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日本
2008-05-27江涛
江 涛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接见外国记者。某西方记者不怀好意地问:“为什么中国人走路都低着头,像犯了什么错似的,在我们国家,人们走路可都是抬头挺胸的。”周总理回答说:“据我所知,凡是走‘上坡路的人都是低着头的,走‘下坡路的倒是抬头挺胸的多。”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没有让周总理的话落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民埋头苦干,狠狠地走了一段又陡又长的“上坡路”。然而,低头久了,似乎并不是件好事,我们该抬起头来看看,看看自己也看看别人走过的路。那么,让我们先来看看离我们那么近又那么远、总让我们百味杂陈的日本吧。
北九州:环保奇迹
2004年,我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北九州空港的时候,蔚蓝的天空和迎面而来带着海洋气息的清新空气让我对即将展开的留学生涯充满期待。当时的我不知道的是,眼前这座几乎可以说纤尘不染的现代化临海大都市,在三四十年前差点就“窒息”在日本经济发展“上坡路”上。
北九州市位于日本九州岛的最北端,隔着关门海峡与本州毗连。
和我国上海有黄浦江差不多,北九州市也有洞海湾穿过城市。在四十年前,洞海湾是著名的“连大肠杆菌也无法生存的”死水,与洞海湾相连的海域,呈现一片片的黄色。现在,复苏后的洞海湾栖息着100多种鱼类和贝类。四十年前的北九州,是日本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数以百计的烟囱昼夜不停地排放硫化物含量极高的工业废气,北九州的天空常年都是黄褐色的。如今,北九州实现了环境再生的奇迹,是日本大气环境良好的“星空之城”。
这样的变化,想象一下都觉得不可思议,我和其他的留学生朋友一开始听这个城市的过去总感觉像在听传奇故事,直到我们融入这里的生活以后,我们才渐渐相信,那或许是真的。
在北九州的日常生活往往从一个塑料袋开始。一早要处理生活垃圾,就要先选取合适的垃圾袋。是的,日本对垃圾分类的要求十分严格,除了和其他国家盛行的一样进行垃圾分类丢放以外,日本还统一在便利商店销售含有垃圾处理税费的各类专用垃圾袋,它们以颜色区分,只有使用适合的垃圾袋,你才能丢垃圾。此外,日本还规定了每一类垃圾丢放的日子。以北九州为例,星期二、星期五是特许丢放可燃烧分解垃圾的日子,星期三是特许丢放可自动降解垃圾的日子。日子可不能搞错,不然受罚事小,这脸可就丢大了。因为在日本,即便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把垃圾分得井井有条,他们的教学漫画书上经常有各种生活垃圾处理的故事。
上课期间,如果要在校园里洗个手、洗把脸,在国内的时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初到北九州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有点小小的心理障碍,因为被日本同学自豪地告知,学校清洗用水主要都是由大家的排便再生的。后来,适应了这种不亚于自来水的再生水后,我开始佩服日本人在节水环保上的想象力和执行力。
日本人:有才,严谨
一直知道日本人是善于学习的,从古代学习中国文化到近现代学习欧美科技,日本的表现都非常优异。她的优异在于她不仅仅满足于学习和模仿,她还善于将他国的经验发扬光大并改进提高。
我国早在隋朝就有了城市下水设施的雏形,到了盛唐时期,就如我们在历史课本上读到的那样,日本派遣了大批遣唐使来到大唐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这些遣唐使中的一些人回国以后,在日本的城市建设中仿建了这样的排水系统。
到了现在,东京和上海一样经常下雨:路上流着的雨水,在上海是混浊的,汇成一小股水流,向下水口流去;东京的路上,雨不是很大的话,就渗到了路面下,也有汇成水流向下水口流去的时候,但水不那么混浊。
因为日本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学习从不停留在模仿借鉴上面,在城市下水设施建设上他们针对本国特点作了改进,使铺设地面的材料——沥青具有较强的渗水功能。
在日本生活,你会发现,日本人不但善于学习,更乐于学习。在日本,我越来越习惯看到各式各样的“达人”了:随便一个在跳街舞的都有可能拿过全国大奖;那边背个琴箱的可能就是专业级的小提琴手;看起来普通到让人“过目就忘”的中年妇女可能就是个花道大师……几乎每一个日本人都有一两样才艺,至少正在学习一样。
我所在的北九州大学有个设施不错的体育馆,除了在校师生,它也对附近的居民开放。这些居民中经常有“卧虎藏龙”者来此开班免费为大学生授课。我就去上过由一位钢铁公司退休职工任教的柔道课,这位六十开外、其貌不扬的老人居然是一位九段高手。而他带过的很多现在段位都不低的学生也和他一样都是这个城市里普通的上班族。我突然发现,我的这位老师和他那些学生还真有点周星驰电影《功夫》里“人人皆高手”的感觉。
日本人的“有才”是我来到日本之前没有想到的,但日本人的严谨是早有耳闻的,但你不到日本,你绝对无法想象日本人一丝不苟到什么程度。
一位跟我学汉语的70岁“老学生”曾经邀请我一起去九州的阿苏山旅行。出发前三天,他给了我一张制作精细的旅游计划表:几点来我家接我,几点到哪里玩,几点吃午饭,几点到旅馆,几点到哪个景点……写得清清楚楚。随他旅游完回到公寓,我把先前丢在一边的表格看了一下,对照旅行的日程,几乎是一模一样。我不得不佩服我这位“老学生”的严谨!
最后,回到标题,用“抬头”一词,不光是因为文章开头的那个小故事。我一直觉得抬头是种姿态,是一种自信的姿态,同时又是一种学习的姿态。这两种抬头的姿态恰恰是我这几年来越来越觉得我国青少年对日本、对整个世界应该抱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