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2008-05-14
不完美主义
周末去了趟宜家,买了一堆零散物什,其中有一个精致的花盆,挑选的时候洁白无暇、晶莹剔透,到家打开购物袋取出来时,已经令人心碎地裂开了一道细纹——准是在车后备厢里被颠坏的。就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现在后悔也没用了,只好用透明胶带缠一下,让“伤兵”上阵。晚上坐在沙发上,对电视机的声音置若罔闻,以往生活中那些难以忍受的缺憾一一涌上心头:新装的地板被水泡过六次,花瓶摔倒水流进电视机两次,空调刚装上的第一个晚上漏水,热水器没用一个月就换了加热棒,车还没上牌就擦得满脸花,电冰箱刚搬进家就不制冷……凡是家里的电器、常用的家具,没有不沾上点伤落上点小残疾的,好像凡事不留点遗憾这日子就没法过似的。
追求完美的人难免敏感,人敏感起来难免阮戚,而忧戚恰恰又是我非常反感的性格。在整治自己的两面性这方面,我一向是比较有一套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是喜欢完美吗,那就以暴制暴、以毒攻毒,彻底用“不完美”这枚铁锤砸碎“完美”这层脆弱的鸡蛋壳。花费了很长时间和力气,我终于把自己变得不完美了:不再凡事都要求有明确答案和结果,不再努力追求没有能力实现的梦想,不再谴责自己犯下的一些无可厚非的错误,不再永远替别人开脱永远往自己身上揽责……等做到这一切,突然发现,呼吸这么通透,天空这么宽广,原来做一个不完美的人是这么的舒服……
我认识一位痛苦的完美主义者,这哥们即便是申请一个电子信箱,也非得用自己的名字来组合去当用户名不可。众所周知,现在用完整的姓名来注册一个邮箱有多么难,可他就是不愿意接受系统随机生成的缀在名字后诸如“9527……2008”之类的数字,好像缀了这个数字他的整个人就被侮辱了似的。同理,表现在电脑方面,也挑剔得要命,回收站里的垃圾文件不清空不能工作,网页打开缓慢没有心情工作,稍微沾染上个把病毒就要重新格式化硬盘重装机器……往往等他把这些琐碎事情做完,一个上午的时间也便混掉了。所以说,完美主义害人害己,应视为毒瘤一经发现便除之为快。
想想世界上哪有什么完美的东西存在?连生命都那么短暂,连红颜都那么易老…完美主义是制造麻烦的根源,而不完美主义却是解脱烦恼的良药,两相对比,如何选择应该一目了然了吧。一个馒头掉在了地上,完美主义者皱皱眉头用脚把它踢到了臭水沟里,不完美主义者把它捡起来揭掉皮吃掉了——如果放在灾难时期,前者死后者活这简直是注定的。不过,真到了那时候,完美主义者浑身的臭毛病也许早就消失得一干二净了。
文韩浩月
女艺青之爱
分析起来,女艺青跟N年前的女知青,倒是有几分相似。皆怀着一腔的热血,又都有那么一股子鹤立鸡群的清高,而在追寻前程的路上,亦不会手软。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是两类女子皆相信的箴言。可惜这社会,已经没有了女知青,跟村姑们争抢爱情,更多的,是那些爱上艺术,便男权起来令男人们大惊失色的女艺青,她们为寻艺术中途下车,倒也给拥挤的男女公交,腾了点空隙。
去北京的芳草地看独立电影的影展,常常就有30岁左右的女子,在放映后的导演交流会上,口齿凌厉地侃侃而谈。其中就有这么一个艺术女青年,33岁,离开了放映场,脸上的兴奋和骄傲,便瞬间少了几分。一撮人围在一起吃饭,她只盛了一小份米饭和青菜,但也只是做做吃饭的样子,始终没有见她腾出吞云吐雾的嘴来。她的脸上,有寡淡清冷的神情,寂寞像那缭绕上升的烟雾,那无形的味道,呛得人眼里流泪。我一朋友试探着问她有没有结婚,她即刻花容失色,道:这个很重要么?男人远没有虚构的电影可信。
电影散场的时候,朋友的BF开车来接,两个人一见面便旁若无人地亲吻,我觉得尴尬,扭头看向别处,恰好,就与女艺青看过来的视线,碰个正着。像是两个人走路撞了头,疼痛之余,更多的,是想要躲开去的慌乱。但我还是清晰地窥到了那一刻她眼睛里,被外人的温情灼伤的印痕。她所有的清高与骄傲,都是伪装出来,给欣赏艺术的人看的,至于那心底的隐痛,她究竟还是没有勇气,像纪录片—阵,拿出来展示给外人。
回程的路上,收到另一个女艺青朋友的短信,说,她已经决定,要结婚,要生孩子,如果有可能,还要像童话里的公主一样,生一大堆出来。我笑她说,你不是一向主张女人要独立要不倚靠男人,怎么一转眼,就将自己的鸿鹄大志给忘到了脑后?她犹豫了片刻,说,我怀孕了。我吃惊,回她,你会后悔的,这不是理由。她终于笑了,说,这恰恰是我要的理由,是这个孩子在我肚子里的第一次温暖柔软的悸动,让我明白,给爱—个家,其实也是给自己钟爱的写作一扇看得到风景的窗户,有了这扇窗户,有了窗户里明亮的灯盏,我才能寻到归途。
想起杜拉斯,假若还活着,定也是一标准的女艺青;但不同的是,她从来就没有因为对艺术的疯狂,而将男人们丢在一旁。她会与他们争吵、打骂,她会将男人赶出家门,但却始终离不开他们的怀抱,艺术与男人,都是她的情人,就像左膀右臂。
女人,天生就是需要慰藉的动物,那些愤怒的女艺青们,不过是因为得不到37度的适宜体温,被烫伤或者冻坏了一颗心,才有了远离男人的高调。
文
安宁
女主角不死
昏迷不醒的黎姿手指突然微微颤动,各种仪器上的指标迅速活跃,围在病床前的亲友百感交集,高声呼唤大夫。然而转眼间,心电图拉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她走了。
我错愕得苹果掉在地上,不是因为她走得如此仓促,而是因为她是女主角。女主角怎么可以死呢?
多少年没有受过这样的冲击了。上一次是看《勇敢的心》。梅尔·吉布森的妻子不幸落入敌手,逼问无果后,军官手起剑落,她白皙的脖子上立刻出现一条细细的红线,鼻翼张得老大,拼命吸气,然而徒劳无益,三秒钟头耷拉下来。我过了好一会才明白发生了什么。近乎白描的画面不动声色直截了当,令人无计可回避,原来生死真的不过一线之隔。
当时以为她就是女主角,在那之前我在银幕上见到的女主角都是不死的,高举胳膊大呼口号不意味死亡,它象征永生。谁想到女主角不但死了,而且死得具体而微。随着剧情发展,才发现她不得不死。她不死,苏菲·玛索怎么出场,梅尔·吉布森如何理直气壮地给国王戴绿帽子?其实苏菲·玛索也不是女主角,在这部男人戏中,她们不过是信手撒下的调味品,负责将清汤搅浑。把她们的戏份抽掉,丝毫不影响影片的完整性。
将“种子”留在敌人老婆的肚子里,是精神上的去势,男人都像小孩一样莫不为之暗爽。然而,孩子长大后会认梅尔·吉布森这个爹,去祭扫他,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给苏格兰人以自由?喝狼奶长大的羊崽必然成长为狼,年迈体弱的国王利用梅尔·吉布森强壮有力的精子赢得了继承人,延续了政
权。梅尔·吉布森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就这样潦草地托付给女人的肚子,在刽子手粗壮的胳膊落下之时,与妻子的魂灵惨淡相会。
黎姿同样也是为了给别人让路。她一死,男主角陈豪痛苦不堪,酒后乱性,搞大了剧中另一位女主角蒙嘉慧的肚子,从而在世上留下自己的血脉,含笑九泉。假如女主角不死,男人留种的行为就变成胡搞,他们高贵的肩头不容一丝污点,女主角用自己的死,成全男主角的生。
走下荧屏,黎姿为了照顾多病的弟弟,宣布息影一年。她入行十多年默默无闻,跌跌撞撞爬上无线当家花旦的位置,脚跟还没站稳,后有新秀辈出,前有老将回巢。谁能想到黎姿竟在风光正好时叫暂停,一走—年,拿得起放得下,自信淡定,完全不担心自己年届30,不老不嫩,处境尴尬,以后还能否顺利回到女主角的位置。
文水杉
人到中年
古往今来,对于时光飞逝、韶华易逝的嗟叹,是个经典而永恒的话题。晏殊在自家花园里端着酒杯叹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其实早早就以神童身份发迹的晏殊,人生的美好时光比大多数人都要长。相比起来,施耐庵就简单直自得多:“人生三十未娶,不应再娶;四十未仕,不应再仕。”
前些年,看美国电影《生死时速》,对剧中的一个情节,印象非常深刻:两人在早餐室里聊着昨晚的酒会。年轻的警员说,我喝醉了,一觉醒来就到了早晨。年长者宽厚地表示理解,说自己年轻时也有过类似的轻狂之举,酒醉后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婚。
不管情不情愿,我也在不知不觉中人至中年。某天早上去吃早餐,卖桂林米粉的姑娘礼貌地问我:“阿叔,要什么米粉?”把我吓了一大跳,下意识用手摸了摸下巴,后悔不该偷懒,没刮胡子就跑了出来。
苏轼在39岁时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自称老夫,想来他也是在感伤苦涩的心境下作如此语,所以他才要“聊发少年狂”嘛。我不过是见当今流行蓄须,想赶一下时髦而已,没承想,型男没做成,却被人叫成了阿叔。这让我备受刺激,顿生“人何以堪”的哀叹,加上刷牙时又没用吃吗吗香的牙膏,一碗米粉吃得味同嚼蜡。
不一会儿,有位三十出头的女顾客来吃米粉,卖米粉的姑娘又满脸笑容地招呼:“阿姨,要什么米粉?”霎那间,我的阴暗心理顿觉平衡了许多。想起过去有部香港电影,郑裕玲在片中饰演一个性格古怪的老姑婆。某天经过菜市场,正在叫卖的小贩叫她小姐,她很高兴,本不想买菜的她马上掏钱买了一大把青菜。可她还没转身,小贩又称另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婆为小姐,她顿时生气地把手中的青菜掷在小贩的脸上……
吃完米粉回家,我马上就把蓄了几天的胡子剃得干干净净,揽镜自照,端详半天,心想,这下年轻了吧,谁再敢喊我阿叔我就跟谁急。第二天,我到外面散步,—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向我问路:“大哥,某某地方往哪里走?”
我已经够痛苦的了,为什么还要几次三番地来打击我?悲愤的我,又赶紧去理发,把头发剃短。《三国演义》第58回,曹军为马超所破,曹操独自仓皇而逃,西凉兵大喊:“穿红袍者是曹操!”曹操顿时把红袍脱了丢掉。西凉兵又喊:“长髯者是曹操!”曹操又以佩刀把长须割了。这时西凉兵又齐发声喊“短髯者是曹操!”曹操再也无所遁形。
都说关心过度是一种伤害,其实礼貌过度又何尝不是一种伤害?痛苦,往往就是来自于比较之中。惟—值得欣喜的是,孟子说,人活到70岁就可以吃肉了。我已到达了这个目标的—半。
文青丝
希拉里的玄机
薛涌
今年美国总统大选的预选频爆冷门,民调专家已经到了不敢预测的地步。刚刚结束的南卡罗莱纳民主党预选,事先民调显示奥巴马仅领先希拉里十个百分点,结果奥巴马以二十八个百分点取胜。民调的误差率,比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民调误差”的新罕布什尔州还大。媒体大呼:希拉里溃败!
不过,并非所有政治评论家都这样跟风。比如保守派的评论家、90年代场场大选不落的总统候选人布凯南就指出:看看失败之后满面春风的前总统克林顿就知道,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计划走。他算好了他的老婆最后会赢!
这番话并非空穴来风。号称是最有效率的“克林顿机器”,此次在投票前早就停运了:没有给选民发短信,没有给选民打电话督促大家投票,似乎是不战先放弃了阵地。
希拉里和克林顿在美国总统政治中厮杀十几年,当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们虽然种族上不是黑人,但对黑人的社会文化心理了如指掌:当黑人看到一个黑人政治明星赢了白人人口占95%的州、有现实的可能成为总统时,他们会义无反顾地凭肤色投票、抛弃克林顿。南卡的民主党选民,黑人占一半以上。在这个州和奥巴马争,肯定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所以,在奥巴马艾奥瓦首战大胜后,克林顿夫妇就算到南卡必输无疑。
既然要输,就必须输得符合自己的长远战略目标。奥巴马的优势有两项:第一,他是个黑人,但从不以肤色说事,“文化行为”和白人几乎无异,被看成是超越种族恩怨的希望,所以大量的白人都投入到他的旗帜下;第二,他刚刚进入政界,积怨不多,被看成是一位不搞恶毒政治攻击的好人,是超越政治的政治家。希拉里在南卡的目标,则是把奥巴马变成一个靠种族牌来赢得选举的候选人,并且把他拖进政敌之间彼此恶意中伤的肮脏游戏中,让大家看到他也并非是个好人。这样虽然输了一个州,但为赢得其他州奠定了基础。
而这样的战略机会,最先是被奥巴马自己送上来了。在新罕布什尔的预选中,克林顿跳出来为妻子助战,攻击奥巴马关于始终反对伊战的吹嘘是一个“童话”。后来奥巴马在新罕布什尔阴沟翻船,对此耿耿于怀。于是,他的竞选总部下令寻找希拉里和克林顿对黑人不敬的言论。结果,克林顿的“童话”说,被歪曲成奥巴马的总统梦是个童话,暗示黑人不应该做梦当总统。另外,希拉里在一次谈话中称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在林登·约翰逊签署民权法案时实现了。奥巴马的人马上打上来,说她有意用林登·约翰逊来压马丁·路德·金,似乎黑人的梦想一定要通过白人来实现。一时媒体大哗。但是,克林顿夫妇一生献身于捍卫黑人的利益,在这方面无懈可击。奥巴马也马上意识到,这样打种族牌,就把自己这个“白”黑人变得太“黑”了。即使赢了南卡,日后面对绝对多数的白人选民,就别想再赢,所以一看不好赶紧收场。但是,他在南卡的预选电视辩论中,还是另开战场,率先对希拉里展开了刻毒的人身攻击。
结果怎么样呢?应该说,克林顿夫妇原初的目的达到了。看看数据就知道:奥巴马在几乎是全白的艾奥瓦州赢了希拉里九个百分点,在另一个全白的新罕布什尔州输了希拉里两个百分点,在内华达州的非黑人选民中,则输得更多。这次南卡大胜,靠的是80%黑人选民的支持。他在非黑人的选民中,支持率一次此一次低。一大原因,恐怕是他以“白色”黑人的形
象(即文化行为像白人)出场,白人支持他成了时髦。如今为拿下黑人州,则变成了“黑色”黑人,在白人选民中的支持率就下降了。更不用说,这次和克林顿夫妇恶斗之后,百分之五十几的选民认为他对希拉里的批评不公正,“好人”形象也丢了不少。
不过,老谋深算的克林顿夫妇虽然似乎得手了,但付出的代价也太大。比如,虽然半数以上选民认为奥巴马对希拉里批评过分,更有百分之七十多的选民认为克林顿夫妇对奥巴马批评过分。看看南卡的结果,如果黑白选民对双方的支持比例维持现状,日后白人登场,希拉里就会赢。问题是,奥巴马胜得这么大。南卡投票前,他在非黑人选民中的支持率仅10%左右,最后则赢得了四分之一。所以,他对希拉里来说,依然是个恶梦。
文化复苏当从汉字起步
朱大可
汉字符码是古文化核心密码(代码)的奇妙结晶,简洁地描述自然场景、生活方式和事物逻辑,传递了古代文明的基本资讯,俨然是日常生活的生动镜像,例如“閒”字表达休息时开门赏月的诗化意境,而“愁”字则暗示农民在秋季为即将过冬而愁苦的心情。人们至今仍能从数千年前追字者的逻辑里,发现当下生活的相似面貌,由此产生跨越时空的愉悦。
汉字同时也是解码古文明的密匙。例如,“蜀”字里早已蕴藏“纵目族”的造型密码,但该密码直到三星堆青铜器出土才被确认。此外,正是借助汉字我们才获知,“尭”是大地(土)之神,而“秦”是集体事禾的农人,“越”是执钺奔行的战士,如此等等。汉字谱系,就是反观中国历史的最精确的橱窗。
汉字所包含的东方思维方式——具象、隐喻(象征)和会意(指事),是中国文化及其传承的核心。这种思维形态被熔铸在汉字里,令其成为种族灵魂的载体,以及最重要的民族精神资源之一,应被视为中国人的第一发明,其价值远在“四大发明”之上,却不仅被李约瑟所忽略,还因文字改革而遭到严重毁损。
1956年,从1月份起,仅两个月时间,《汉字简化方案》《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和《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就倾巢而出,其中拼音方案的目标,是推动扫盲识字运动,待时机成熟后再废汉字以代之,而简化字则是汉字被取代前的过渡形态。就在简体字方案出台后不久,经济大跃进便盛行于中国,跟文化冒进浪潮呼应,俨然一对亲密无间的孪生兄弟。
简体字推行者声称,简化字减少繁体字笔划,加快书写速度,减少繁体字数量,降低认读难度,由此为扫盲开辟了意义深远的道路。但历史事实恰恰相反,尽管简体字扫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盲,但中国大陆的文盲比例,却仍远高于繁体字的港澳台。
部分中国文字确有过于繁复之弊,如“危”字多达17划,不利于学习书写,需要作适度简化,而1956年的方案,也提供了部分简化成功的案例,如“礼”“尘”“从”“众”和“垒”等字。但就整个方案而言,简化的数量和程度都已越出合理边界,以致传统汉字及其文化密码都遭受重创。
以中国之“国”为例,繁体“國”字包含着明确的国土定义:将一个区域用围墙圈定起来,便是国家。简化为“国”之后,以围墙包裹一“玉”,空间体量发生急缩,可以解释为盒子,而跟民族国家之“国”失去语义关联。“中华”之“蕐”,是枝繁叶茂之象,要是简化成“花十”,仍有花繁树茂之意,符合传统的会意原则,但简化方案却将其弄成“化十”,丢失了会意的智慧与神韵,令原有语义荡然无存。“漠”字描述水泽草木丰茂之象,被“又”旁取代后,也变得毫无意义(“又”形滥用,正是简体字的一大弊病)。这种文字乱象,从国名开始,一直扩散到民族记忆的深处,成为引发文化衰败的符号种子。
在古文明信息、东方感性逻辑及其本土精神结构的解构上,简体字无疑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它制造古代典籍的阅读障碍,并阻止了自然有效的文化传承。但另一方面,简体字也意外地暴露出某种社会预言的特异功能。“陆”的叠土形被改为“击”而成“陆”,恰好象征着多年来人们互相攻击的阶级斗争怪象;“爱”字惨遭剜“心”之痛,成了社会日益“爱而无心”的深刻谶语。这种情况在消费时代并未获得改善,反而变本加厉起来。简体汉字犹如精密的寓言,预见了社会道德状态的剧变。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文化复苏(有人称为“文艺复兴”)已经成为中国公众的急切愿望。而要推进这一修复运动,必须首先纠正简体字方案遗留的弊端。在我看来,应当举行公共投票以决定是否恢复繁体字,而在此之前,采取下列过渡性举措,乃是古文字拯救的当务之急:一、倡导繁简共存的原则,字典和会共空间的文字标识,应采用繁简双书加汉语拼音的三重方式,电脑输入法应当提供繁简字输入的自由转换功能;二、要求从小学生开始就“书简认繁”,大学中文、历史等相关专业学生则必须学会繁简两书;三、以审慎的态度重审简体字方案,对错误的简化进行局部修正和复原。惟其如此,繁体汉字才不至于沦为惨遭遗弃的“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