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与“不忘”的辩证法
2008-06-17黄玲
黄 玲
去年12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国际商会会员代表大会上,吴仪说:“我在明年‘两会后会完全退休,在我给中央的报告中明确表态,无论是官方的、半官方的,还是群众性团体,都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希望你们完全把我忘记!”作为事件的后续,在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新老交接,吴仪留给了我们告别的背影。
素来,当官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一些人甫一上任,就恨不能昭告天下,颇有“一朝得道”之乐,而在有了些许成绩甚或没有成绩时,就开始做起“万古流芳”的梦来。国内某县的行业、机关部门每建一个项目,就要立一块碑,“表示重视和展示领导的政绩和形象”,当地人称之为“政绩碑”。这是惟恐后来者忘记自己的典型例子了。
无庸讳言,现在的官员大多很在意自己的政绩。政绩有实有虚,有外人易见到的,有不易被人注意的。如果政绩显亮起来,一来可作为晋升的基础,二来实现“人过留声”。于是乎,在一些地方,“政绩碑”、“功德碑”、“形象碑”甚至成了蔚为壮观的“风景”,梦想着“以传后世”。
而一些即将卸任的官员,要么对位置恋恋不舍,寻找各种理由留任,实在不行,也要争取头戴几顶“名誉会长”、“荣誉顾问”的帽子,过过官瘾;要么抱怨人们怎么能这么快就忘记自己,感叹“人一走,茶就凉”。这种种奇怪现象,折射出一些领导干部的官本位思想和“习惯思维”,可以想象,在错误权力观的支配下,在私欲主导里,这些人是极易走向腐败的。
吴仪说走,网民掀起“挽留潮”,而其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形象,又岂是一走就能忘记?反之,一些大立政绩碑、自唱赞歌的官员,将很快湮没在时间的河流里,或者,留下骂名。这就是“忘”与“不忘”的辩证法。
历史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对为官者而言,人们忘记与否,取决于其是否真正以人民的利益为上,是否真正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