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没有错
2008-06-21沈孝辉
沈孝辉
有两种伟大的力量鬼斧神工,塑造着大地的风景。
一种是板块碰撞的造山运动,它能把海床推出海面,直上云霄;另一种是风吹、日晒、雨林、冰冻的侵蚀力,它能将崇山峻岭削平,化为沙尘,最终回归海底。数亿年来,地球各大板块分分合合,沧海桑田无穷变幻,始终没有停止过运动。也许,这正是我们这颗富有生机的行星的旺盛生命力之所在,生物与生物多样性,正是大自然所创造的千差万别的地理系统中进化而来。
4000万年来,印度板块以每年10公分的“地质学高速”撞向亚洲板块,插入500公里之下的地幔,硬是从海底撑起了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板块的相互作用还造就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恢宏壮丽的横断山脉。青藏高原的隆起打造了中国大地三大阶梯的基本格局。也左右了降水的分配和大江大河的流向。直到今天,印度板块的运动仍处于进行时,喜马拉雅山仍被抬升,而对横断山脉的侧向挤压也仍在持续。能量的积累必然要找到释放的渠道,以取得地应力的相对平衡。“5.12”汶川大地震就是板块运动,集聚的巨大能量的突然释放。
对于自然系统而言,地震同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雪灾、雷击火一样,是一种环境因子和自然干扰。自然干扰固然在一定时空内对自然系统也会造成损毁,但就整体而言,它却是一种建设力。对于人类的社会系统,自然干扰则常常造成生命财产的毁灭,所以又常常表现为一种破坏力。
印度板块的持续挤压决定了我国西部地质的不稳定性,也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的脆弱性。忽视了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的制约因素,就难免要遭受大自然的惩罚。在许多情况之下,大自然的惩罚是对人类的一种“纠错”方式。所谓的“自然灾害”,常常也包含了人为因素。人类的那些未能遵守自然规律,顺其自然,取得的“建设成就”,以绿色GDP的准则,其实是应当扣分的。
应该说,灾后重建是个机遇。我们不能再凭着主观愿望,只想着要做什么;而应当先问问大自然,在此时此地不能做什么。重建工作切忌急于求成,豪情万丈更应强化科学精神,合理规划,选择与自然和谐的真正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我们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是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是多灾多难的。但“多灾多难”也是一种可以吸取教训和精神营养的资源,“多难兴邦”的实质是“忧患兴邦”——实现深层的反思,完成理性思维的进化,推动社会改革。否则白白一次次遭罪吃苦,灾难过后照旧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怎能不愧对灾中逝去的同胞的亡灵!
歌德说,“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是永远正确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我们开始学会了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我们还应当学会尊重自然,珍爱自然,敬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