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油码头急需打破“私有化”

2008-05-30

南风窗 2008年1期
关键词:私有化社会化码头

龚 震

近年来,我国原油进口量连年大幅攀升,刺激了原油码头的建设。在中国广阔的东部沿海,几乎每一个大一点的港口都有原油码头。

据统计,目前已建成、在建和近期将建的原油码头,仅3073吨级的就有近20座,而25万吨级以下的原油码头更是数不胜数。从南方的湛江港、宁波港,到北方的岚山港、青岛港,再到新崛起的曹妃甸,都有30万吨级的原油码头。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原油码头大部分都是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团等企业各自建设和经营的。因此,这些准“私有”码头都是为其业主服务的。

而据商务部2007年第75号公告公布的2008年原油、成品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分配依据和申请程序规定,申请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的条件包括,油品经营企业须“拥有不低于5万吨的原油进口码头”。这样一来,拥有原油码头就成了一道门槛,它将成为鼓励石油企业继续维持物流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物流格局的一道“符咒”。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今年7月份公布的第八批获得原油、成品油(燃料油)进口经营资格的18家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到一多半,扣除5家所有制不明的企业外,几乎找不到民营企业影子的原因了。

目前,国内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化经营的原油码头。虽说国内原油码头的建设和经营格局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但原油码头非社会化使用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导致原油码头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虽然建设大吨位原油码头需要国家批准,但能建得起30万吨级这样大码头的也就是几大集团,每个集团建码头都有自己的理由。作为宏观管理部门的国家发改委,批谁不批谁都很难。这就造成原油码头建设缺乏整体布局规划,形成同一港口既有30万吨级的原油码头也有几万吨级的原油码头,以及多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挤在距离并不远的相邻港口之间的状况。

二是导致原油码头接卸能力严重过剩。由于几乎所有的原油码头都是垄断国有企业所有,中石油建设的中石化不能用,中化集团建设的中海油不能用,所以,即使是当地已经有相应规模的原油码头了,任何企业只要有需要还必须自己建。这必然导致重复建设。而一个30万吨级的原油码头的年接卸能力为200073吨左右,如果每个原油码头都发挥产能,国内仅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接卸能力就达4亿吨左右,算上大大小小的原油码头,估计全国原油总接卸能力将超过8亿吨。但据统计,2007年全国进口的原油估计在1.6亿吨,到2010年,原油净进口量也只可能达到2y6亿吨。因此,仅以设计能力算,现有原油码头的接卸能力已严重过剩。

三是导致原油的非国营贸易进口成为纸上谈兵。放开原油的非国营贸易进口,并逐年加大其进口量,这是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也是打破原油进口领域垄断,化解“油荒”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原油码头使用的非社会化现状却对这一开放政策的效果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由于没有社会化经营的原油码头可用,每个想获得原油进口资格的民营企业都必须要建或买原油码头。姑且不论国家能否批准民企再建原油码头,就算批准,有多少民企有能力投资,并在以后的进口贸易中维持码头运营,确实是一个现实的问题。目前,国内8万余家民营石油企业仅有2500万吨码头吞吐量,只比一座30万吨原油码头的年接卸能力略大。

四是导致与原油周转有关的其他物流设施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物流费用惊人。原油码头企业自建自用了,那么,与之配套的其他物流设施,比如储油罐、火车运输线、管道等也必须自建自用,其他企业同样无法利用。这样,从全国来看,将导致更大的浪费。资料显示,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每年物流费用都在百亿元以上。

五是导致我国原油储备的“家底”外露。“私有化”的原油码头仅仅接卸国有石油业主的原油,不仅会加重巨头们的负担,更为重要的是,国际市场对我们的石油储备“家底”会一目了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产业之所以能够独立于生产经营领域而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其关键点之一就是物流设施使用的社会化,物流运作的专业化,从而极大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因此,原油码头建设和使用的社会化是化工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石油和化工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深化改革,真正实现“藏油于民”,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督促国有石油企业整合现有物流的基础装备,组建独立的专业物流公司,采用第三方物流方式运行原油码头(战略、战备型原油码头除外),早日实现“私有”原油码头的社会化生产和经营,以真正打造和构建我国多元化的石油经营和储备体系。

猜你喜欢

私有化社会化码头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Q7 私有化后市场潜力还有多大?
苏富比私有化10问
Q1 私有化的好处?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前往码头
在码头上钓鱼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