛顿共识”的一个主要挑战。中国的和平崛起,令不少西方观察家感到忧虑,甚至威胁。

马克·莱昂纳德(Mark Leonard)的新著《中国怎么想?》(What Does ChinaThink?)可以视为对这一观点的反驳。作为前欧洲外交事务委员会(The EuropeanCouncil on Foreign Affairs)的执行主任,莱昂纳德指出了时下对中国批评的偏颇:仅仅将中国视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政治经济力量,而忽视了中国时世界的思想输出。从200年前踏上中国土地的传教士,到亨廷顿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欧美所长期关注的问题不外乎是:“我们希望从中国得到什么?”以及“如何使中国变得更西方化?”却很少思考过中国希望给予世界什么。中国当代的知识分子则认为,所有发达的民主国家目前都面临着危机,中国的全球化策略不仅不会对全球的政治均势形成威胁,反而可以成为别国借鉴的模式。

被莱昂纳德称为“新保守派”的阎学通公开提出要用现代模式来实现中国的古老梦想,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代典籍对“王”和“霸”的区分。王制虽然建立在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之上,但它是基于温和政府向周边国

家產生的影响,而不是对其进行压迫。他向莱昂纳德解释,王、霸在中国古代同时存在:在申原用王制,在“蛮夷之地”用霸术。这正像今天的美国,在西方国家推行“王制”,而在全球推行霸权和军事力量,采用双重标准。阎学通说,中国在日渐强大的同时应该走这样的道路:在地区范围内构筑自己的“王制”系统,建立别国希望仿效的社会体制。但尴尬之处在于,目前中国的国际吸引力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经济。他认为,光占有经济制高点是不够的,中国还需要建立能影响国际社会的道德力。

阎学通的观点在中国知识界和政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这个意义上,莱昂纳德将他视作美国新保守派的代表之一克里斯托尔(William Kristol)在中国的翻版。对国家的长期目标,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仍持有不同看法。“自由国际主义者”郑必坚等人在谈论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国如何重新融入世界时表示,在获得全球化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中国必须承担一个大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以提高国家的“软实力”。近年来北京举行的朝核六方会谈,与欧盟、美俄共同解决伊朗问题,在蒙特利尔国际大会上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姿态,在达尔富尔问题上投票同意联合国派遣维和部队等等,都可以视作中国为提高国际“软实力”所作的具体努力。

“中国模式”被国际接受的情况比大部分英美观察家预测的要乐观许多。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国家都到中国取经,伊朗、埃及、安哥拉、赞比亚、哈萨克斯坦、俄国、印度、越南、巴西、委内瑞拉都派政府官员到中国城市学习。在非洲,每年有将近2万名学生考取政府奖学金,进入中国的名牌大学学习,而这些具有非洲未来国家领导潜质的年轻人在10年前的首选是英美的大学。中国知识分子比如张维迎和胡鞍钢等人也常被邀请讲授经验。全世界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在仿效中国的发展模式,BBC最近对22个国家的调查统计显示,其中14个国家超过一半的民众视中国的崛起为对世界的积极影响,而这一指标甚至比美国高了10个百分点。全球化的传统含义是市场经济在全球的胜利,但是中国的经验显示,国家资本主义也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莱昂纳德认为,“自由国际主义”和“新共产主义”的两条路线是毛泽东时代资产阶级外交政策和革命外交政策对立的一个现代变种。中国在今后的年代中,将会明显有资本主义特征。中国已经越加深入地融入国际经济和制度,它希望能够加强这些来限制美国并为自身发展建立和平的环境。从长期来看,按照中国模式来建立国际秩序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美国学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所预言的“历史的终结”只是自由资本主义单边模式的终结、2006年“中国梦”的提出标志着知识界已经将中国模式与未来全球化发展联系思考,它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对内是潘维、王绍光等“新左派”所提倡的作为一党政治补充的“商议民主”;对外则是国家“软实力”在全球的提升。而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新阶级正在取代拥有财富资本的企业家,转而成为拥有文化资本的新领导阶级。

用短短160余页的篇幅涵盖偌大的中国思想界,难免流于走马观花。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他只是“偶然成为”中国研究的专家,书中关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89事件的评价等等也沿用了西方惯有的思维模式,但他不拘于时下流行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管窥,而是向世界学术界介绍中国知识界的状况和论争成果,对经济政治争论的分析有一定的深度。作者指出了中国转型时期的诸多问题,同时也认为其探索不啻为一种思考的方法。当然,作者对中国思想界的考察成果,其实仍是莱昂纳德眼中的“中国怎么想”,这幅图谱中的人物选择给中国读者带来的惊讶感,亦颇堪玩味。

猜你喜欢

全球化国家
国家公祭日
国家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净能源危机:特朗普的贸易战与全球化的终结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全球化陷阱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