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的007

2008-05-30刘略昌张春丽

译林 2008年4期
关键词:弗莱明邦德伊恩

刘略昌 张春丽

序言

007,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可谓红遍全球,但这耀眼的光环却或多或少掩盖了其原初的创造者——间谍小说大师伊恩·弗莱明(1908.5.28—1964.8.12)的风头。

2008年恰逢弗莱明诞辰100周年,英国各地相继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卫报》、《泰晤士报》等主要报刊发表了大量追忆文章。从4月17日开始,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推出题为“让你大开眼界:伊恩·弗莱明与詹姆斯·邦德”的弗莱明生平展。展览以弗莱明的传奇人生及007小说创作为主线,介绍弗莱明的早期生活、战时经历,以及他作为记者和游记作家的生涯。英国皇家邮政还特意发行了007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有6张,分别来自弗莱明6部007小说的封面,包括《皇家赌场》、《诺博士》、《金手指》、《金刚钻》、《最高机密》和《来自俄罗斯的爱情》。007虽然产于英国,但和中国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007系列电影之一的《明日帝国》就有关于南中国海的描写,香港武打女星杨紫琼曾经出演片中的邦德女郎,更不用提那无以数计的007粉丝了。因此,在这个特定的年度里,人们有必要再次走近弗莱明,再次感受007身上那股谜一般的魔力。

走出心理阴影的坏小子

弗莱明出身名门望族,祖上系苏格兰人。祖父罗伯特·弗莱明白手起家,创建了一家大银行,死后留下巨额遗产。父亲瓦伦丁·弗莱明乃议会议员,在一战中为国捐躯后,丘吉尔首相亲自为其起草讣告。长兄彼得·弗莱明是伊顿、牛津有名的高材生,同时还是当时著名的游记作家。弗莱明家族可以说是名重一时。在这样光彩闪耀的家庭出生、长大,对于伊恩·弗莱明而言,与其说是幸运,倒不如说更多的是不幸。弗莱明一生付出的种种努力,似乎就是为了走出祖父、父亲还有长兄带来的心理阴影,摆脱鬼魅一般如影随形的自卑情结,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帝国。

在家人的眼里,伊恩·弗莱明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小子,是弗莱明家族中的异类。虽然早在伊恩不到9岁之时,父亲即已辞世,但战斗英雄的光环促使弗莱明夫人严格按照丈夫的标尺塑造孩子。长兄彼得的突出表现更是为瓦伦丁·弗莱明家的其他孩子树立了效仿的对象。母亲希望家中的几个孩子能够继承丈夫遗志,都能像长子彼得一样光宗耀祖。但次子伊恩却极具叛逆精神,总是惹是生非,麻烦不断。

伊恩先是在伊顿求学,但表现一般。母亲恐其有辱家风,趁伊恩尚未毕业,就将其送至英国陆军军官学校。但军队机械化的体制并不符合伊恩的口味,因为“机械化的军队不会产生英雄和造就个性”,此时的伊恩崇尚的是独立和个性。此后,伊恩远赴奥地利,在一个完全不同于伊顿和军校的宽松环境里,伊恩最终找到了自我。在这里,伊恩不再总是被人当作“瓦伦丁的儿子和彼得的弟弟”,因为其他学生既不认识战斗英雄瓦伦丁,也不认识学术明星彼得。在同学眼中,伊恩英俊潇洒,温文儒雅,聪慧冷静,面对女性毫不羞涩。

虽说伊恩在奥地利寻找到了自我,但他似乎并不清楚什么样的舞台最适合自己。他写诗,写短篇故事,参加外事处选拔考试,但均未获得成功。1929年,伊恩和长兄彼得一样,成了路透社旗下的一名记者。虽然伊恩的报道给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总体说来,他不过是另外一个“弗莱明”而已。在和兄长的竞争中,伊恩并未占得先机。1933年,心怀发家致富念头的伊恩跳槽进入一家银行,但6年之后,伊恩似乎厌倦了单调乏味的银行生涯。

1939年,伊恩加入海军情报局,很快就得到局长约翰·戈弗雷上将的赏识,成为其得力干将。战争和情报工作为伊恩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想象力丰富的他不负局长厚望,策划、执行了许多危险任务。1945年即将离开海军情报局时,戈弗雷上将对他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的热情、才能和见识都是无与伦比的。他对海军情报局战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战后的弗莱明重新投身新闻界,负责编辑《肯明斯报》。1952年,在牙买加别墅“金眼”等待结婚的伊恩·弗莱明利用5个星期的时间,创作了007系列小说之一《皇家赌场》,魅力无穷的间谍詹姆斯·邦德在该书中首次粉墨登场。伊恩创作勤奋,在接下来的12年中,共推出14部007系列小说。此时的伊恩·弗莱明早已是社会名流,交游甚广,朋友中有当时著名的文人诺埃尔·科沃德、埃里克·安布勒、雷蒙德·钱德勒、金斯利·埃米斯、萨默塞特·毛姆、首相安东尼·伊登、伊夫林·沃,粉丝里面有美国总统肯尼迪等。

弗莱明喜欢饮酒,且烟瘾惊人。1950年代的弗莱明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但却依旧如往常一样,随心所欲地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当医生出于健康考虑,劝弗莱明不要喝杜松子酒时,弗莱明却转而把酒杯伸向了波旁酒(一种威士忌)。这就是伊恩·弗莱明,一个走出家族阴影、获得巨大成功之后,依然我行我素、个性鲜明的“坏小子”。1964年夏天,弗莱明的母亲去世,身后留下的遗产不多,但此时的弗莱明却拥有巨额家产,统治着自己的文学帝国。在情报工作中,在007系列间谍小说中,弗莱明最终找到了自我,并超越了祖父、父亲和兄长,给家族带来了永久的荣耀。1964年8月12日,意志顽强的弗莱明最终没有抵挡住病魔的进攻,英年早逝,007小说的创作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007的形象构成

伊恩·弗莱明创作过游记和儿童文学,但毫无疑问,给他带来最大声誉的莫过于以间谍詹姆斯·邦德为主角的007系列小说。1962年,《诺博士》被拍成电影公映,此后007系列电影风靡全球,迄今已历经40多年而长盛不衰。“我叫邦德,詹姆斯·邦德!”的经典台词成了每部007电影的不可或缺之物。詹姆斯·邦德,这个名字虽不浪漫,但却简单易记,颇有阳刚味道。弗莱明把一位充满魅力和冒险精神的英国间谍007介绍给了世界。

人们不禁要问,007到底是谁?他就是伊恩·弗莱明本身还是另有其人?对此,世故老道的弗莱明深谙“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要道。有时,弗莱明明确表明自己不是詹姆斯·邦德,有时却又专门强调邦德身上体现的自传成分。就在人们议论纷纷,再三推测之时,弗莱明恶作剧般的“我不能说”的回答更是把悬念推向了高潮。其实,把文学作品虚构出来的角色和现实中的人物进行简单的对号入座并不是明智之举。我们不妨可以说:邦德既是弗莱明,又不完全是弗莱明。

在007系列中,弗莱明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出现在小说中:读书时候的朋友或敌人,酒吧侍者,新闻界同事,高尔夫球友,众多女友等都发现自己进入了弗莱明的小说世界。而其中重量级角色邦德则是汲取种种人物个性、糅为一体、且加以想象的混杂物。至少有25个人物激活了邦德的形象,这其中包括弗莱明的父亲和长兄。此外,英国情报机关驻美代表威廉·斯蒂文森爵士、海军军官帕特里克·达尔泽尔·乔布、弗莱明在奥地利遇到的德国间谍康拉德·奥布里恩·弗伦奇也对邦德神话的形成贡献了力量。当然,邦德还是较多体现了弗莱明本人的喜好,身上具有作者本人的影子。邦德喜欢美女、煎蛋、赌博、抽烟、短袖衬衣、劳力士手表、极其考究的衣着、“摇匀、不要搅拌”的马提尼酒,这些也是作者弗莱明的至爱。邦德那略长的鼻子和冷酷的嘴巴也酷似弗莱明本人。此外,两者都风度翩翩、感情冷漠,惧怕承诺和婚姻。尽管弗莱明拒不承认自己是邦德那样的好色之徒,但他乐此不疲地追逐女性、引诱别人的老婆却是路人皆知的事实。对此有人说道,“对伊恩来说,女人就像鱼饼。要当心,他非常喜欢鱼饼,但在品尝鱼饼的时候,却从不故作神秘。”

不过,邦德毕竟生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每天抽70支香烟、饮用鸡尾酒的邦德身体没有出现任何不良症状,而烟瘾和酒瘾却导致弗莱明过早衰老,英年早逝。同是浪荡子的邦德和弗莱明最终都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不过邦德的新娘特雷西蜜月之中即不幸身亡,而弗莱明不惑之年缔结的姻缘尽管并不顺利,但却一直维持到了生命的终结。

007风暴大揭秘

伊恩·弗莱明创造的007是继福尔摩斯之后的又一个文学神话。弗莱明辞世之时,007系列小说就已售出4000万册,并且形成了一个价值数万亿美元的007电影业。今天,全世界一半多的人口至少看过一部007电影。其实,早在弗莱明去世之前,007就远远超出了作家本人的控制。007的魅力促使不少作家相继续写007神话,20部007电影的上映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接连不断的007旋风。商家发现007电影是推销自己产品的绝佳广告,于是,他们竞相让超级间谍邦德在电影中驾驶自己出产的轿车,佩戴自己制造的手表。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邦德如此大红大紫呢?笔者以为,是外在环境和小说(或电影)本身的因素合力产生的奇观。首先,二战使得英国的实力大受削弱,昔日的头号帝国也被暴发户美国取而代之。战后英国国内经济处于重建、恢复时期,国民生活艰苦朴素,肉类实行配给制度。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曼哈顿成了人们在梦想中才能企及的地方,而邦德却过着难以想象的奢华生活,可以喝香槟酒,吃鱼子酱,自由自在地享受性爱,去国外度假,而且账户里有花不完的钱。这在英国霸主地位受到动摇的时代,极大提高了英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于是邦德成了新时代的一个民族英雄。

其次,弗莱明善于迎合读者心理。当时,二战刚刚结束,冷战接踵而至,东西两大阵营持久对峙,这无疑使得间谍活动成了作品最好的卖点。此时,对二战战犯的审判持续进行,遭受两次大战折磨的人们喜欢阅读披露各种恶行的报道。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弗莱明塑造的超级恶棍尤其引人注目,因为他们犯下的暴行比现实中的罪恶更加令人发指,最终恶棍不得好报的结局也满足了读者“反法西斯必将胜利”的心理期待。弗莱明生性玲珑剔透,预见到了在战后的世界里,物质的重要地位以及消费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弗莱明说道,现代惊悚小说的关键就是“书写人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纸牌、金钱、黄金以及类似的东西”。

再次,从小说(电影)本身来看,“是美艳的邦德女郎,是新奇的道具,是性,是罗曼蒂克,是幻想,是最终的英雄,赋予了007系列长久的生命力。”那浓郁的异国情调、妩媚的邦德女郎,稀奇古怪的武器都不同程度地刺激着观众的感官。007系列是写给成年人看的浪漫童话。邦德似乎无所不知,总是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没人比他做得更好!”这成了男性最终的梦想:知道在豪华酒店里如何点佳肴、品美酒,如何引诱女人,如何飞速驾车,如何杀人。男性读者大都梦想拥有这样的聪明才智,弗莱明了解现实生活中人类的局限,于是007成了在现实中并不如意、但却渴望摆脱现实、放飞梦想的男人的崇拜对象。对此,英国文化评论家康拉德说道:“如果你向往成为一名重要的人物,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007。”

最后,名人效应也在007长盛不衰中功不可没。007系列刚刚登陆美国时,市场反应平平。但幸运的是,约翰·肯尼迪总统是007的超级粉丝,他把007系列小说纳入自己最为喜欢的书籍之列。由此开始,007在美国才开始咸鱼大翻身,变得如同在英国一样炙手可热。

结语

虽然007系列给伊恩·弗莱明带来了无上的荣光,但弗莱明似乎并没因此而沾沾自喜。谈到处女作《皇家赌场》时,弗莱明声称“那本书傻乎乎的”。1963年在接受BBC采访时,弗莱明进一步表示了自己不以为然的态度:“如果我等待天才到来的话,天才是不会来的。”在问及邦德是否妨碍了他进行严肃文学的创作时,正如其长兄、著名的探险家兼游记作家彼得·弗莱明的创作那样,弗莱明回答道:“我不是莎士比亚那样的人物,我没有丝毫的雄心壮志。”

不管弗莱明如何低调,他的确实现了自己最初的设想:“要创作一本间谍小说,从而终结所有的间谍小说。”弗莱明继承了威┝·勒克、爱德华·奥本海姆等人的早期间谍小说和埃里克·安布勒、格里厄姆·格林等人的现代间谍小说中出现的情节、人物模式,同时又进行了一定创新和突破,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元素融为一体,从而成为一代间谍小说大师,并深深影响了以后间谍小说的创作和发展。

本文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B-8101-06-5901)项目成果之一

(刘略昌: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邮编:200234,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邮编:200090;张春丽:山东枣庄学院外语系讲师,邮编:277160)

猜你喜欢

弗莱明邦德伊恩
亚历山大·弗莱明:青霉素,那是我偶然发现的
邦德牛奶
埋头做事
青霉素发现者的两字经典
弗莱明与青霉素的故事
暴力之旅——伊恩·麦克盖尔访谈录
信任一个贼
伊恩·杰克逊
不翼而飞的青花瓷
邦德系列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