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学校没教的事情
2008-05-14大闺女
大闺女
想月薪8000元? 那就请把事情做“绝”!
台湾有个综艺节目叫做“学校里没教的事”,它让我们意识到学校仅仅负责基础准备,更多实用的传道解惑,靠的还是“过来人”的经验。比如,如何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新劳动法虽然保障了职业人的权益,但是无疑也令求职这件事的难度加剧。
需要花多大的力气准备,视乎你对职业前景的预期。例如对大学生来说,如果你想毕业后找一份月薪1000元的工作,那你几乎不需要刻意准备。如果你的要求是4000元,那么你可能要准备一年。如果你想一毕业就拿到8000元以上的薪水,那么你可能需要从大一就开始做准备。
狭义上的做准备,指的是制作简历和求职信等申请材料,并预测面试问题等非常具体的准备工作。而广义上的做准备,是指为了满足招聘单位的期望值而“打造”自己的过程。要形象气质好,要天天学化妆、日日练穿衣搭配,要懂行,想做销售的有过10次推销成功或被拒的历史等等。求职,已经从过去笼统的“给自己充电”、“提升个人素质”这形而上学的概念,变得具体起来。如同招聘者的要求更加实际,求职者需要的建议,也更加实际和细致。
“台资企业的面试官常常会问我是否有男朋友,我是说有好呢,还是说没有好呢?如果说有,他是否觉得我可能很快会有结婚生孩子的麻烦?如果说没有,他是否觉得我这么老大不小的还没有男朋友一定有性格缺陷甚至生理缺陷?或者,我应该说隐私问题无可奉告?”“面试官上来就问我是不是独生子女,我说是,然后他胡乱问了几个问题就打发我走了,面试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失败了。我想知道,我的面试失败和是否独生子女有关系?难道独生子女也成了找工作的障碍?”这些问题,恐怕还真的没办法从学校里获得答案。
通常,我们需要向“过来人”讨教经验,就是为了应付这些未知的状况。但“过来人”可能也未必真的了解那些在每一个面试中都会被问到的问题,它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到底什么样的回答才是面试官最希望听到的。举例而言,“你的名字很好听”,我们时常会听到面试官这样开场,并且认为这句话无关紧要。如果只是简单而礼貌地回答:“是嘛,谢谢。”或者企图加深印象地补充“这个名字比较符合我的性格”等等。在专家看来,你已经犯了第一个交流错误:失真。因为宝宝从妈妈肚子里爬出来的时候完全看不出他的性格,这样的回答,说明申请人太急于表现自己的优点,结果却违反了最基本的“真诚沟通”的原则。面试官本来想放松一下,结果反而被申请人的自夸弄得浑身起了鸡皮疙瘩,觉得自己接下去要是不夸奖他一番简直就没法继续交流了。
“你是哪里人?”这又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的陷阱更多。如果回答“我是佛山人”就犯了明显的“挤牙膏”的错误。问一答一,永远不是上乘的交流技巧,这样紧张的一问一答并没有使气氛放松。另一个错误的回答是:“我来自佛山,您去过吗?”专家认为,一般来说,不鼓励申请人“反问”面试官,尤其是这种有关个人信息而不是商业信息的私人问题。而且,如果面试官没有去过佛山,气氛岂不有点尴尬?
准备工作事无巨细,就算仅仅是一个面试时候的形象准备,拿书中的话说,也要把事情做“绝”。比如发型要职业化,但绝不老气横秋,粉衬衫显示朝气,黑长裤表示职业化。最好随身带一件薄外套,应对可能的超级冷气。身高1.55米的,必须“长”高到1.6米,踩5厘米高跟鞋,以长裤盖住鞋跟。还有要如何写简历,用怎样的投递方式最合适,更不用说,要如何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重大的问题,如果现在有人要告诉你这些道理,一定要好好聆听。
(《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过你》,作者杨萃先等,群言出版社,定价3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