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日对待新国际银行团及其对华贷款与中国裁军问题的态度

2008-04-30张北根

关键词:裁军英国日本

张北根

〔摘要〕在对待新银行团及其对华贷款和中国裁军问题上,英国对日本使用了又打又拉的方针:一方面要求日本不要单独对华借款,并主要针对日本控制中国的工具——皖系政权的统治支柱国防军,要求日本同意新银行团对华贷款的条件之一是裁减中国北南多余的军队,同时反对日本将东蒙列为新银行团范围之外;另一方面,英国对日本又有所让步,同意南满列为新银行团范围之外。日本对英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方面,施展谋略单独对北京政府借款。并要求英美法同意逐渐裁减中国所有军阀的军队,而不是只针对国防军,最后的态度甚至变为竭力保持国防军,而裁减其他军阀的军队。坚持南满列为新银行团范围之外;另一方面,对英美也所有让步,同意东蒙列为新银行团范围之外。

〔关键词〕英国;日本;北京政府;新国际银行团;对华贷款;裁军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8-2689(2008)01-0128-07

在华国际银行团是列强各国金融财团对华资本输出的垄断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日本独霸对中国的投资不满。1918年,威尔逊(Woodrow Wilson)总统亲自撮合美国几十家最大的银行,组成空前庞大的金融集团。10月,美国向英、法、日提议组成新国际银行团,以代替法、俄、日、英的旧四国银行团,由它受理一切对华政治借款、实业借款,旧四国银行团既得的借款优先权移交给新国际银行团。 [1](1061)

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在对华贷款的问题上态度发生一些变化。1918年9月21日,日本寺内内阁倒台。9月26日原敬内阁成立,放弃了寺内内阁积极扶植皖系军阀的露骨的侵华政策,采取比较隐蔽的手法,宣称尊重中国主权,谋中国全体国民的福利。10月,日本外相内田就对华方针非正式声明:1.决不采用秘密的政策,如利用西原龟三等与中国政府缔结借款条约等;2.决不采用仅以日本的利益为本位的方针;3.对于中国南北两派绝不偏倚,放弃从前援助北方的手段,而以公明正大为宗旨;4.图南北两派即中国全体国民的福利。 [2] 与外交方针相匹配,日本大藏省和日本银行团决定:1.暂时停止借款;2.对于寺内内阁已成立借款的善后处理,其政治借款因有碍于中国的统一,应即停止;“经济借款中有性质上不确实、于该事业之收益上无偿还元利之希望者,或并无经营事业之意思,而其目的在通融为别种用途者,一律停止。” [3]

1919年5月,美、英、法、日四国银行家代表在巴黎会晤。美国向日本作出“让步”姿态,允许日本在加入新银行团后承担德国在湖广铁路上不能负担的一部分权利和义务,但同时要求日本向新银行团“开放”满蒙地区作为交换的条件。日本代表小田切万寿之助认为,如果日本提供“满蒙”、山东的未成铁路借款优先权,以换取打进英国的势力范围长江流域,将是得失相当的。四国代表初步同意美国方案的各项原则,组织新四国银行团,并起草了章程草案。日本国内闻讯大哗。6月,日本内阁训令小田切万寿之助提出要求:将日本有“特殊利益”的满蒙地区的一切权利和选择权排除在新四国银行团共同事业之外。

围绕着对华贷款和新银行团业务范围问题,英、美、法与日本进行了争夺。

一、英、美、法与日本对华贷款之争与新银行团组建问题

新银行团成立问题与英、美、日、法对北京政府贷款联系在一起,即只有四国在对华贷款问题上达成共识,才可能组成新银行团。

列强都热心向北京政府贷款,除了能获得经济利益外,有时还能取得政治利益——对中国政府施加利己的影响。所以列强对华贷款,其性质分为经济的和政治的,名为实业借款和政治借款。

段祺瑞控制的北京政府财政十分拮据。1919年6月,副财政总长建议北京政府向旧银行团借款2400万美元,分6个月偿还,每月付400万美元,以盐余为担保。 [4]美国政府对关于北京政府经济破产的窘境的报道感到不安,担心在即将成立的新银行团对其援助前,北京政府被迫从日本借款。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日本对待组建新银行团的态度,美国政府建议,无需日本银行团的合作,英、法、美组成三国银行团。法国认识到中国形势的危险,认为:英国政府能根据英日同盟条约对日本政府施加影响,最好让英国政府解决这件事,希望日本政府放弃关于将南满和东蒙不包括在新银行团业务范围内的保留意见。 [1](737)

日本不能置段祺瑞控制的北京政府的倒台于不顾,乃呼应北京政府的贷款主张。10月3日,日本驻华公使小幡酉吉访问美国公使馆,表示“如果中国爆发混乱,不能通过旧银行团得到贷款,日本有必要单独行动,从经济上援助中国政府”。 [1](770)小幡当日明确告诉美国代办丁家立(Tenney):“考虑到形势的危险性和可能发生影响日本利益的混乱,日本政府已决定单独行动,对中国政府每月给予400万美元的贷款,期限是6个月。”[1](756)这表明日本政府考虑改变对华暂停借款的政策。

英国反对日本单独行动,提出由英、美、法、日银行团联合对北京政府贷款500万英镑。10月4日,英国外交大臣寇松(G.N.Curzon)致电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John Jordon)说:“贷款的条件是立即恢复中国南北和谈,大规模遣散无用的军队,包括那些远征蒙古的军队和‘国防军;贷款由四国银行团和政府的专家控制。已通知了美国参赞,我们倾向于认为较好的办法是尽力容许日本保留南满,但不保留东蒙为新银行团范围之外。让日本加入银行团,而不是排除日本只组成三国银行团。” [1](755-756)这表明英国对日本是有打有拉:欲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即遣散日本控制中国的工具——皖系政权的统治支柱国防军,反对日本将东蒙作为新银行团范围之外;同时对日本有所让步,主张日本加入新银行团,容许其保留南满为新银行团范围之外。7日,寇松致电英国驻日大使奥尔斯顿(Beilby Alston),要求他立即警告日本政府:“如果日本银行团单独行动,英国担心不只是旧银行团中的其他成员,而且美国银行团为保护他们各自的利益,将在没有日本合作的情况下同中国政府单独达成协议。” [1](759)

日本在英国的反对下未对华借款,而美国却单独行动。10月11日,北京政府驻美代办容揆和中国特派代表徐恩元与美国芝加哥大陆商业储蓄托拉斯银行签订借款合同,主要内容是:中国政府向该行借款550万美元,并拟此后在美国续借一批或若干批的借款2500万美元,总计3050万美元;此550万美元的借款系供1916年中国担保“三年六厘金币借款库券”按期全部清还的一部分筹款,该国库券本金500万美元,6个月利息15万美元,应于1919年11月1日到期偿还。 [4](29-30) 虽然该借款的性质主要是经济的,但英国还是拉拢法国一起反对。最后,美国政府放弃支持该贷款的计划,打算赞成英国的意见,即由英、美、法、日提供500万英镑的贷款。[1](816)

芝加哥大陆商业储蓄托拉斯银行对华贷款在英、法的反对下未有结果,美国太平洋拓业公司却取得成功。11月26日,北京政府总理靳云鹏及财政总长李思浩与美国太平洋拓业公司董事长斯通签订借款合同,主要内容为:北京政府从该公司借款550万美元,并声明,此借款供中国政府拨充欠发军费以便编遣军队及清还到期债务之用,并允本借款内拨冲军费以便编遣军队者,应按公平原则予以分配。 [4](43-44)

美国政府通知英方说,如果长时间推迟组建新银行团,美国政府不能阻止美国银行家对北京政府贷款的行为。英方回答:我们尽力加快(对中国)500万英镑的贷款,敦促日本政府以合理的条款加入新银行团。 [1](873)

英、法、美与日本就对华贷款条件问题发生争执。争执的焦点是:1.是否将遣散中国军队包括进贷款的条件;2.是否指明中国遣散哪些军队;3.遣散南北军队的先后问题。4.日本是否保留新银行团业务范围。英美法坚持贷款的条件中应包括遣散中国军队;英国坚持指明遣散哪些军队;英国还认为先遣散北方军队,再遣散南方军队;英国坚持日本只能保留南满、不能保留东蒙为新银行团业务范围之外。而日本坚持遣散中国军队问题不应与贷款条件挂钩;如果要遣散,列强不应指明遣散哪些军队;应先遣散南方军队,再遣散北方军队;日本坚持保留南满和东蒙为新银行团业务范围之外。实质上,英法美欲乘机打击皖系的国防军,而日本的意图是保护国防军,削弱其他派系的军队。并保护其重要的地缘利益——在南满和东蒙不应由新银行团插足。

法国向英国递交一份备忘录,赞成向中国提供400万英镑的贷款。寇松认为“应提供500万,即使是这个数目,也满足不了中国政府的迫切需要”,“500万英镑在满足中国政府的最迫切需要后,如果有剩余,将最有效地用在遣散中国多余的军队上。”法国认为“贷款的先决条件是中国恢复南北谈判,确定结束谈判的日期”。寇松认为“这几乎行不通,大国只能坚持恢复谈判,出面斡旋,帮助南北双方达成协议”。 [1](839)寇松的意思是,不能强迫中国南北双方接受列强提出的和谈时间表。

11月25日,奥尔斯顿会见日本外相,表示“寇松希望日本政府原则上同意遣散多余的军队应是这笔贷款或将来任何贷款的条件”。 [1](859)英国的态度比法国要缓和一些,只说贷款是遣散多余军队的条件之一,而非先决条件。

皖系的国防军是日本控制中国的支撑,所以日本坚决反对英国关于将贷款主要用于遣散国防军的计划,并要求先南后北裁减军队。12月7日,日本政府向奥尔斯顿递交一份备忘录,表示:“拟议中的对中国政府的贷款主要用于中国的紧急需要,而不是遣散军队。”8日,奥尔斯顿致电寇松说:“日本政府认为遣散中国多余的军队是极为必要的,但面临干涉中国内政的指控,所以,他们坚持认为不宜将遣散军队包括进贷款的条件,建议中国逐渐主动遣散军队;在向中国提出意见时,有关大国应避免指明遣散哪些军队。大国自然自由地掌握贷款的使用,但考虑到现在中国北南之间的冲突状态,试图只遣散一方的军队是不公正的。所以,有必要在遣散北[南]方军队之后再遣散南[北]方军队。不要因为同中国政府就遣散其军队的谈判而推迟同其签订贷款协议。”( 日本档案中的提法是,有必要遣散南方军队之后遣散北方军队) [1](879)16日,奥尔斯顿会见日本外相。外相让奥尔斯顿确信,“他充分意识到拖延决定参加四国新银行团的危险性,但他要克服很多困难。日本国民对满洲的感情非常强烈。他不希望看到日本被孤立,同时中国新年将至,不能再拖延时间,他认为对华贷款满足中国的急需最好同新银行团的一般问题区别对待。” [1](895) 18日,寇松致电奥尔斯顿说:“应通知日本政府,英国政府同意遣散中国军队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立即开始。”“英国政府同意遣散应是不偏不倚的,先遣散北方军队,紧接着遣散南方军队。恢复南北和谈已是贷款的一个条件,英国政府再次呼吁日本政府承认遣散军队应是贷款的一个条件的原则。” [1](893)

英国对日本让步,放弃列强指明裁减哪些中国军队的想法,实际上放弃了英、美促压裁减皖系军队的打算,改为裁减中国所有军队。12月20日,奥尔斯顿会见日本外相,向其递交一份12月18日寇松致奥尔斯顿电报内容的备忘录。外相询问:“是否英国已放弃指明遣散哪些中国军队的想法?”奥尔斯顿说:“我认为英国遵从外相的建议,放弃了这种想法,现在该是外相在其他观点上迎合英国的时候了。奥尔斯顿向外相真诚呼吁不要再推迟对华贷款。” [1](901)在英国作出让步的情况下,23日,日本外相紧急递交奥尔斯顿一份备忘录,称:“日英两国政府在关于逐渐遣散中国多余的军队问题上意见一致。日本政府同意先裁减北方军队,再裁减南方军队,以便程序对南北双方都公正。同时,日本政府意识到如果他们坚持反对意见,而其他三国政府同意遣散中国多余的军队是贷款的一个条件,可能出现严峻的形势。日本政府同意中国政府应开始遣散多余的中国南北军队,应花费贷款的一部分用于这项工作。” [1](902-903)在英国表态裁减所有中国多余军队的情况下,日本就不用担心首当其冲会伤害皖系控制的“国防军”,无所谓先后顺序了。

美国对日本施压,敦促尽快组成新银行团。12月27日,美国驻日大使奉华盛顿之命通知日本政府:“关于新银行团问题,法、英与美国态度一致,但日本对三国的态度似乎不能完全同意。希望日本政府在最近的将来同意组成新银行团。” [1](916)

1920年1月3日,寇松致电朱尔典说:“法国政府对立即对华提供500万英镑的意见,现在与英日政府一致。法国政府已指示其驻北京公使和你一道询问中国政府‘最紧急需要使用经费的具体方面;既然日本人不再反对遣散中国多余的军队,法国就坚持逐渐进行,但这不是贷款的先决条件。” [1](918)

中国财政总长向英、法、美、日提出“最后通牒”,表示“除非到1月16日四国同意中国贷款的要求,否则中国不受任何约束”,将以盐税收入为担保,“在任何地方,同任何人签约”。英、法公使要求北京政府考虑英国等列强在首先对华贷款500万英镑的情况下,撤回“最后通牒”。 [1](926)1月10日,英国外交部官员哈定致电奥尔斯顿说:“由于四国原则上同意立即对华贷款的条件,四国驻华公使应立即一致行动抵制中国的企图。”他要求奥尔斯顿敦促日本政府立即对日本驻华公使发出指示。 [1](937)

但16日英国等列强仍未对北京政府贷款,反而向日本施压,要求共同警告北京政府撤消“最后通牒”。19日,奥尔斯顿会见日本外相,询问他是否已对日本驻北京公使发出指示。外相提醒说:“1月12日我表示同意这样做,条件是,考虑到中国经济的紧张状况,要求1月16日得到资金,不管怎样,拟议中的500万英镑贷款合同应在中国春节(2月19日)前签订。在北京的日本公使已得到指示,采取必要的行动。日本政府指示日本公使与其他有关国家公使立即开始讨论贷款的具体细节。” [1](946)

在英、法公使的建议下,英、法银行团的代表警告中国财政总长不能单独进行贷款谈判。日本外相也指示小幡一同行动。 [1](930)

日本为保护嗷嗷待哺的皖系政权,急欲先对华单独贷款。1月,段祺瑞的国防军顾问坂西利八郎回国述职,受徐世昌和靳云鹏的委托会见日本军阀元老山县有朋,陈述北京政府希望得到日本的援助。坂西说:“徐、靳均仰助段氏之势力。援靳与援段无异。而以靳较段可以缓和南方之攻击,援靳则北方军阀均托庇日本宇下,日本在中国之活动可以发展,对美外交亦容易就范。” [5]山县表示赞同,指示原敬内阁妥筹办理。原敬乃开始改变踌躇未决的对华借款方针,决定支持建立四国新银行团,自为盟主,拟订借款纲领,通知英、法,求其赞同,并怂恿美国加入,以积极援助北方军阀。如美国不愿意加入,日本将同英、法支持旧银行团,实行三国共同对华借款;如英、法也不赞成,则日本单独借款。这说明日本决心自为盟主,在英、美、法不同其达成加入新银行团条件的情况下,单独对华贷款。

1月30日,小幡以“个人”名义对朱尔典谈及华盛顿还未就对华贷款的条款问题对美国驻华代办作出指示,暗示“可能授权银行立即提供足够的贷款以满足中国政府的迫切需要。银行可能提供700万美元”。小幡认为“中国形势太危险,不容许进一步拖延”。朱尔典也认为中国政府处在糟糕的境地,但“分析了1919年由虚假的军事疯狂引起的这种形势的讽刺性,即中国政府借款遣散军队,而臭名昭著的中国督军从中捞足了私人财富。” [1](974)朱尔典的失误在于,未对日方暗示单独对北京政府借款提出警告。

2月3日,英、美、法、日四国驻华代表开会,通过向中国政府提供500万英镑的具体条件:1.贷款以盐税和其他收入或中国政府和新银行团之间同意的收入为担保。2.南北立即恢复和谈。3.中国政府应开始遣散南北多余的军队,为此目的应使用所得贷款的一部分。4.四国政府和四国银行团应有效地指导所得贷款的使用和遣散多余的军队。 [1](983)该条件中规定了将贷款的一部分用于裁减中国军队;南北开始裁减多余的军队(未指明先后顺序);列强“指导”而非“指明”裁减哪些军队;未涉及新银行团的业务范围问题。这是英法美与日本妥协的产物。

日本的野心是主导对华贷款,所以表面上同意贷款的具体条件,实际上对此竭力破坏。

日本政府通知小幡,一旦中国政府同意贷款具体条件,日本银行团的代表和美方代表开始同中国当局谈判。这是日本离间美、英、法的诡计。朱尔典2月9日致电寇松说,这是轻视英、法银行团的代表。 [1](988)

北京政府对四国贷款条件的答复是:要求立即提供700万美元,满足此后2周内中国新年的需要。很明显,北京政府的要求提高了。

小幡支持北京政府的要价,故意破坏四国已达成的对华贷款协议,这明显是为日本单独对华贷款铺路。在2月10日召开的四国公使会议上,小幡强烈支持中国政府的要求。其他公使同意向各自政府报告中国的要求,达成的谅解是,所有四国银行团都被邀请参加,如果英、法拒绝,日、美将单独对华贷款。朱尔典说:“贷款所得的一部分应用于遣散中国军队,这是起码的条件。”小幡反对, 认为此点应保留到与中国政府进一步谈判。这明显是欲推翻已达成的贷款条件。朱尔典回答:“贷款交易将招致非议,被认为继续用于军事行动, 除非大部分贷款在外国官员的指导下用于遣散中国军队。”美、法代表对此表示赞同。四国公使同意指示各自武官研究有效遣散中国军队的问题。 [1](989-990)

日本继续采用离间英、美的策略。2月10日,日本公使馆和日本银行团代表访问美国代办丁家立,出示了一份与中国政府达成的日本在500万英镑贷款中的份额的协议草案,建议为美方准备类似的协议。丁家立致电美国政府说:“日本欲排除英、法银行与中国人谈判。”他坚持认为与中国政府达成协议应是四国银行团。 [1](990)

11日晚,奥尔斯顿收到一封日本副外相的信件,内中有一份关于中国要求贷款700万美元的备忘录,表示“考虑到事情极为紧急,请求奥尔斯顿加紧敦促英国政府对朱尔典发出指示”。奥尔斯顿立即给副外相打电话,要求接见。12日一大早,奥尔斯顿会见副外相,说:“阻挠对华贷款协议签订的是日本驻华公使。副外相表示,日本政府的意愿不是将英、法银行排除在谈判之外,而是要求两国银行参加500万英镑或700万美元的谈判。日本驻华公使一定产生了误解。”奥尔斯顿说:“日本驻华公使的行为似乎表明日本政府不想看到新银行团成立。”副外相表示:“这种想法与事实相悖。”奥尔斯顿希望日本政府对日本驻华公使小幡发出指示,消除误解。副外相表示立即照办,同时他希望英国政府紧急指示朱尔典同意立即对华贷款700万美元,暗示“如果不及时结束谈判,日本政府将被迫独自对华贷款”。 [1](992-993)

由于在新银行团业务范围问题上英美法短期内无法同日本达成妥协,新银行团对华贷款一时无法实现。2月12日,中国外交部在小幡的撺掇下,照会朱尔典,要求立即对银行团发出指示,在3日内提供700万美元贷款。同日,日、英、法三国公使和美国代办讨论中国的照会。小幡要求立即提供700万美元。英、法公使和美国代办对此不同意。小幡表示:“日本银行团被迫将立即提供贷款。”朱尔典认为小幡的态度是蛮横无理的。美国代办丁家立指出:“拖延建立银行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本的阻挠。”法国公使也有同感。 [1](993)

14日,日本外交部政治科科长请求奥尔斯顿理解,“如果在最后时刻由日本单独对华贷款,那也只是履行对中国政府的承诺”。[1](996)在日本的呼吁下,16日,寇松致电朱尔典说:“我完全同意你的态度,同意立即对华贷款700万美元,并致电通知东京。” [1](997)这表明朱尔典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同意向北京政府贷款700万美元。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日方未得到该通知。17日,日本外相派政治科科长询问奥尔斯顿,是否英国政府已对朱尔典作出指示。由于只剩下2天时间,他致电小幡说:“除非朱尔典现在接到英国政府指示,否则日本政府勉强履行对中国人的承诺,让其银行团提供贷款。”“如果美国代办得到授权与日本一起行动,将对华提供700万美元。如果日本单独贷款,将提供500万美元,这个数目据说足够满足中国政府的急切需要。” [1](997-998)

日本强行单独对北京政府贷款。2月18日,日本正金银行与北京政府财政部单独签定了贷款900万日元的协议,决定如果英、美、法银行团愿意,可随后参加。这部分贷款是作为北京政府要求度过新年的贷款700万美元的一部分。日本企图通过单独对华借款支持皖系军阀,以取得皖系同意与它就山东问题进行直接交涉,获得不正当的权益。

18日朱尔典致电寇松说:“日本几乎不打算将贷款所得用于遣散中国军队。值得注意的是,当英国公使馆代理武官接触日本武官,后者拒绝召集会议考虑遣散中国军队的实际计划,称他未接到公使小幡的指示。” [1](998-1001)19日,朱尔典以“个人”名义就日本单独对华贷款向日本驻华公使馆秘书提出强烈抗议,称“这只能有助于延长中国的军事罪恶”。 [1](1004)

3月10日,中国外交部请求外交使团领袖、法国公使继续提供700万美元贷款的剩余部分。法国公使在征得其他国家公使的同意后说:“剩余贷款的谈判不得不暂时终止,等待美国银行团的代表拉门德(T.W.Lamont)抵达中国重开谈判。”美国银行代表团对日本银行团代表表示,日本对华900万日元贷款是无条件的,而新银行团提供贷款是有条件的。拉门德表示,在对500万英镑贷款的条款一致同意前,英、美、法银行团不要参加。 [1](1047)15日,英国驻华官员蓝普森致电寇松说,日本提供的900万日元贷款足以帮助中国政府度过新年,现在提供700万美元的剩余部分350万美元是不可思议的,在现在的条件下英国不会参加对华贷款。 [1](1040)英、美、法拒绝对北京政府提供700万美元贷款的剩余部分,是对日本单独对华贷款行为不满的表示。

二、 新银行团业务范围之争与英、日遣散中国军队的设想

英、美为维护各自的在华利益,同意联合遏止日本的侵华政策,但都愿意对日作出一些让步。在新银行团问题上即是如此。1919年10月24日,寇松致电英国驻美大使格雷(Grey)说:“我完全同意美国国务卿关于美、英密切合作的看法,我充分意识到遏制日本对华侵略政策的理想办法是劝说日本完全取消对新银行团范围的保留。我倾向于承认日本保留在南满的特殊地位,但反对日本保留在东蒙的特殊地位,理由是,东蒙的南部边界包围北京,侵入直隶省,违背了中国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原则。”日本已保证不对华采取进一步的贷款行动,他要求格雷从美国得到类似的保证。 [1](798-799)1920年3月19日,寇松致电奥尔斯顿说,英国政府按以下意思答复日本政府:“英国政府准备提出一个书面保证,意思是,日本政府无理由担心银行团将针对影响日本经济生活和国防的安全的活动,可相信有关大国的承诺,即拒绝支持任何对这些利益充满敌意的行动。” [1](1045)这只是容许日本保留南满而不能保留东蒙为新银行团业务范围之外的委婉说法。

美国为使新国际银行团早日成立,也决定作出妥协。3月,摩根公司的老板、31家银行组成的美国银行团的代表拉门德访日,允诺新银行团将避免采取有害于“与日本生命攸关的利益”的行动。美国国务院向日本政府递交备忘录,作出相应保证。实际上美国已同意英国的立场。3月27日,拉门德离日赴华。日本银行团和日本政府主要成员向其和美国驻日大使保证,日本将毫无保留地参加银行团。

日本不等新银行团成立,单独对北京政府贷款,在对英、美第一个回合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当然,一味与英美对抗不是原敬内阁的政策,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在远东咄咄逼人的攻势,它不得不表面上同英美协调对华政策。这就是其同意组建新银行团的原因之一。5月11日,四国银行代表达成协议,主要内容是:南满铁路及其支线、矿山不列入新银行团范围之内,吉林——会宁、郑家屯——洮南、长春——洮南等7条铁路都在新银行团共同活动范围之外;拟议中的洮南——热河铁路以及该路至海岸某地的铁路包括在新银行团范围之内。 [1](1057)即日本放弃东蒙,换取英、美、法承认南满列为新银行团业务范围之外。日本对此结果感到满意。10月15日,新四国银行团在纽约成立。

日本还打算利用组建新银行团的机会,在保留国防军的同时,遣散其他军阀的军队。而英国的策略是列强停止对华贷款,淘尽督军的腰包,逼迫士兵造反。小幡告诉法国公使馆一秘,“日本官方舆论现在强烈赞成由大国直接对中国进行干预,小幡承认这是为何他赞成组建新银行团的主要原因。意思是,首要的是遣散中国军队。”[1](1066)日本军方似乎考虑采取比中国中央政府更激进的行动来反对中国督军。[1](1069)3月30日日本陆相宴请奥尔斯顿后说:“我赞成中国中央政府继续保持国防军3个师的武装力量。没有这样一支力量,北京中央政府是软弱无力的,不能对督军颁布命令,所以不能希望在中国恢复秩序。另一方面,削减督军的军队。”这句话的意思是再明白不过了,日本要保留国防军,裁减中国其他军阀的军队。奥尔斯顿说:“唯一的办法是所有盟国同意对中国禁止贷款,直到中国政府同意容许外国控制贷款用于生产的目的,而不是让贷款流入贪婪的督军的腰包。督军截取了本应付给士兵的工资,然后隔一段时间就威胁要叛乱,在本国人和外国人中制造恐慌。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切断督军的供应,让军队造反。” [1](1071)但英、日遣散中国军队的办法都是幻想。

联系到未来新银行团对华提供贷款问题,英国有人设想了裁减中国军队的办法。4月19日,朱尔典在一份关于裁减中国军队的备忘录中称,银行团未来对华贷款的最重要的条件无疑将是考虑中国裁减多余的军队问题。徐世昌估计现在中国军队人数接近140万人。记者巴克斯特(Bruce Baxter) 调查后估计中国军队人数不超过60万人,这种估计可能不会太错。这个数量大大超过了需要。不超过25万人的有用的军队在正常条件下足以维持中国的秩序,同时提供适当的后备军用于紧急情况、骚乱和国防。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问题是裁减各省的军队,需要裁减35万人。完成这件事不能将复员的士兵扔到大路上去,变成土匪和强盗。在一个大国,由合适的机构吸收35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应是一件简单的事。巴克斯特主张一定要寻求一些为银行团接受的办法,指导中国裁减军队,与此同时,应由中国有关部门组成工作委员会,银行团派代表参加,负责为遣散的士兵找到修路的工作,或从事其他公益事业。 [6](156-157)有趣的是,中国随后出现了资产阶级废督裁兵的改良思潮。

三、对英日态度的分析

在对待新银行团及其对华贷款和中国裁军问题上,英国对日本使用了又打又拉的方针:一方面要求日本不要单独对华借款,并主要针对日本控制中国的工具——皖系政权的统治支柱国防军,要求日本同意新银行团对华贷款的条件之一是裁减中国北南多余的军队,同时反对日本将东蒙列为新银行团范围之外;另一方面,英国对日本又有所让步,同意南满列为新银行团范围之外。

日本对英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方面,施展谋略单独成功地对北京政府借款,并要求英美法同意逐渐裁减中国所有军阀的军队,而不是只针对国防军,最后的态度甚至变为竭力保持国防军,而裁减其他军阀的军队;坚持南满列为新银行团范围之外。另一方面,对英美也所有让步,同意东蒙列为新银行团范围之内。

巴黎和会后,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尤其在中国的矛盾立即尖锐化。英美在中国的竞争也很激烈,但它们之间相互利用的需要多于竞争的需要。而英美与日本在华之间,竞争多于协调。这就是英美与日本在对华外交上,尤其在对待新银行团及其对华贷款和中国裁军问题上,又斗争又协调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E.L.Woodward,Rohan Butler,ed.,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1919—1939,Series 1, Vol.6[M].London:Her Majestys Stationary Office,1956.

[2]东京通信[N].申报,1918—10—25.

[3]东京通信[N].申报,1918—11—13.

[4]北京大学法律系.中外旧约章汇编:第3册[M].北京:三联书店,1962.

[5]中日军阀之新勾结[N].民国日报,1920—01—07.

[6]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 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2,Series 5, Vol.23[M].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

(责任编辑:齐家)

British and Japanese Attitude to the Question of the Consortium , the Loan to Chinaand the Disbandment of Unnecessary Chinese Troops

ZHANGBei-ge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As to the question of the Consortium , the loan to China and the disbandment of unnecessary Chinese troops, Britain ,on one side, asked Japan not to provide a loan to China alone.To counter the War Participation Army Japan used as a tool of controlling China , Britain asked Japan to agree to one of the Consortiums loan conditions——the disbandment of unnecessary troops of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 while opposing Japans excluding Eastern Inner Mongolian in the sphere of Consortium;on the other side, Britain made a concession to Japan, agreeing to exclade South Manchuria in the sphere of Consortium .

Key words: Britain; Japan; Beijing Government; the Consortium; a loan to China; disbandment of troops

猜你喜欢

裁军英国日本
探寻日本
外交部军控司、裁军大使是干什么的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谈在裁军背景下部队文艺发展的新思路
德国近现代的军备控制与裁军问题研究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日本神社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