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的政商关系

2008-05-22高超群

资治文摘 2008年5期
关键词:政商商人国民党

高超群

一个有平等信念,却不是法治的社会,如果不幸贫富差距又很悬殊,那么人们会很自然地认为政府只是有钱人的工具。因为人们每天都能感到财富对他们的羞辱,对平等的伤害。显然,这可能只是一个误解,但对政府而言,这个误解比任何有形的反对力量都更可怕,因为它时刻都在动摇统治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或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国民党的统治。时至今日,虽然还有很多在民国时期生活过的人健在,但人们普遍认为国民党政权是只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而且,认为这是它垮台的根本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其实事实可能并非完全如此。

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统治开始,国民党政权和商人之间只有很短暂的蜜月时期。直到1949年,他们之间的缠斗从来没有停止过。其间,最激烈的时候,国民党甚至多次公然采用暴力手段对付资本家,绑架他们,向他们勒索钱财。更不用说国民党始终在想方设法把商人的资产搞到手。30年代初的税收政策,大大加重了实业家们的窘困。美国人帕克斯·M·小科布尔在《江浙财阀与国民政府(1927-1937)》中,就专门叙述过南京政府如何压制上海的资本家,强迫他们认购公债,为内战筹措军费的细节。同时,国民党也一直在努力把他们的信仰强加给商人,或者改造商人的组织。但是,商人也的确在民国时期有着特殊地位,他们和高官们有亲密的私交,在各种委员会中发挥重要影响,在社会中,他们也常常借助金钱的能量压制欺凌穷人。到底如何看待这种似乎矛盾的现象呢?

要弄清楚民国时期的官商关系,还需要把官商关系再细化成党商关系和政商关系来讨论(在国民党时代其实还有军人和商人的关系,不过,这种关系对社会的影响不大,我们暂不讨论)。自认为是一个代表全民实行统治的国民党,要求扫荡社会中一切自行组织起来的机构和力量。因此,民国时代的商人和他们的组织就成为对国民党的一个重大挑战,商人们的经济力量使他们对社会有重大影响,他们常常凭借商会来抗衡国民党“党部”的专横,并能够发出很强大的呼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取缔和改造旧商会就成为1927年后,国民党的一个重要工作。到了1929年,曾经按照民族资产阶级意志独立自主活动,扮演过无数叱咤风云精彩历史场面的上海总商会,就因近似恐怖的统治而突然结束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商人们的抗争虽然只是对自己利益的捍卫,但却带有保卫自由的色彩。虽然在国民党中也有一些大资本家担任重要角色,但这并不改变国民党的基本路线。国民党的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实现经济平等,节制资本,这一点可能现在连台湾的国民党也不记得了。

所谓政商关系,就是政府与商人的关系。虽然民国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国民党都在训政,但因为国民党的控制力量并不那么强大,政府还是有自己独立的系统和意志。民国的政府更在意的是建立规矩和秩序,如何缓解财政的压力,以及如何发展经济。他们也不像国民党那样对财富本身就充满敌意,所以他们并不试图改造或者领导商人,也不打算消灭这个阶级,他们只需要商人服从法律和政令。即便在政府和商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政府也倾向于谈判、沟通、协商,而不是斗争。商人们正是通过这个途径来构造自己的特殊地位,获取众多特权,并腐败着国民党政权。

显然,区别了党商关系与官商关系,才能准确理解国民党时代商人和政权的关系。商人天然地善于与政沟通、亲近,他们有很多办法可以摆平官员,但很难摆平厉害的国民党人。国民党试图控制、领导、改造、代表商人,而商人只愿意在行政的、法律的原则下服从政治。从根本上来说,国民党与商人的关系是敌对的,不可调和的。而政商关系则太容易调和,以至于他们常常勾结在一起。

对于商人而言,如何处理与政治的关系,从近代以来,始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不说是使他们最痛苦的问题的话。梳理史料可以看出,也许他们应当在党商关系中要求自由,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在政商关系中,应当坚持法律,这样他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保护。也许还可以化解民众对他们的敌意,因为他们会觉得商人是民众的一部分,而不是特权的一部分。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学者

(摘自《上海证券报》2007年6月14日)

猜你喜欢

政商商人国民党
政商关系对数字政府建设的影响机制与理论进路
言而无信的商人
快过关了
政商亲清,行稳致远
威尼斯商人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
崇“亲”尚“清”两相宜
商人求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