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解“安逸不快乐”

2008-05-14张心阳

杂文选刊 2008年6期
关键词:比一比安逸封信

张心阳

安逸自然就应该快乐。因为有得吃有得喝,大家开怀畅饮,及时行乐,开心得不得了。而今有人似乎找不到这种感觉,前不久北京一位青年致信某报,说他是位大学本科生,职位不低、收入颇丰、身体健康,还有一套新房住着,可是生活总让自己快乐不起来。也就是说,酒也有,肉也有,就是没有“乐酒今夕”那种感觉。他向媒体求助,如此生活安逸却不快乐是为什么?

这封信很容易让人想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潘晓的“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那封信。若在当时,这个问题也有可能引发一场讨论,而讨论中出现最多的,我敢说一定是这样一句:“吃饱了没事撑的”——有较高的职位、丰厚的收入、健康的身体、还有大学文凭和新住房……你还要什么啊。怎么还不快乐啊?

毕竟这个问题在今天没有引发讨论,原因很简单,它太稀松平常了,多少人早有体悟了。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了,丰富得常常让我们失去选择的标准和理由。可事情就这么怪,安逸的生活未必是快乐的生活。那么我们的快乐生活空间都是因物质的堆积而失去了吗?也未必。根子还是“人”。

一曰“有太多的人”。动物都有地盘意识,人亦然。而现在大城市楼房鳞次栉比,成了水泥森林,走在街上,几乎就是摩肩接踵,没有泥鳅一样的本领根本走不出商场、广场和车站。能快乐么?开车在路上,过去上下班时慢如蜗牛,现在只有等到全城百分之八十的人倒在床上时,才有可能让车快起来。问题在于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上床了,你开车为哪门子?能快乐么?当然还有让人更不快乐的,那就是哪个岗位都人满为患,好不容易谋个合适的位置,说不准哪天就被人挤掉,成天提心吊胆,能快乐么?

二日“凡事需找人”。现在许多事情不是按原则办、制度办,而是靠找人办,人找人地办。人几乎从一出生就开始“找人”。大医院的妇产科床位总紧俏,怎么办?找人就住进去了;好幼儿园总是少,给多少钱但没有关系也进不去,得找人;小学升初中是电脑派位,若不想进一般学校,自然是“提钱”找人;上大学分数够了还不够,要上好专业也得找人;大学毕业读研还要找人,研究生毕业工作更要找人。甚至于成家买房也找人,有熟人价格不一样啊。除了你找人,还有人找你。谁还没有个三朋四友?看病要找你,开店要找你,找差事要找你,打官司也找你。总之,现代人的生活,就是“找人”的生活,根本不得清静,能有快乐么?

三日“有腐败的人”。腐败的人放在你身边,你是无法快乐的。同样,一些人思想、精神和生活腐败,你也无法忍受。你在公司拼死拼活加班至深夜,每月拿不到五千元;而别人在工程上动个小手脚,就五万,甚至五十万到腰包。比一比,能快乐么?因为你没权。今天这里应聘,明天那里打工;可人家老子官大,子女或进央企,或搞上公务员。一比,能快乐么?再有,你抽劣烟自己买,别人抽好烟有人送;你吃盒饭自己掏腰包,别人吃鲍鱼燕翅有人买单;你开自家车自己去加油。别人用公车维修燃油全报销。比一比,你又能快乐么?

四日“总要防坏人”。这种坏人,不是过去阶级斗争年代的破坏无产阶级专政的人,而是那些欺诈抢夺、坑蒙拐骗一类的人。如今的生活就像一个段子中说的,买棵菜要看是不是有毒的,买块肉要看是不是注水的,买件衣要看是不是仿冒的,打次的要想是不是绕行的,找了钱还要细辨是不是假的。如此这般,即使吃喝无忧,又有多少快乐?

“安逸不快乐”。正好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两个层面,安逸者,物质之丰也;快乐者,精神之悦也。精神文明搞了这么多年,人们似乎还是“精神”不起来。

(原载2008年4月14日《今晚报·肝胆篇》)

猜你喜欢

比一比安逸封信
一封信去往紫紫村
时间不会突然出现
给我写封信吧
蓝,另一种蓝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当爹妈最安逸的时刻
应修人到邮局去
奇怪的信
宝宝玩数字
比一比 评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