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大猜想
2008-05-17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
2002年初秋,一个惊人的消息在河南省灵宝市西坡村传开:考古队在村东的苹果园里找到了老祖先轩辕黄帝的宫殿,西坡就是黄帝时代的京城。
在灵宝市西坡地区茂密的苹果园里,总有一些地方的苹果树经常枯死。当地老乡称这种地方在西坡很多,历来都长不好庄稼。敏感的考古队员意识到在这里将会有重大发现。
经过两次试挖掘后,2001年,第三次挖掘开始了。这次挖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和河南省文物考古所以及灵宝市考古人员进行。
灵宝市位于河南省西部,与陕西、山西交界。豫、陕、晋三角地带史前遗址众多,被称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这里一直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点考察区域之一(图1)。
(1) 灵宝市在地图上的位置
经过一个多月的挖掘,一座特大型房子的地基被揭露了出来。经测量,这所编号为F105的大房子竟占地516平方米。
让人惊讶的是,这所大房基和西安半坡遗址同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与半坡遗址大多只有20多平方米的房屋遗址相比,这所超大型的房子堪称豪宅,它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最古老的房子地基。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轰动(图2)。
(2) 古老的大型房基显示出了它曾经的超级豪华
最不可思议的是,这所大房子四周竟然有一圈回廊,建造这座大房子,总共用了96根圆柱,在只有石器的年代,砍伐这么多大树建造一座房子,是何等巨大的工程(图3)。
(3) 根据F105复原的大型房子模型
这座宫殿式的大房子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考古学家小心翼翼论证的时候,西坡村的村民已先于考古专家得出了结论:考古队找到了老祖先轩辕黄帝的宫殿,西坡就是黄帝时代的京城。这个消息瞬间传遍了小山村,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
5000年前,轩辕黄帝率领部族征伐四方,终于被天下的部落联盟尊称为“共主”。可是,华夏始祖黄帝始终存在于亦真亦幻的神话传说之中,没有考古的佐证,我们的祖先只能仅仅是远古的一个伟大传奇。
村民们如此肯定地说大房子遗址就是黄帝的宫殿遗址,难道这仅仅是他们一厢情愿的臆想?他们如此说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发掘的大宫殿遗址就在村民赵会锋的苹果园里,离他家不远就是郁郁葱葱的荆山。荆山是小秦岭的一部分,它有着并排的3座山头,这就是蚩尤山、轩辕台和夸父山。
离赵会峰家北面10多公里就是黄帝铸鼎原和黄帝庙。
铸鼎原历史上一直叫黄帝陵,为和陕西的黄帝陵有所区别,20世纪80年代才改为铸鼎原。传说的农历二月初九黄帝的生日和九月初九黄帝升天的日子,赵会锋都会到铸鼎原上的黄帝庙去烧香拜祭黄帝,这个风俗是从祖辈一代代传下来的。
黄帝的传说在这里一直妇孺皆知,所以,赵会锋和村里的乡亲都一致认定,发掘出的大房子就是老祖先黄帝的宫殿。
兴奋不已的不仅是村民们,灵宝当地的文物工作者自1999年以来一直在铸鼎原周围进行文物普查,收集了大量的史料和文物。随着考古的发现,他们越来越坚信自己的家乡就是华夏先祖轩辕黄帝的都城。
杨莲珍(灵宝市文化局工作人员):我们灵宝老百姓黄帝的传说非常多,因为《史记》记载了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下。《史记·封禅书》还记载:“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 传说黄帝打败蚩尤、统一各部落后,就在铸鼎原上铸鼎铭功。鼎成之日,一条龙自天而降,来接黄帝上天。黄帝升天后,为了纪念黄帝,大臣左彻用木头削成黄帝像,并把黄帝用过的衣冠和手杖供奉在庙里,从此铸鼎原上就有了黄帝庙(图4)。
(4) 黄帝庙寄托着人们对先祖的怀念
从古至今,这里的黄帝庙香火绵延不绝。
铸鼎原正好位于灵宝市内黄河中上游拐弯的地方,南依荆山,北依黄河。发源于南部秦岭的河流将厚实的黄土分割成六道东西向并列、南北向狭长的土原,处于东部沙河和西部阳平河之间的就是铸鼎原,西坡遗址位于铸鼎原南部的荆山脚下,而发掘出的大房子遗址就位于西坡遗址的中心地带。
铸鼎原上的一块石碑刻于唐贞元十七年(公元781年),碑文记载:乃铸鼎兹原,鼎成上升。这块碑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早记载黄帝的石碑。
在黄帝庙的后面,有一个驭龙阁遗址,传说驭龙阁是为纪念黄帝驭龙升天而建立的一个楼阁(图5)。
(5) 传说中的驭龙阁遗址
2000年8月,河南省的文物工作者对驭龙阁遗址进行了发掘,他们在地下2.8米探测出一个直径30多米的环形祭祀沟。
姜志亮(灵宝市文化局工作人员):在这个探沟里发现了很多石斧、石铲、红陶片等仰韶时期的文物。
最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在祭祀沟下面还发现了5000多年前的草木灰渣,难道这里自古以来就是祭祀黄帝的圣地?
为了普查文物,灵宝的文物工作者几乎走遍了灵宝的山山水水,这里到处都是三皇五帝时代的传说。随着大房子遗址的发现,他们和西坡的村民一样,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家乡就是黄帝最后建都并升天的地方。
治学严谨的考古队员们不可能轻易肯定发掘的大房子就是黄帝的宫殿,但他们心里也一样在问:这所5000年前的豪宅到底和传说中的黄帝有关系吗?
2004年,西坡遗址第4次考古挖掘开始了,这次发掘的地点在特大房基南约50米处,发掘面积为800平方米。
经过2个月的工作,又一座仰韶时期特大房基穿过5000年的尘封,暴露了出来。
马萧林(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我们把它编号为F106。这也是一个大型房子,居住面积24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将近300平方米,比那个房子小一点。
让考古人员惊讶的是,这个在地下埋藏了5000多年的房基,地面隐隐显出了一片红色。清理发现,不仅柱洞底部有朱砂,甚至有些夯土和草拌泥中也有发现,说明这所房子的地面、墙面都涂有朱砂,以至于使这座奇特的建筑内部成了一个红色的世界。
陈星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它的功能是什么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但地和墙都涂了红颜色,显然不是一般老百姓居住的,应该是有某种礼仪的或者祭祀的、或者宗教的意义在里面。
更加奇怪的是,两座房基南北直线距离仅50米,F105的门朝向东南,F106的门朝向东北,这表明两个房基的门道共朝着一个中心,似乎在暗示着什么。根据古代建筑布局对称的特点,在对应的地方,还会有大型建筑的遗址吗?
经过探测,果然不出所料,在几乎对称的地方,又探测出了两个大型房基。
这样,在这些大房子的中间就围出了一大片空地,考古人员判断,这片空地极有可能是一个广场,很可能是铸鼎原地区一个供人聚会或祭祀的中心场所。
大型建筑群的发现,大大刺激了考古人员的探索欲望。
2004年下半年,有关方面组织了强大的考古力量,在西坡遗址40多万平方米的范围内,进行了5米1孔的高密度钻探调查。
马萧林:大概钻探有16000多个孔,结果也很令人振奋,在遗址的南边和北边发现了壕沟。
探测出的壕沟为东西走向,令人大喜过望的是,在壕沟的两侧正好有两条南北走向的河流,这两道壕沟与两条南北走向的河流,正好围出了一个可供防御的中心区域。
难道这仅仅是无意的巧合吗?
经探明,这个中心区域集中了众多大型的建筑设施,其中的结构、面积和大房子相仿的房址有10座以上。这些房子共同组成的建筑群,在远古时代只能用恢宏来形容。这一切似乎都清楚地表明:仰韶时期的西坡是一座结构严谨、区划明晰的远古城池,是一座防守严密的都城(图6)。
(6)西坡远古城池示意图
另外,在西坡遗址还发现了3000多个灰坑,其中最大的有6米深。灰坑是古人的垃圾坑,如果每个灰坑代表一个家庭,那就表明这里曾生活过3000多个家庭,其密度几乎和现代的村庄相当,可见当时西坡的人丁是如何兴旺。
既然这里是一座都城,就不可能没有公共墓葬区。他们的墓地在什么地方呢?
马萧林:我们一直在寻找墓地,后来钻探的重点移到了遗址南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在钻探的1万余平方米的范围内,在几个孔里发现了骨头。这些墓坑的尸骨埋藏的深度大都在1.4米左右,以前在遗址里也发现过西周及其他较晚时期的墓葬,其深度大都在2米以上。因此推测这些埋葬较浅的墓很有可能是早期墓,也就是说很可能就是这个原始城池的墓葬区。
陈星灿:墓地的发现让我们兴奋异常,它给了我们一个全部的概念,就是不仅有大房子,有灰坑,还有围壕,有墓葬。
2005年春节刚过,怀着激动心情的考古队员立即投入了挖掘工作。他们首先在探明的北围沟做了一个长30米,宽2米的横截面试掘,到麦子快熟时,壕沟终于被清理出来,测量结果围沟底宽8.5米,口宽18.6米,深5.4米。不管是野兽或是敌人,要越过这条壕沟侵入城池绝非易事。
西坡遗址的面积约40万平方米,现在只挖掘了1万多平方米,可以说是冰山一角。那么,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下,究竟还埋藏有多少秘密?也许只有肃立无语的荆山,才知道这里曾经的风起云涌、沧海桑田。
西坡遗址的特大考古发现,让著名考古学家许顺湛兴奋不已。根据大量研究,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黄帝部族创造了最灿烂的仰韶文化,铸鼎原不仅在黄帝族团活动的范围之内,而且很可能是这一族团的宗庙和祭祀活动的圣地。
徐顺湛:铸鼎原,按文献记载是属于黄帝铸鼎原,与黄帝是有关系的。根据考古材料和文献结合起来考虑,我大体定位,黄帝时代就是公元前2900年到公元前4000年,也就是距今5000年~6000年之间。庙底沟时期的仰韶文化在时间上跟黄帝时代是相对应的。我认为,庙底沟时期的仰韶文化就是黄帝文化,这是一个基本观点。
仰韶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大约距今7000年~5000年,它早期属于半坡类型,中晚期属于庙底沟类型。半坡类型的陶器以鱼纹为主,庙底沟类型的陶器以鸟纹为主。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考古挖掘,全国发掘出仰韶文化遗址5000余处,其分布范围东起豫东,西至甘肃、青海,北到河套内蒙长城一线,南抵江汉,几乎占到现在中国版图的大部分。
徐顺湛:在灵宝,以黄帝铸鼎原为核心分布有71处仰韶文化遗址,加上陕县的34处仰韶文化遗址,共有105处。属于仰韶文化遗址类型的,它的文化面貌、内涵都是一样的。据此,与黄帝在时代上结合了。铸鼎原由于有黄帝的传说和记载,说不是黄帝时期的东西说不通。
100多处仰韶文化遗址的总面积达到1300万平方米,许顺湛把这些遗址统称为“铸鼎原仰韶聚落群团”。他参考摩尔根《古代社会》中印第安人部落组合情况,把1万平方米的面积作为一个氏族,15个氏族一个部落,一个部落3000人来计算,推测出铸鼎原聚落群有1300多个氏族,87个部落,共26万多人口。这些部落具有共同的文化、习俗和信仰,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个区域民族的条件。
徐顺湛:能够统率这么大面积,这么多部落,这么多氏族,这么多的人口,如果不是一个酋邦国家,任何部落是统治不了的。
如果这里是一个酋邦国家,那么,许顺湛最后推断:黄帝部落的族庙和祭坛就设在铸鼎原上,黄帝后期的都城肯定就在铸鼎原周围。
徐顺湛:我看这个地方是一个酋邦国家所在地,西坡遗址可能就是这个酋邦国家的国都。
无论专家许顺湛、西坡村的村民和灵宝市的文物工作者的结论是多么一致,但这仍然只是一种推测,最后的结论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来证实。
那么,西坡还会发掘出更有价值的东西吗?
2006年初夏,西坡村又传出了爆炸性的消息,说黄帝的大墓找到了!
千古黄帝的传说,难道真的有了破解的可能吗?就在传说纷扬的时候,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千里迢迢来到了西坡。
这次主要是对2004年密集勘探时发现的墓葬区进行发掘,共发现仰韶中晚期墓葬12座。这些墓葬都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一些墓室随葬有成套的陶器、石器和骨器,还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玉铲等珍贵器物,这也是在仰韶时期的墓葬里第一次发现这么多的玉器。
村民们传说的黄帝大墓是一座编号为M27的墓葬。
在清理M27墓时,发现这座墓不同寻常,墓长竟达5米,宽3.4米,自上而下均用青灰泥封填,里面还夹杂有大量的植物茎叶和朱砂。
当挖到2米多深时,墓室内竟然发现了成块的麻布印记和木板痕迹,这在以往挖掘地同类墓葬中是没有见过的(图7)。
(7)被西坡村民称作“黄帝大墓”的古墓葬
严文明(北京大学教授):这个遗址和这个墓地都是仰韶文化中期偏晚的,应该是公元前3000多年。
考古专家们对西坡挖掘出来的骨骼进行了测量,发现这些仰韶时期的先人身高大多在1.70米左右,和现代人的身高基本相当。
陈星灿:发掘的34个墓主人,男性的比较高,女性的比较矮。他们基本上都是青壮年,都有各种各样的病,比如骨质增生,腰肌劳损造成的骨病很多。可以想象当时人们的劳动量,或者是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对骨骼的损害是很严重的。
如果西坡遗址是黄帝最后的都城,那么从理论上分析,这片墓地里就应该有黄帝的墓葬。也许有一天,随着考古挖掘的进展,一座超大型的古墓会被发现,那也许就是所有炎黄子孙最神圣的祭拜之地。
但也有专家断言,黄帝的墓是不存在的。因为黄帝铸鼎升天的故事暗示着一个可能,那就是燔葬,也就是火葬。也只有这样,《史记》中黄帝乘龙升天的传说才有了合理的解释。而铸鼎原,极有可能就是当时黄帝火葬的地方,具体地点就是发现有5000年前草木灰渣和礼器的驭龙阁遗址。
流传至今的灵宝火舞,据说就是先民们祭祀黄帝升天时所跳的舞蹈。
目前,西坡遗址的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并将持续数年,人们充满期待(图8)。
(8)这是迄今国内发现最早的黄帝石画像,但要证明黄帝在历史上的存在,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