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仙:体验奥运北京的夜生活

2008-05-30

新民周刊 2008年32期
关键词:大腕那英三里屯

大 仙

當这一切过去,进入北京十月深秋,在三里屯同里街边的吧椅上,点上一杯双份白朗姆的“莫吉托”,八月的激动已深深埋在胸怀中,几片落叶在脚下旋舞,啊——人生,正在继续……

1974年,中国回归亚洲体育怀抱,参加了德黑兰亚运会,当时我就坚信,中国总有一天,能立足于奥林匹克大家庭。当时看到中国健儿在亚运会勇夺一面面金牌的报道,我就立志要当一名体育记者。

1986年,我终于成为一名体育记者,随后从1988年开始,我连续报道和评论了汉城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更是我体育记者生涯的重中之重,并且还期待着能报道四年之后的伦敦奥运会。

记得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个不眠之夜,在工体北门对面的“幸福花园”酒吧,我参加了“申奥也有我一份”的狂欢Party。当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地为北京之际,我的酒吧夜店生涯和体育记者生涯都迎来了一次质的飞跃。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以16枚金牌超越了洛杉矶奥运会,当时我所在的《北京青年报》的报道已开始系统化、规模化,第一次推出了“奥运特刊”。我们的报道组进驻星级酒店,并开通了“大腕热线”,请当红艺人接听读者的电话热评奥运赛事。中国勇夺16金,当然要请来16位大腕了,那英、葛优、谢园、梁天、冯小刚、申军宜、吕丽萍、马晓晴、尤勇、许晴等都来到热线跟读者酣畅交流,齐赞中国健儿奥运夺金的风采。葛优老师一接电话,总爱说:牛啊,中国真牛,奥运冠军比我李冬宝牛多了,等他们拿完金牌回北京,我好好拍拍他们。记得我去西单华威大厦接那英,用一块六的夏利出租就把那英老师接到国际饭店了。那英问我:这热线怎么接,跟读者怎么聊?我说:主要聊中国选手,拿金牌的,银牌铜牌也成。那英说:我懂了,山不转水转,金牌不转银牌转,银牌不转铜牌转,白天不懂夜的黑,拿金牌的不许骄傲,不许瞧不起拿银牌铜牌的。那英老师真是一点即通,合作真愉快。还有,吕丽萍老师点评跳水冠军孙淑伟时说,我真怕这个“小豆子”扎水里不上来了,你得上来呀,先把金牌挂脖子上再说。

不可否认,这次巴塞罗那奥运会开设的“大腕热线”,是文化娱乐与体育竞技一次开创性结合与沟通,很多读者在电话里听到葛优老师的声音,都不敢置信,猛问——你是葛优吗,你真是葛优啊?葛优老师回答——我是葛优,还是李冬宝。后来梁天老师给这次“大腕热线”总结道——这是典型的“文体不分家,双双开新花”!

奥运期间,我在报社做版写评论,不会去场馆看比赛的。我这人有芸芸众生恐惧症,一看见满座衣冠、人流涌动就容易缺氧,怕在大庭广众人潮人海中突然找不着自己。我比较喜欢看的比赛是田径和游泳,纯以速度定胜负,裁判的因素相对少一点。田径自然是疯狂凝视刘翔与罗伯斯的栏间大战,完全是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游泳则关注中国水军在美国、澳大利亚的强势逼压中,能否像士兵突击一样突击出一枚金牌。此外,必须关注中国体育文化与西方接轨的标志性人物姚明,他能否率领中国男篮突出死亡之组?还有,跳水女皇郭晶晶的完美而又冷傲的风骨,能否闪耀在水立方上空?国球乒乓球能否完胜四金大满贯、中国体操梦之队能否直奔五金以上绝尘而去、中国拳击奥运夺金的希望邹市明,能否实现零的突破?

其实,竞技之外,北京奥运还会有不少生动的生活色彩,比如外国选手和游客的夜生活区域肯定会集中在三里屯,三里屯为了迎接奥运到来、宾朋如云,正在加紧向“新北京、新奥运、新三里屯”的大气景观进行最后冲刺。我会在奥运期间,抽空来几趟三里屯,教教老外玩玩骰子,划划北京拳,带着他们吃两串羊腰子。所以,一定不要把奥运只当作纯竞技的舞台,奥运大背景下的生活气息也是蛮浓的。

从1988到2008,正好是我6届奥运会报道、20年体育记者生涯的一个完整周期,北京奥运正好把我的体育评论推向一个高峰。当然,也可能到不了高峰,低峰也可以,我确实有恐高症。重要的是参与嘛,到场就意味着成功。当这一切过去,进入北京十月深秋,在三里屯同里街边的吧椅上,点上一杯双份白朗姆的“莫吉托”,八月的激动已深深埋在胸怀中,几片落叶在脚下旋舞,啊——人生,正在继续……

猜你喜欢

大腕那英三里屯
北京三里屯观夏香薰体验零售空间
那英 用最好的声音打动你
那英王菲互帮成歌后
在三里屯工作的他,因为拍了一张照片,免费去了一趟香港!
王菲与那英的《岁月》
那英 流行音乐的时代见证
三里屯是一个接口也是年轻的借口
大腕J3
另面三里屯:浮华边缘人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