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命题十大热点导学(上)

2008-05-31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8年4期
关键词:世界

汪 瀛

当今高考文科综合命题突出对社会现实热点问题的考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008年高考文综有可能围绕哪些热点问题命题?广大文科师生在复习中该如何应对?笔者不揣浅陋,就以下十个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或启迪。

一、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1.总体复习目标

第一,教材上有关古今中外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现象的基本史实。第二,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第三,通过纵横比较(中外比较、国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比较),分析其异同;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些异同的原因和影响。第四,总结古今中外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发展规律,阐释其意义。第五,注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大国沙文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的区别及其不同影响。

2.复习重点

(1)对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特别是秦、隋、元实现统一的历史条件,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的历史意义的比较分析。

(2)中国历代王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措施,如战争平叛、抵制外来侵略、设立机构直接管辖,通过册封、和亲、会盟等手段密切少数民族与内地之间的关系。

(3)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首领、政权和人民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相关史实与评价)。

(4)用史实说明新疆地区、西藏地区、东北地区、蒙古高原、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5)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所作出的重大努力。如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和相关的民族政策,抗美援朝,统一大陆,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努力。

(6)世界历史上有关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问题:德国历史上的两次统一;意大利的统一和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联合国宪章、相关国际组织和有关国际法对国家主权与统一问题的尊重。

【跟踪练习】

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据此回答1~3题。

1.在下列少数民族首领中,最早对开发蒙古高原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是()

A.冒顿单于 B.呼韩邪单于 C.骨力裴罗 D.耶律阿保机

2.下列属于松赞干布贡献的是()

①统一青藏高原 ②创制吐蕃文字 ③仿唐设置各级官府 ④实行猛安谋克制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

3.满族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包括()

①平定噶尔丹、大小和卓的叛乱 ②在西南地区开始实行改土归流

③平定三藩之乱 ④进军台湾,设置台湾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林肯在1858年的一次演说中说:“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为防止联邦分裂,美国国会在19世纪60年代通过了《反脱离联邦法》。经过南北战争,南方战败,叛乱平息,“南方邦联总统”戴维斯被捕,被控以叛国罪。

材料二 1958年的《法兰西共和国宪法》第2条规定,“法兰西为不可分割的、非宗教的、民主的并为社会服务的共和国”,“当共和国体制、民族独立、领土完整或国际义务的履行受到严重或直接威胁时,共和国总理、两院议长和宪法委员会主席正式磋商后,根据形势采取必要的措施”。

1993年的《俄罗斯联邦宪法》第4条规定:“俄罗斯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在俄罗斯联邦的全部领土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俄罗斯联邦保障自己领土的完整和不受侵犯。”

加拿大议会针对魁北克省独立问题于2000年通过《公决明确法》,规定是否举行一个省份寻求独立的公决,以及公决结果都须经联邦议会审核和认定,否则公决无效。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2005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在内战过程中,林肯政府对叛乱的南方的态度为什么由妥协到强硬?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

(2)结合材料一至材料三的有关法律规定,你对世界各国维护国家统一有何规律性认识?

(3)依据材料并结合《反国家分裂法》制定的历史背景,你认为《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有何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1.四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首领都对开发蒙古高原作出过重大贡献,但冒顿单于是秦汉之际人,呼韩邪单于是汉元帝时人,骨力裴罗是唐前期人,耶律阿保机是五代时期人。正确答案为A。

2.猛安谋克制是女真族的阿骨打创制的一项制度。正确答案为D。

3.“改土归流”始于明朝,满族建立的清朝推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正确答案为B。

4.(1)林肯政府由妥协到强硬,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美国的统一。当林肯以接受奴隶制的代价也无法维护美国统一时,只有用武力打败南方的分裂势力来确保美国的统一。美国国会通过《反脱离联邦法》和以叛国罪控告“南方邦联总统”戴维斯,也证明了这一点。

(2)依法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统一已经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也是各国政府的首要职责。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独”势力日益猖獗,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有利于依法治国,为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有利于依法“止独”;有利于依法出师,严惩分裂祖国的民族罪人;有利于依法抵制外来干涉,确保统一大业的完成。(答案不拘泥于文字表达,只要紧扣主题,言之成理,且有三个方面即给满分)

二、构建和谐世界与和谐中国

1.总体复习目标

第一,明确“和谐世界”和“和谐中国”的内涵。第二,掌握历史上关注民生、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论。第三,掌握教材上有关古今中外和谐局面出现的原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统治者的个人素质等)、主要表现和意义。第四,综合比较分析古今中外和谐局面出现的异同、原因和影响,总结形成和谐局面的规律,认识其价值。第五,综合分析古今中外不利于和谐局面形成的因素(战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利益分配、狭隘的民族主义、个人素质、自然灾难、环境污染等)及其危害,从反面认识构建和谐世界与和谐中国的重要意义,从正反两个方面寻找构建和谐世界与和谐中国的科学途径与方法。

2.复习重点

(1)历史上关注民生、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论。中外历史上有不少思想家的思想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如中国历史上的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又如世界历史上的人文主义者的一些思想主张,特别是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有关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思想主张,是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历史上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中国古代统治者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举措。从举措、政策、行为等角度来说,这方面既有不少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在经验方面,如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改革,历代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农民负担的做法,汉唐政治制度建设(具体的有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唐朝前期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等所采取的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措施与政策等);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有关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举措,克服经济危机、防止战争的举措等。在教训方面,如中国历史上商纣、夏桀、秦始皇等人的暴政;世界历史上西方列强进行的殖民扩张,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等。

(3)中国近代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举措。如近代史上统治者采取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举措;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民生主义);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问题(国共两次合作的原因及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产生的积极影响;“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史实等)。

(4)中国现代建设和谐社会举措的得失。如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三大改造的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召开;七千人大会的召开;《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的正确处理;中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问题——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等。

(5)世界历史上的和谐社会建设。如空想社会主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的西方福利政策;世界主要国家的对外政策与国际关系问题等。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经济的发展只是构建和谐世界的物质基础,世界能否和谐发展,还取决于世界经济发展是否平衡和平等。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往往能激化各国之间的矛盾,甚至于引发战争。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国家频频发生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统治阶级千方百计转嫁危机,甚至不惜以发动对外战争来实现。两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说,就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因此,国际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是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和谐。要建设和谐世界,就必须解决当今世界发展中存在的南北问题、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等问题。

从国家外交政策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举凡对外侵略扩张、推行强权外交的行为均不利于世界的和谐,而和平友好、互惠互利、互敬互助的外交则能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前者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和殖民掠夺为典型,后者则以中国历朝历代推行的外交政策为典型。如中国古代实行的是对外友好交往的政策,甚至是开放式的对外政策,不以掠夺为目的。这使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传到周边地区,传到世界各地,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国也从对外交往中获得了巨大的益处,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对构建平等和谐的国际关系、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世纪,我国坚持走和平崛起之路,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会议的召开、国际组织的建立和运行在和谐世界构建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但总体来说,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是调解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必要手段,也是缓和国际矛盾、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的“平衡器”。因此,我们在复习历史上的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时,对其应辩证地评析。建设和谐世界,就必须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为世界各国人民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园。

(6)掠夺与战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大敌。如西方列强进行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世界大战;绥靖政策;法西斯主义;恐怖主义等。第一,要重点关注20世纪以来世界上所发生的重要战争。第二,比较分析这些战争发生的原因、概况、结果、性质、影响的异同,总结相关规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第三,分析战争与相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之间的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

【跟踪练习】

人类在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据此回答1~3题。

1.“在一定条件下,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的斗争。”以下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

A.《苏德互不侵犯条件》的签订 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C.共产国际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D.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在帝国主义战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都是大国主宰世界的产物 ③都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④都随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瓦解

A.③④ B.②③ C.①②D.①②③

3.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在防止大规模战争爆发方面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用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其原因是()

A.一些大国为谋取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

B.美国完全操纵了联合国

C.两极格局结束后,缺少超级大国与美国抗衡

D.在联合国中,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毫无发言权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煤矿工人工伤死亡率为2.82‰;1894—1902年,德国每名男工的周工资平均仅为21马克;1852年至1894年,德国产业工人由199万增至613万,德国工人失业率为15%。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工人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生活环境。为此,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保险法》,对工资劳动者实行强制疾病保险。1884年颁布《工伤事故保险法》,规定工伤保险费用全部由雇主承担。1889年又颁布《养老保险法》,规定对75岁以上的工人提供养老金,费用由国家、雇主及雇工三方分担。这标志着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在德国诞生。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福尔玛说,社会保障措施“去掉了对帝国的最大咒骂,走出了向前迈进的第一步”。

——丁建定《近代晚期西欧的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三 1970年,韩国发起了“新村运动”。“新村运动”的初期,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上,地方政府把近20种乡村公共事业的建设项目交给农民自主开发,如修建桥梁、村级公路等。1971年,韩国全国80%以上的农舍都是茅草屋。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政府采取了“政府出大头、地方出中头、农民出小头”的建房政策。“新村运动”开始后,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在全国推广水稻高产品种,使韩国稻米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也随之攀升。韩国在大力推进“新村运动”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伦理道德水平。

——《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社会保障制度在德国建立起来的原因及其影响。

(3)韩国建设“新村运动”的主要举措有哪些?相关的具体实施办法又如何?

(4)依据上述材料,你对我国解决民生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建议?

参考答案: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分析相关历史现象或事件形成的因果关系及与题干之间的关系。题干中的材料实际上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为了维护本民族的利益,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或民族可以暂时放弃意识形态的斗争,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A项不是合作对付共同的敌人,其体现的民族利益也是狭隘的;C、D两项不存在根本的意识形态的斗争。正确答案为B。

2.雅尔塔体系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而结束。正确答案为B。

3.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定。B、C、D三项都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联合国成立以来“起不到应用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只有A项反映了问题的实际。正确答案为A。

4.(1)主张:社会福利制度化,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思想来源:继承了儒家“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

(2)原因:19世纪末,德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政府为缓和社会矛盾,采取了相应措施。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德国经济发展,成为新的世界大国。

(3)主要举措及实施办法: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办法是修建桥梁、公路等;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办法是向农民贷款建新房;提高农民收入的办法是在全国推广水稻高产品种;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办法是提高农民的伦理道德水平。

(4)通过法律完善我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改善人民生活;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文明发展。(言之有理皆可)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世界
多么美好的世界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
彩世界
给你一个甜蜜的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世界因创意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