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对妙联

2008-05-14林长华

知识窗 2008年5期
关键词:关帝庙司马懿渔夫

林长华

黄道周(号“石斋”)是福建东山岛人,他是明末的一位著名书画家、理学家、爱国主义者。清代著名学者蔡世远将他“三比”古人,概括其不凡之处:“刻苦严谨的治学精神与精湛渊博的学问可比邵雍;忠贞为国,直言敢谏可比李纲;慷慨赴难,从容就义可比文天祥”。著名作家姚雪垠在其历史小说《李自成》中曾多处写到黄道周。清朝巡抚潘世渠在福建东山岛黄道周少年读书处立有牌坊,并撰联赞颂:“仰止高山,已表儒林首出;溯游学海,群推道岸先登。”

黄道周博学多才,他五岁从师时就喜欢动脑筋提问题,六七岁时因家境贫寒,随堂兄过海,到被誉为我国著名四屿之一的东山岛塔屿半耕半读;10岁时所写的诗词歌赋已令人赞叹不已,被人们誉称为“闽海才子”。他除了书画、诗文出名之外,还擅长对课撰联。赏读过黄道周诗品的人们,还可以从黄道周的诗作中欣赏到他那亦诗亦联的佳句。如:“海色青天地,风根净羽毛。”“仁人穿水火,忠信出波涛。”“长鲸吹浪去,叠鲎挂帆浮。”“一鱼横大海,众鸟睨孤林。”“青青陵上松,郁郁涧中柏。”“鱼梦开清夜,鸥盟结暮寒。”“笙磬耽萧寺,鱼龙谵帝宫。”“今日不思弥罅漏,他年何以作堤防。”相传,有一次,有个喜欢对对子的渔夫在塔屿捉到不少螃蟹,路过黄道周蛰居攻读的“云山石室”,有意试试这个小学子的才华,便出联求对:“蟹无头,满盆是壳,善横行,爱藏石缝。”此联难度颇大,且把螃蟹的习性勾勒得淋漓尽致。黄道周看穿渔夫之意,他思索片刻,便按平仄对出下联:“鳝有耳,一篓无鳞,喜曲游,乐钻泥洞。”这奇巧的应对也把鳝鱼的“肖像”准确地描绘出来,渔夫听罢,竖起拇指啧啧称赞:“这小孩长大必成大器。”

有一次,黄道周手捧《周易》,边踱步边阅读,不知不觉走到离他家不远的岵嵝山,抬眼便见善男信女来来往往,近前一看,不知何时这里冒出个“司马懿祠”,里面香火呛人,香客有的磕头跪拜,喃喃祷告;有的抽签问卜,“嚓嚓”作响。供桌上摆放着一个仿三国时期司马懿所戴幞头雕刻的签筒。黄道周越看越气,就对众信徒说:“这司马懿,论忠义不如关公,讲计谋逊于孔明,怎能享受人间烟火供奉?”回到书斋,他即写下一副讽联贴到司马懿祠,联曰:“巾帼遗羞,当年尝怕诸葛计;幞头出字,今日方知司马灵。”说也奇怪,这一副充满辛辣味的谑联贴出后,一时不胫而走,引人品评深思。不久,司马懿祠也就香火冷落了。这一历史事实后来还被收进近代出版的《东山县志》。

黄道周的老家在东山岛关帝庙附近,郑成功、戚继光及其军队曾在这一带抗击倭寇荷夷。老百姓传颂这是关公忠义显灵助战,这事感动了黄道周。清朝崇祯乙亥八年(1635年)十月间,黄道周沐浴焚香,亲笔为关帝庙写下了传世名联:“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虏,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黄道周这副名联,上联精辟地概括了关羽一生的丰功伟绩。下联勉励世人弘扬关羽的民族气节和义勇精神,共同抵御外侮,维护祖国统一。此联镌刻在东山岛关帝庙主殿两侧,至今犹存。这副对联还远播台湾省和东南亚国家。1990年7月间,台湾宗教咨询委员会委员李炳南教授等一行来到东山岛关帝庙朝觐,看到这副对联,兴奋地说:“台湾关帝文化正源于此!”原来,台湾现有大小关帝庙400多座,几乎都有黄道周撰写的这副对联。

黄道周的对联佳作当推他就义前在狱中撰的一副妙对,这也是他写的一副绝对。清朝崇祯十八年(1645年)十月间,他率军抗清复明,因寡不敌众被俘,槛送南京。黄道周大义凛然,绝食七天。当时投降派洪承畴以闽南老乡旧友之情百般劝降。黄道周当面讽刺:“承畴死久矣,焉得尚存,此无籍小人冒名耳!”洪承畴走后,黄道周义愤未平,想到史可法坚守扬州,城虽被攻破,但却不屈而死。而洪承畴这小子贪色偷安,降清苟且,朝野不齿。黄道周有感而发,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联中嵌入史可法和洪承畴这两个忠奸正邪如冰炭的人物姓名,巧妙地运用谐音,语带双关讽刺洪承畴(成仇)。

猜你喜欢

关帝庙司马懿渔夫
临汾关帝庙沿革考证
败而不伤才能笑到最后
关帝庙
周口关帝庙中的佛道文化研究
老谋子司马懿
老谋子司马懿
司马懿晒书露马脚
论横滨中华街的多文化共生
天皇版“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