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发生前的plan B
2008-05-30杨晓春
杨晓春
彼得·梅尔老头善用归纳法,他对普罗旺斯用一句话简单加以概括:“普罗旺斯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用做任何事情,就可以呆得舒舒服服的地方。”这句话,尤其正赶上现在的全球金融危机,用在他自己小说里的主人公身上,一定很熨帖。
此刻的彼得一定觉得自己有先见之明。他的小说《一年好时光》里主人公麦克斯乃是伦敦全融区的金融精英。伦敦新金融区Canary Wharf,如今却正在一片愁云惨雾笼罩之中。小说里,仿佛对现在金融危机的预测,野心勃勃的麦克斯供职的伦敦投行也很巧合地叫做“xx兄弟公司”。如今雷曼兄弟破產,英国总部瞬间第一波就裁员4500人。
影片里描写的伦敦新金融中心金丝雀坞,坐落着汇丰银行、巴克莱银行集团、花旗、雷曼兄弟等金融业巨头的摩天写字楼。人均年薪超过7万英镑的整个伦敦金融城,预计今年将有10万人丢掉饭碗。
过去,人们总能看到,一幢幢大楼里彻夜通明的灯光在见证伦敦金融业的繁盛。如今,为了节省成本,写字楼也开始了“节能运动”,员工下班后熄灭电灯,以节省不断上涨的能源开支。
这个时候,麦克斯一定希望自己有份法国的产业做plan B,起码比起忽然被裁的公司同事,更有优哉游哉的心情。
以往尔虞我诈的同事,如今变成落难兄弟。
在同名电影里,辽阔的葡萄园一直延伸到天边,在普罗旺斯的艳阳下,葡萄叶子在风中摆动,发出簌簌声响。罗素·克洛扮演的麦克斯站在叔叔给他留下的葡萄庄园里,看着度过童年的这个地方,每个角落都充满自由温馨的回忆。如今的他,和一切社会中坚一样,享受着标签“成功”一样的生活,也不得不接受所有社会中坚要受的社会的蹂躏。
电影简单而直观,把伦敦金融交易行业的快节奏高强度和普罗旺斯乡间的悠闲气氛表现得对比强烈。为了视觉效果,影片把故事发生地从平原上的Bonnieux改成了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戈尔德(Gordes)古城。刚开始,已经被投行生活搞得异化的麦克斯,毫不留恋这座有无数童年记忆的葡萄庄园,想简单地一卖了之,收获现金。因为种种原因,麦克斯没能及时赶回伦敦,留下一周。
当然,最后没有意外的,普罗旺斯生活哲学取得了胜利,麦克斯在这个悠闲神奇之地找到了他的内心归宿和生活伴侣。
彼得·梅尔自己此前是伦敦广告界高层,想必也是经过职场厮杀考验的人士。而在他笔下,主人公的工作单位被换成了强度更大、需要性格更贪婪生活更简单粗暴的投行——一份需要人搏杀和有饥饿感的工作。彼得够狠,这个工作,乃是普罗旺斯悠闲乡间生活的指针另一端,硬币的另一面。
如同《一年好时光》主人公的人物,我在普罗旺斯也碰到过。影片里麦克斯的原型,在普罗旺斯我就见过几个,都是在事业高歌猛进之时,在旁人不理解的目光中选择急流勇退,开始自己人生的精彩下半场。
这么多的事业成功人士,最后归隐普罗旺斯,一定有他们的原因。我想彼得一定知道,如同他深谙普罗旺斯的魅力。所以他也是早早从伦敦的职场脱身,开始他真正想要过的生活。
吕贝隆山区9月的阳光下,彼得·梅尔——他喜欢人们叫他彼得——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而且,笑容里面,有令人惊讶的孩子般的喜悦,他修养很好,在戴上墨镜前不忘说句:“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说到这里,我很同情地想起了彼得跟我说,他始终没有看到过他的中文版的译本。他似乎对他在国内小资界里的影响力始终不甚了了。
这个时候,彼得是很认真地说他最喜欢的地方还是普罗旺斯。确切地说,是吕贝隆山区、空气清新,充满荒凉和郊野风光,同时又拥有这么好吃的餐厅,人们有趣而讲究生活质量。这么好的酒店,生活细节都充满了艺术气息。冬天很短,阳光灿烂。在这里,他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1点全力工作4个小时,吃过饭后从不工作,可以完全享受生活。
现在金融危机时分,回头来看他写的《一年好时光》,便如同是对这次金融危机的预言,人生本来就有很多可能性。
而我始终记得那个9月的傍晚,曾经的英国投行高管Rupert辞职后和妻子一起来到普罗旺斯,并在10年之后出现在我的相片里,暖色的夕阳下面,夫妇两人相依相偎,后面是他们的庄园Domaine de Brillance延绵不尽的葡萄园,再远处,塞尚笔下的圣维克多山在夕阳下威严耸立,如同一个施放圣餐的修士,面容沉稳,眼神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