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联通未战先折兵网通15亿巨资打造品牌付诸东流
2008-05-16李萧然
李萧然
花费了近15亿元的资金,中国网通在北京奥运会上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但随着新联通的挂牌,网通将无奈地成为一段后人追忆的历史
网通亏大了!为在北京奥运期间打造一个全世界瞩目的品牌,网通不惜投入近15亿元的资金,但结果却让他们大为失望。
日前,中国联通正式宣布,与网通完成合并之后的新公司名称将确定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这不仅意味着曾响遍大江南北的“中国网,宽天下”这句广告词行将消失,而广告词的主人——中国网通也将寿终正寝。
中国网通成立于1999年。近10年时间里,网通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人力来打造其品牌效应,特别是成为北京奥运会的顶级赞助商后,用于品牌的宣传费用更是达到14.7亿元,成功地在大陆和国际市场上积累了较好的品牌声誉。
但现在,随着电信重组的结束,网通却付出了惨重代价。而这一出有可能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史上的最大悲剧,不但造成国有资产的重大流失,同时也失去了一个良好的中国品牌。
而这,对刚成立的新联通来说,也将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相比于其他两家运营商奋力向全业务经营挺进的情况,新联通在失去网通这一品牌的帮助后,能独立支撑起这个融两家之长的新公司吗?
品牌来之不易
翻开中国网通的发展史,会发现它为了营造一个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品牌,付出了很多心血。
中国网通原副总裁田溯宁曾对外声称,一个好的品牌形象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他说:“经过品牌形象的成功推广,可以让人们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能够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将会获取合作伙伴的更多理解,还会增强投资人对我们的信心。”
基于这样的理念,网通展开了它的营造品牌之旅。特别是当网通成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后,营造品牌的步伐更是来势汹汹。
2004年,中国网通签约北京奥组委成为奥运合作伙伴,雄心勃勃的网通希望通过奥运合作伙伴的身份,来提升网通的品牌知名度,打造宽带和国际化战略。只是,他们没想到4年后的今天,网通的品牌会消失。
据了解,当时网通的掌门人张春江提出,要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宽带奥运会”,希望通过跻身奥运兵团实现转型和国际化,向“宽带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提供商”进军。
2005年7月,网通正式展开奥运品牌宣传攻势,并开发出 “完美服务”、“便捷信息”、“价值提升”三大系列奥运产品。此后,网通又砸下资金,相继推出“宽带奥运社区行、宽带奥运乡镇行、宽带奥运校园行、宽带奥运城市行”等活动。细心的人会发现,从那以后,网通的户外广告一下子出现在全国各大城市,而其品牌广告宣传片更是接连在央视黄金时间播出。
进行这一系列的推广活动,网通花了多少钱?
据中国网通奥运总指挥部总指挥赵继东表示,网通投资了14.7亿元用于奥运会固定通信网络建设,开发了三大类26项奥运通信产品。而这还只是针对奥运会的投入,要是计算前期的营销活动,投入绝不低于20亿元。
巨资的投入,网通的品牌效应开始体现。
感受最深的也许是网通的基层员工。网通刚成立时,由于品牌宣传不力,很多用户不知中国网通,导致很多业务员吃了闭门羹。有一回,一名业务员在基层办理业务,结果还没等业务员开口说话,就被用户赶出了门。
对这一现象,业内电信专家曾剑秋也深有体会。据他透露,他曾在一些地市公司做过一次调研,发现有很多人不知道网通公司。有一次,曾教授和某市的网通负责人拜访一个政府官员。结果这个官员说,没听过“中国网通”。后来,他们解释了半天,这个官员才搞明白。
但现在,这样让网通员工尴尬的场面已经完全消失了。因为,凭借着巨大的资金投入,网通已经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不仅老百姓知道,而且全球也都熟悉这个品牌了。
保留还是放弃?
千辛万苦换来的品牌效应,是保留还是放弃?本刊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重组后的新联通,不应与原网通“一刀两断”,应想方设法予以保留。但也有观点认为,新联通成立后,应该放弃网通品牌。
认为应该保留网通品牌的人士认为,网通在奥运后不能消失。观点是网通在近10年的运作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消费者认可的品牌资产。而且,通过北京奥运会的考验,“中国网通”的品牌内涵将更具有销售力,更具有投资影响力。
而且,中国联通并不拥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移动通信比不过中国移动,固话业务更是初次涉及,没有运营经验。而网通在固话和宽带领域中耕耘了多年,拥有其他运营商没有的品牌优势,可以有效地弥补中国联通的品牌劣势和产业竞争能力缺陷,为新联通在未来的中国电信产业竞争中起到支柱性作用。因此,在新公司阶段,新联通需要网通的品牌来进行业务推广。
而支持取消网通品牌的人士认为,在新联通时代,网通应该退出电信舞台。理由是,网通品牌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而且在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等方面,联通的品牌价值远大于网通。在2007年世界品牌实验室评出的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中,联通以168.3亿元排第45名,而网通仅以52.49亿元排第119名。英国著名品牌顾问公司进行的全球最有价值的250个品牌排行榜中,联通品牌第204名,而网通则榜上无名。
因此,在面对强势的中国移动品牌时,新联通应集中资源打造一个独立的品牌来与之对抗,而不是奉行双品牌策略。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是放弃还是保留?事实上,只要转换思路,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事实上,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并购事件,已经为新联通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比如,联想收购IBM时,双方当初就商定了18个月的过渡期,并签订了IBM Think品牌的5年使用期限协议,充分利用了被收购企业的品牌资产。最能说明问题的是2002年惠普并购康柏电脑案例。惠普收购成功后,看到在家用电脑领域,康柏都要大于自己,如果康柏品牌消失,惠普很难做到1+1>2的效应。经过再三思考后,惠普决定保留康柏品牌。
而汇丰银行(HSBC)是另一个值得新联通学习的经典案例。汇丰在收购别的银行时,一般都是将这些企业的品牌与HSBC标识并用,随后再过渡到“HSBC”。由此得到的结果是,HSBC成为全球的知名品牌。
对照这两个案例,假如新联通将中国网通的品牌丢弃,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因为放弃网通品牌,仅仅简单地加以整合网通的资产和业务,不但意味着网通此前在品牌推广方面进行的投入“打了水漂”,而新联通却要在未来的竞争中,需要支付大笔费用来推广 “联通宽带”和“联通固话”。
梦醒一场空
可惜的是,网通辛苦换来的品牌效应,如今却随着电信重组而即将结束。重组后,网通品牌将不复存在,这也预示着曾经为网通品牌所做的努力和巨大投入都付诸东流。
对于这样的收场,网通员工私下里对《IT时代周刊》记者感叹:“经过几年的努力,网通好不容易在国际市场上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但换来的结果是突然之间品牌没有了。”
虽然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但在现实面前,网通不得不接受。
8月26日,中国网通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左迅生在2008年中期业绩记者发布会上,对网通品牌的消失唏嘘不已。而在私下里,网通的一名客户经理在与本刊记者交流时,也对网通品牌的消失感到很失落。他指着印在名片上的“中国印”奥运标志说:“原打算借奥运之机好好提升一下网通的品牌知名度,没想到奥运结束了,网通也消失了。”
据了解,历史上也有类似这样的事情。1999年2月,中国电信业第二次重组启动,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吉通、中国铁通、中国卫星的市场格局。其中,主要业务集中于数据通信领域的中国吉通网络规模略小于中国联通,于是政府主管部门将中国吉通并入中国网通,“中国吉通”自此消失。现在,中国吉通的遭遇似乎要在中国网通身上重演。而从目前的消息来看,这已经是定局。
“第二次电信重组屏蔽掉了吉通的品牌,很可惜。”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说,“它的消失造成了非常大的品牌价值损失,而且也造成了网络重复建设的浪费。”
据他透露,历次电信重组造成的品牌损失、浪费惊人。比如改变公司名称导致各种标识牌、图章的改变,光这一项的成本支出就很大。而且丢掉网通这个具有国际市场价值的品牌,损失是巨大的。因为一个品牌的建立非常不易,站在中国电信行业长远发展的立场考虑,网通品牌这一无形资产的价值无法估量,丢掉太可惜。
而在本刊记者的采访中,网通员工更是对此深有体会。他们在回忆中国网通的发展历程时表示:“突然之间改头换面,意味着又要重新唤起公众对新品牌的认知,这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才能实现,局外人很难理解个中滋味。”
但显然,这种苦涩的滋味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不过,在一切还没最终定论之前,是保留还是放弃,建议新联通不妨学学别人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