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热议CPI
2008-05-23
去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达到4.8%,今年1月份更达到了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今年两会,抑制物价上涨成为热点话题,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重点强调。小小CPI,牵动政府高官也牵动普通老百姓的心。
温总理报告中谈及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主要是由于去年价格上涨对今年价格的翘尾影响较大,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控制物价上涨的难度加大;同时,又要考虑到居民、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努力避免物价涨幅过大。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建议,各级政府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应对物价上涨。建议近期调升存款利率,而不一定同时调升存款与贷款利率,从每次都“双调”向“单调”与“双调”相结合的利率调整转变。如果CPI继续攀升,需实行银行短期保值储蓄,适当增强储蓄倾向,减少流动性,抑制物价上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说,当前要坚持既定的宏观调控政策,执行好从紧的货币政策,注意把握节奏、重点和力度,把全年CPI控制在4.8%左右完全是有可能的。
全国人大北京团代表、北京发改委主任张工说,北京是一个资源相对依赖外埠的地区,包括生活必需品以及能源等方面,所以市委、市政府都高度关注这些产品的价格调控工作。为此北京一方面会增强与外埠的合作,使百姓生活必需品等资源有一个稳定的供应渠道,另一方面将会高度关注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工作,及时测算价格波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适时的采取一些对低保人员的价格补偿机制。此外,张工还表示,北京会更多地加强对价格的监测以及供需变化对价格波动的影响,来改善政府对价格波动的应急处置能力。
在谈到物价问题时,全国政协委员谢卫建议,应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基本生活品价格方面的作用。“应该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对涉及老百姓生活的粮、棉、油加大直接补贴力度,稳定价格预期,加快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力度。”谢卫委员说,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仅占财政收入的12%左右,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45%的水平,也与目前我国财政超收的现状产生鲜明的反差。应该尽快制订具体计划,确立量化指标,逐步提升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从而达到振兴消费,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目标。他还表示,现在应该认真研究我国的宏观税负问题,在财政收入连年增加的前提下,我们已经有能力对税收品种进行调整,有减有加,涉及到相应民生问题的税收可考虑进一步下调。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谈到物价时表示,依靠单纯的紧缩政策不能解除物价上涨压力。他分析说,排除雪灾、春节等因素外,还有五大因素是导致从去年到现在物价连续上涨的主要原因:国际油、粮涨价;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偏大;中国外汇储备过多;外资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涌入中国;农产品价格带动上涨造成了心理影响。物价上涨对民生产生影响,老百姓生活负担加重,目前工资上涨滞后于物价上涨。厉以宁认为应采取补贴办法。
他还认为,最难解决的是农产品价格上涨问题。他建议,首先应该多投资鼓励养猪,通过建立大规模、机械化养猪场增加猪肉供应,其次是给从事饲养业的农民上保险,这要落实到政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