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灾难到机遇,有多远?

2008-05-30

南风窗 2008年16期
关键词:都江堰灾区成都

田 磊

“成都主城区是非灾区,对于非灾区而言,越早恢复,越有能力帮助灾区。如今成都市政府收入锐减,支出锐增,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依靠国家的重建资金不是根本之途,重建还得靠自己,所以,必须想办法先发展起来。”

进入2008年以来,雪灾、藏独事件、汶川地震,接二连三的打击已让四川举步维艰,作为省会的成都更是首当其冲。航空客流量退至5年前的水平、酒店客房出租率不足30%、房价下跌、投资受挫,表面的繁华掩盖不了经济余震的打击,巨大的财政压力下,以至于成都市政府不得不把耗资约12亿新建成的办公楼变现,用于灾区重建。

但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灾难带来的并不全是坏消息。云南丽江、印尼巴厘岛都是在地震、海啸这些巨大灾难以后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在付出惨重的生命代价之后,原本就风景秀丽的灾区无一例外地成为外来者狂欢的胜地。

汶川地震后的四川会否出现同样的景象?至少旅游系统的官员们有同样的想法,并且已经制订了一系列庞大的计划,雄心勃勃地要把地震后的成都、都江堰等地变成世界级的旅游城市。

正常生活运动

7月17日晚上,记者见到邓工力的时候,这位成都旅游局局长正忙着准备第二天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的“爱心之旅”首发式。为了感谢全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给予的无私援助,成都市旅游局准备制作10万个大礼包,其中包含了免费机票、住宿、景区门票等等,主要邀请在抗震救灾中曾经出过力的各方人士,返回四川旅游。

“机票、住宿等都是商家免费提供的。”邓工力说,这不仅仅是感谢,更是成都的自救行动。现在这个阶段,救市就是救灾,政府方面希望借这些活动能够重新启动因地震而彻底停滞的旅游市场。

奥运会期间,北京很多机关、学校、企业都会放假,大批市民可能会选择外出旅行。“业内把这个现象称为溢出效应,对于启动成都旅游市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希望能够把这批市民尽量多地拉到成都来旅游。”邓工力说,希望在奥运期间,人们仍然不忘记四川,到四川来看看。

为此,成都市旅游局与国、中、青、康辉、港中旅等五家旅行社总社签订“恢复震后成都旅游”的相关合同。双方约定,从7月1日到12月31日,每家旅行社若能完成1.5万人次四川省外游客到成都旅游,市政府将奖励旅行社30万元。北京市旅游局也承诺帮助成都在奥运会期间,将宣传品送进公交站、机场航站楼、奥运村。

从6月中旬开始,成都市整个行政系统都在投入极大的热情宣传“成都不是重灾区,成都依然美丽”:邀请大量媒体前来拍摄、采风;市领导带队北上北京,南到香港、台湾,四处举办熊猫节等等活动;在省外各大城市树起大量广告牌;希望人们看到的仍然是闲适的成都,而不是一个惊魂未定的城市。

本地媒体则号召市民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正常生活运动”。

然而,只消沿高速公路出城20余公里,大灾之后的景象便扑面而来。成彭、成灌高速公路两旁,各省援建板房的工人们仍然在冒雨赶工,已经住进板房区的受灾民众则因为诸多琐事跟政府管理人员矛盾频发。

7月16日,龙门山地区又下起暴雨,汹涌的山洪冲垮了白水河上的便桥。这座当初救灾期间温家宝总理大发雷霆之后修起的临时便桥,是成都通往下辖的龙门山镇的主要通道。这里离正常生活还很遥远。

为了保证奥运会之前所有受灾民众都住进板房,国务院要求,各灾区8月1日之前,必须完成板房建设。在彭州市小鱼洞镇,在一处江西援建的工地上,工人们冒着暴雨赶制活动板房。“工期赶,工资低,还三天两头下暴雨,水泥地基都干不了,怎么建板房啊!”工头满腹牢骚:“上头领导每次来都说,这是政治任务,一定要按时完成,我们都快被逼疯了。”

财政压力

对于成都市政府来说,如今正面临着两难的处境,既希望对外推出一个完全正常化了的休闲城市,刺激旅游、地产和投资的恢复,又难以避免地要面对地震带来的诸多后遗症,近300万受灾人群中,政府需要为其中约100万建设永久住房,其难度不亚于三峡工程的百万移民。更大的考验还在于都江堰,灾后城镇居民住房安置问题被喻为史上最复杂的产权纠纷,此外,还有那些在地震中因为学校倒塌而丧失幼子的家长,不断要求讨个说法,仍待抚慰。

美丽休闲的形象推介如何与备受灾难后遗症煎熬的群众和基层官员的情绪协调?对此,身兼市政府副秘书长的邓工力解释称:“成都主城区是非灾区,对于非灾区而言,越早恢复,越有能力帮助灾区。如今,成都市政府收入锐减,支出锐增,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依靠国家的重建资金不是根本之途,重建还得靠自己,所以,必须想办法先发展起来。”

记者在成都采访期间,成都市政府正因为拍卖办公楼的事情而陷入舆论风波之中。7月16日,市委书记李春城宣布将耗资约12亿兴建的新行政中心拍卖变现用于灾区重建后,虽然成都本地媒体和不少市民都颇能理解政府的难处,但这一举动却引得外地媒体蜂拥而至,纷纷把矛头指向了新办公楼早前的规划、设计是否存在问题,津津乐道于新楼的豪华外观。

原本是希望借拍卖办公楼展示灾区地方政府率先垂范的决心和面临的巨大财政压力,却没想到招来的是舆论对“豪华办公楼”的抨击,这让成都市政府不免有些尴尬。对此,已经搬入新办公楼的邓工力倒是坦率相告:“拍卖办公楼一是因为市政府财政压力确实太大了,重建资金面临着很大缺口,二则因为全国人民都在勒紧裤腰带支援灾区重建,我们哪还能在条件这么好的新办公楼安心上班呢?”

整个四川灾区的重建资金,专家们预计需要5000亿。如今,筹集渠道、分配方式等关键问题中央政府一直都还没有明确表态,目前基本上是由各灾区、各援建部门先自己垫钱开展重建的前期工作。可以说,天府之国的大规模重建之路还没有真正开始,也许一切都要等到奥运会结束后了。

即使中央财政、国际援助、民间募集以及对口省区援助加在一起能够筹到5000亿,但是,在这5000亿中,成都能分到多少,官员们心里普遍没底。“成都能分的很少也应该很少。”邓工力说,所以,成都只能加快发展,用市场的机制解决资金问题。

7月17日,成都迎来了灾后第一批企业考察团。17家企业虽然没有明确新增投资协议,但纷纷承诺,将今年的企业年会、职工福利旅游都放到四川来做,这样的支持已属难得。

都江堰一家旅行社的老板告诉记者,各旅行社虽然积极响应旅游局号召,多拉些政府、企业会议到灾区来召开,但是,对方大都一口回绝,一是因为怕不安全,二是因为各地因为援助灾区,机关办公和会务费用普遍大幅削减,很多都取消了今年的旅游度假式的会务活动。

灾难能变成机遇吗?

如今,在成都市主城区,之前“感谢全国人民”之类的标语大都被替换成了“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加快发展”。成都市委也再次召开全会,调整了之前已经制定好的五年规划。在那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李春城引用了一段恩格斯的名言来激励官员:“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但是,整个行政系统也非常清楚,灾难是否会转化为进步的机遇将取决于吏治的优劣,在接二连三的大会上,从李冰到郑板桥,李春城不断引用古代贤官们的名言来告诫全市官员,尤以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流传最为广泛。

“其实,把灾难变成好事,成都是有先例的。”邓工力说,对于成都,甚至整个四川来说,如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是最大最好的遗产。当成都平原遭遇大洪灾的时候,当时的地方官员李冰的基本思路就是化害为利,我们现在完全可以效法李冰。

作为旅游局局长,邓工力提出y-连串化害为利的计划。其中,最为大胆的要属开发堰塞湖,“其实,九寨沟本身就是个堰塞湖”。邓工力说,地震给整个灾区留下了大约40个大大小小的堰塞湖,这些地质、地貌异变在灾后的旅游业规划中都会变成新的旅游景点,其中,唐家山堰塞湖肯定是最好的一个堰塞湖景点。

目前,旅游局已经在操作的是开发环龙门山国际自行车山地越野赛,赛事的设计路线基本就围绕这次大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法国驻成都总领事杜满希拉来了环法自行车赛的操作团队介入开发,“他们9月份就来实地考察,3年之内就要开赛,5年后形成品牌。”邓工力说,将来环龙门山要跟环青海湖、环海南岛一样,成为中国三大自行车赛。

抗震救灾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如何“物化”成旅游资源,也是旅游局的官员们考虑的问题。如今,相对成熟的想法是打算在都江堰给抗震救灾中舍命保护学生的老师们树一个雕塑。对于校舍倒塌严重的都江堰来说,在重建后的城市广场上为这群普通的老师塑像,有着双重的纪念意义。目前,已经有艺术家、企业等机构愿意出钱出力完成雕塑。

在成都所辖的4个重灾县中,都江堰受损最大,灾后矛盾最集中,重建的规划也最雄心勃勃。都江堰拥有两个世界遗产,地震之前,全市旅游业收入相当于GDP的51.3%,与旅游业相关的从业人员超过20万。“现在最主要的工作是把这些失业人员送到对口援助的城市,先找份工作。”县旅游局局长陈光建说。

对于未来的重建,都江堰有着更宏大的计划。“目标是建成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城市。”陈光建说,都江堰会充分借鉴巴厘岛、丽江这些城市的灾后重建经验,也相信都江堰会跟他们一样,在大灾难之后迎来一次旅游业的大发展。

但是,资金的来源却是个大问题,中央政府的重建资金显然不可能被用于兴建星级宾馆、度假村、修复古街这些在当地政府看来最为重要的事情。陈光建说:“资金主要还是依靠吸纳社会资本,政府会在旅游企业用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非常优惠的政策。”

上海的对口援建也是都江堰重建的一大信心来源,双方已经签订了深度合作行动计划,希望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都江堰将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

为谁重建?

在各级官员们的描绘中,旅游业的恢复指日可待,更让人兴奋的是,在不远的将来,重建而来的新城市,将会比地震之前更加耀眼,四川也许将会藉此打造几个世界级的旅游城市。但是,旅游开发如何更多地惠及周边的百姓,而不仅仅是财政增收?这是近年来政府主导的中国旅游业开发进程中,一个频繁被诘问的命题,在灾区旅游业的重建中更显突出,那些已经流离失所的受灾民众,在政府的庞大规划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

以彭州市最著名的两个景区为例,地处龙门山深处的银厂沟和回龙沟都已经开发多年,是当地最为成熟且盈利的两个景区,但是,对于周边村民的带动程度却迥然不同。银厂沟的美丽风景给周边村民带来的只是在景区门口卖卖纪念品、开家小饭馆之类的微薄收入。地震之后,银厂沟也已不复存在。

而回龙沟旁的宝山村则藉此景点每年有超过1000万的收入。宝山村被誉为“中国西部第一村”,和华西村、南街村一样,都是当年没有走“安徽小岗村道路”,而将集体主义经济保留至今的村落。老支书贾正方双目失明,却头脑清晰。1980年代带领村民们集体开矿、修水电站,攒下了第一桶金。地震之前,全村集体经济规模已经超过30亿。

从1997年开始,他把工业赚来的利润大部分都投入了村里的集体山林——回龙沟景区的开发。“到今年为止,一共投入了14亿元,培育了45个景点,原计划是到年底申请国家4A级风景区的。”贾正方说,这场大地震把景区内的基础设施都毁了,投入旅游业的14亿算是打了水漂。

虽然地震给宝山村带来了20多亿的损失,但对于未来的重建,贾正方却信心满满。“旅游业现在还不是重点,先把工业搞上去,有了钱再慢慢修复回龙沟,大概需要3-5年时间就能恢复原来的模样。”贾正方说,回龙沟原本就是村里投资的,没拿国家一分钱,以后重建也还是一样,不会找国家要钱。

整个龙门山地区是一块名副其实的宝地,有丰富的矿藏、美丽的风景,但在地震之前,也就仅仅是宝山村藉此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其他的山中村落大都仍然在贫困线上徘徊,面临大地震,他们没有任何自救的能力:只能坐等国家救济。

宝山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把资源都掌握在村集体的手中。“回龙沟的模式很好,市场的主体、开发的主体应该是当地原住民。”邓工力说,在环龙门山带旅游业的重建过程中,政府会借鉴这些模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导外来企业与原住民的利益协调上。

猜你喜欢

都江堰灾区成都
拜水都江堰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都江堰2275周年大事记
——
李冰与都江堰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千古奇观——都江堰
成都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