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道远 使命光荣
2008-05-19郝平
郝 平
编者按: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郝平在十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讨论会上a就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问题作了发言,引起与会者的关注,本刊征得作者同意,现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胡锦涛说:“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中国是教育大国久有渊源。所谓“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作善也。”古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孔子则“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而讲学杏坛,后继者更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今朝看中国之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之基础在教育,民族振兴之基石更系于教育。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1999年以来,国家大幅度扩大高校招生规模,这是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得民心,顺民意。至今短短八九年时间,我国高等教育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06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达到540万人,是1998年人数的整5倍,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短短几年整体规模就已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由此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突破性进展,且质量不断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直系千家万户,教育关乎千秋万代;人人关注教育,人人心系教育,众人纵论教育。
作为多年从事高等教育的一位教师,对教育我有着一种职业的、天然的身份感、关注感和认同感,言教育,兴文化,重民生,求和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道远但使命光荣;作为一位大学校长,深知肩负责任重大,恐有辱使命,惟不断创新办学理念,不断探求新的知识,不断深化人才培养,不断强化社会服务,才能对新时期的大学之道作出理性注解。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新的机遇和使命,也是历史对教育科学发展提出的新命题。
——关注教育公平:我们责无旁贷
党的十七大深刻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没有教育领域的公平,社会公平始终不可能真正实现。近年来,教育公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教育公平问题首当其冲,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别的小组讨论会上我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东部对中西部、城市对农村教育对口支援的提案》,号召东部教育资源对口支援西部,从而实现东西部教育互补,缩小两者的差距。
回顾过去几年教育部发起的大学对口支援西部地区的做法,成绩还是明显的,比如北京大学支持石河子大学、清华大学支持青海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支持西藏民族学院等。但这种好的想法、好的做法应该不断推广普及,不能只停留在点上、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停留在高等院校的层面上,我们应该思想再解放一点,步子再迈大一点,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把名校都发动起来,对口支援西部农村的中小学。这方面,我认为有这样一些具体方案可以探讨和实践:第一,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高等院校和中小学,以结成友好学校等方式,建立对口支援合作关系;第二,东部地区学校向中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图书资料和教学设备,在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上对中西部地区学校给予大力支持;第三,东部地区学校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给中西部地区对口学校以思想和知识的启发,帮助中西部地区对口学校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第四,选派优秀教师,甚至是那些刚刚退休、身体尚好、经验丰富的教师到中西部支教,以提高那里的教师队伍的水平;第五,推动东部地区学校和中西部地区学校学生的交流互动,同时让发达地区的学生到西部地区历练艰苦朴素的品质。
——关心教育领域的民生问题:我们还任重道远
民生乃和谐之根本。看病难、上学贵、食品安全不过关、房价偏高、社会保障不足、就业压力大、农民收入不高……民生确乎为一块“短板”,解决民生问题正成为中国的主流话语。无疑,民生关怀成为本届“两会”的强音。从全国政协会议看,不少委员的不少提案都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关涉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给予了最高关注。
作为一名大学校长,对民生问题我有着切身感受。对教育领域而言,“以民为本”更可以理解为“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民生问题之根本,就必在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也在关心教师发展、职业幸福及安居乐业。如果我们大学校长不关心教师和学生,不以师生为本心系民生,我们就不合格!今年第一次参加两会,我就有两份提案是关于高校师生的民生、民本问题,即:《关于为高校青年教师集中建设两限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提案》和《关于建立高校肉禽蛋食品供应基地的提案》,就高校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以及关注学生的食堂伙食问题提出了殷切关注,希望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对解决高校青年教师住房难的问题,我建议教育部、财政部、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等部委协调,出台方案,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在各个高校集中的地区,投入财政专项资金,专门划拨建设用地,或以政府出面征地等方式,为高校青年教师集中建设两限房和经济适用房,使各高校都能够以较低的房价,同时结合校园置换和货币补贴等政策,妥善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使他们生活得体面,能安居乐业,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去。同时,为了更好地应对食品价格的大幅增长,积极稳定高校食堂价格,保证饭菜质量,并积极探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议建立高校肉禽蛋食品供应基地:由教育部和财政部牵头,出台相关方案,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开展试点,建立高校肉禽蛋食品供应基地,通过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向高校集中供应肉、禽、蛋、奶、蔬菜等食品,这样既可以保证采购食品的质量,又会使价格相对稳定,向广大师生提供物美价廉、安全营养的食品。
看起来,虽然这两个提案内容很小,但关系着青年教师的稳定和年轻学子的身体健康,对大学的发展非常重要。一所大学的立足之本就是学生和教师,只有让他们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教师才能安心搞教育、潜心做学问,学生才能专心学习、静心学知识。
——把中国介绍给世界:我们大有作为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本次两会的热门话题。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与教育文化领域息息相关。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是很重要的一个支撑力。要提升文化这个“软实力”与中国形象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加强对外宣传和推介中国文化,通过各种方式,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在“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战略过程中,我国和国外大学或机构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作用重大、影响深远。到2007年7月,我国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70多所孔子学院或课堂。孔子学院对加强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起到了很大作用,直接推动了国外的“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
面对“把中国介绍给世界”这样一个复杂浩大的工程,我们又该如何着手呢?践行始于一点一滴,从点滴做起是我们的理性选择,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就是践行“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大好良机;不少涉外型的大学也肩负着重要使命,如作为中国外语院校领头雁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其中也是大有可为。北外的优势在于过硬的语言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近年来翻译出版了泰语版的《邓小平文集》,英文、俄文版李岚清同志的《为了13亿人的教育》,泰语版的《大唐西域记》等,把中国的文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果介绍给了世界。同时,学校本科教育一直非常注重文化的培养和交流,如在本科教学中实行的“7+1”培养模式,就要求学生有一个学期是在所学语言的对象国读书,既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和文明,也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
——抓机遇谋发展:我们还在路上
2008年是奥运年,奥运是北京的机遇,也是北外的机遇。面对这样一个国际盛会,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为奥运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祖国服务。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奥运有情有缘:北京两次申办奥运,几十卷申办材料,都是北外教师翻译完成的,曾为申奥付出大量的精力、时间和心血,北外师生怎能不对奥运充满感情;也正是在这种感情和缘分的带动下,学校从书记、校长到全体师生,都积极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全校2,000多名师生光荣地成为奥运志愿者。现在,北京奥组委已将“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设立在北外。学校将利用语种丰富的优势,从师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在奥运会、残奥会期间24小时值守热线,用44种语言为外国游客游览北京、观看奥运盛会提供“无障碍”语言服务。
同时,在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完善图书馆公益性服务方面,我们也是有作为的。大学图书馆是专业图书馆,不是公共图书馆,但在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阅读需要上,和公共图书馆是一致的,我们必须从这一点着手,逐步完善图书馆公益性服务的建设。北外图书馆现已成为多学科、多语种、外语藏书体系比较完整、专业特色鲜明的图书馆。截至2007年底,学校文献总藏量101万余册,涵盖英、法、俄、日、德、西、阿等43个语种。近年来,学校法律、外交、经济、新闻和管理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也在稳定增加,可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图书资源。
另外,从国际视角看,我认为还应大力培养应对“国际媒体危机”的创新型人才,必须造就一大批具有一流的外语能力,同时又掌握了说服策略和跨文化传播技巧,通晓国际媒体运作规律的国际传播人才,特别是能够积极应对公共危机的国际媒体危机管理人才,以从根本上引领国际社会对中国主题的国际报道,提升中国国际形象,让世界更加真实地了解和平发展中的中国,更清晰地听到中国发出的声音。
[责任编辑:蔡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