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爱结束在相爱之前
2008-05-14朱沿华
朱沿华
《甜蜜蜜》的编剧岸西再写都市爱情故事——一段被拥挤的空间“逼”出来的爱情
在50岁的岸西眼中,也许对于爱情本身,无奈就要多过浪漫,所以从早先的电影《甜蜜蜜》《男人四十》到如今的《亲密》,她笔下的爱情总是被现实挤压得滞重而模糊,充满了不确定性。
尤其是在她首次身兼编剧和导演两职的影片《亲密》中,爱更变得平淡至味寡,缥缈于有无之间。
即使故事毫无情节性可言,但该片不仅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国际电影节上受到观众的追捧和评委的称赞,更被指定为香港亚洲电影节的闭幕影片。女主角林嘉欣还乘势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影片描述的司空见惯又无计可施的爱情,更值得观众玩味再三。
剧中主人公汤少的饰演者郑伊健称主角为“最典型的港男”:拥有一份不很优厚但还算体面的工作,一个稳定的中产家庭。年幼的女儿和待产的妻都需要他每日早出晚归如工蚁般勤勉工作。作为上司,他是公认的好好先生,稳重随和、通情达理,每天下班后都会开车送所有同事回家;作为丈夫和父亲,他有责任有担待,每个周末陪太太外出购物、送女儿学钢琴。安静踏实、乖巧体贴的阿则是汤少最得力的助手。二人每天相处超过十个小时,由此氤氲出一份微妙而纠结的情愫……
编剧兼导演岸西将两个主人公之间的情感定义为被拥挤的空间“逼”出来的爱情,一种在诸如香港、北京和上海那样的大都市中俯仰皆是的情事。她说,“这到底是爱情还仅仅只是一种熟悉?如果大家忽然一个月不再见面,爱情是否还会成立?没有人知道。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却不知道该走向何方。都市人的感情已经变得很不纯粹。”
也许出于对这种办公室恋情本质的怀疑,电影最初名为《花非花》。后改为《亲密》,是为了让名字显得更中立和不确定。“我不是上帝,不能给大家一个答案,还是请观众自己来做判断比较好。”岸西说。
曾屡次扮演银幕情侣的郑伊健和林嘉欣分别出演影片的男女主角。岸西选中这对组合是觉得对观众没有新鲜感的演员反而更接近剧中的人物关系和感觉。在电影开拍前,她告诉演员,“亲密”可以是件很开心的事,也可能是件很恐怖的事,也许开始很开心慢慢就变得恐怖。她要求演员去体会那种人与人之间微妙的距离感。
郑伊健对此的理解是,亲密的感觉一定存在于内心深处,不需要身体的接触一样可以彼此感受。有些情侣在分手前依然会做出某些亲密举动,但他们的内心却早已分开,这是“最恐怖的事情”。因此,他不认为汤少是真的爱阿,对阿的动心不过是其生活的一个片断。林嘉欣觉得女主人公的家庭背景——爸爸先和别的女人跑掉,后因经济不好再搬回家来,而妈妈竟然对其无条件地接受,使阿成为一个在感情上很胆怯的人,对爱情不报有任何浪漫的幻想。
为了写《亲密》,岸西整整酝酿了半年。写作的起因是香港著名导演杜琪峰向她订购一个“最好五六个场景就能干掉”的“便宜爱情”。杜太太更是指定故事中一定要出现两个画面:台风天,汽车坏在路上;一个女人到码头去等人却永远也等不到……至于其他,杜氏夫妇要岸西自己去想。
于是,她构思了这个在琐碎平淡的日子里朦胧滋生,尚未开场就要结束的办公室恋情。故事写出来,杜琪峰读后却一言不发。于是,“年纪一把”却从来没有去过片场的岸西横下心来决定这次自己来。
19岁开始写剧本的岸西,因为写出了《甜蜜蜜》《男人四十》《小亲亲》等经典故事而被冠以“金牌编剧”的美誉,但她却称自己的名声很坏,“在香港大家都知道我很爱骂人(因为不满意导演的创作)”。当上了导演岸西才发现,其实这个工作并不比编剧更美妙。即便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成本,《亲密》这部只有5个主要演员、拍摄也集中在办公室和汽车两个场景中的影片还是因为太过文艺而吓退很多赞助商,最终募来的少得可怜的投资只够支撑剧组16天的拍摄。
这仅有的16天让岸西终于拥有了一次完整而淡定地讲自己想要的故事的机会,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将故事写完后拱手于人,再眼看着它变得支离破碎。
岸西这次选择以倒叙的方式。电影的开场便是汤少和阿间的矛盾爆发。然后故事分一周前、一个月前、三个月前、半年前和一年前几个段落依次展开。“影片是站在阿的角度来对二人间的感情脉络进行梳理。这更符合一般人的思维方法:当面对不愉快的局面时,一般人都会从最近的事情开始回想,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不过对于观众来说,这种倒叙的方式却让原本无悬念的故事变得有些莫测,以至于电影结束时很多人还在懵懂中等待。
很爱读侦探小说的岸西喜欢用破案的方式剖析爱情,寻找那些起承转合的“因”,“谁是爱情里的元凶?两个人将一起走向何方?中途会有什么人杀进来?人心如何转变?找出这些答案是最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