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现代文阅读“新考点”与“新题型”聚焦

2008-04-30陈玉中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8年3期
关键词:癖好冥王星中考题

陈玉中

一、考点描述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的建议,近年来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点设置呈现了更加注重“整体阅读、体验阅读、情景阅读、比较阅读、探究阅读、综合阅读、自主阅读”的趋势。具体描述如下:

1.能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能把握文中关键语句,并根据表达方式及常用修辞手法等,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

3.能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和层次。

4.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概括中心内容。

5.能捕捉文章的重要信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6.能分析概括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并进行个性比的评价和鉴赏。

7.能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像。

8.能分析、归纳文章的主要写法和语言特色。

二、题型例析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与考点的变化相适应,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方式在保留“填空、简答、辨析”等传统题型的基础上,也呈现出“多角度、有创意”的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

1.理解评析类——这类题目主要考查阅读感受或评价的能力,它比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在能力层级上有所提升。它不仅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并在此基础上能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作出自己的评价。

例1: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线语句“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的理解。

(2007年陕西省中考题:阅读张丽钧《烧花》,第12题)

例2:有人认为,“开花的课桌”不是这篇文章最好的标题,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如果同意,请为文章重新命题,并简要说明你命的标题好在哪里;如果不同意,请说明你不同意的原因。

(2007年安徽省铜仁地区中考题:阅读《开花的课桌》,第19题)

解答这类题务必要认认真真地阅读原文,理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自身的内部结构。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瞄准具体的语段,捕捉、筛选相关信息。并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合,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由此可见,例1,“她的心被孩子触动了”的细节描写,说明她理解了孩子的做法,体会到孩子对弱小生命的呵护;或她明白了孩子在照顾自己心爱的花的同时也呵护了她的花。例(2)的答案是开放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算对。

2.体验感悟类——这类考题主要考查的是阅读体验,即人们所说的用“心”读书,读出“个性”。这是阅读的较高要求。一般说来,只有在读书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生活、情感、想法等融进文本,才能从文本中获得自己所独有的启迪。

例3: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要和大家分享?

(2007年浙江丽水市中考题:阅读《总有一种角色适合我》,第8题)

例4:读了本文后。相信你对月亮的认识会有所加深。面对明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感受,课文《月迹》(贾平凹)中有这样一段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你一定也有过望月的经历,请你写出你当时独特的感受。如果你以前望月时没能进入境界,那就写下你此刻思月的感受。有了今天的感受,也许你今后会比贾平凹写得更好呢!

(2007年江苏扬州市中考题:阅读子敏《中国的月亮》,第19题)

解答这类题目一般来说分两步走,先要根据题干的要求,从原文中读出体验感悟的触点。然后根据自己感受最深的那一点,结合生活的经验等因素展开联想或想像,以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这类题目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只要能紧扣文本,符合题意,言之成理,表达准确流畅即可。

3.自主赏析类——这类考题是传统“赏析”类试题的进步.它是新课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理念在考题中的具体体现。它往往在题干中只规定赏析的范围,至于具体的赏析对象则由考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这样有利于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进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5: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例6:就本篇小说的构思和情节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2007年山东枣庄市中考题:阅读冯骥才《苏七块》文,第21、23题)

这类考题的题点比较宽泛,它可以是一精彩场面,可以是一个精彩片断,可以是一个精彩句子,可以是一个写作特点,等等。答题时要在题干规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最熟悉或最擅长的一点作答即可。如例5,要求从文中选择一处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进行赏析。答题时,先要列出一处细节描写的文字,然后对其加以赏析。如:苏七块赠送药物这一细节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苏七块善良的本性和鲜明的个性。例6。则要求对文章的结构和情节进行鉴赏。答题时先概括出文章的结构和情节的特点,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印证。如:小说构思精巧。作者先从整体上勾勒人物,然后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人物个性,将概括交代与细致描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4.联想举证类——这类考题是从积累的角度来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它要求考生在对选文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联想的方式,从自己的“脑库”里搜索与题目规定的内容相匹配的材料,并加以有条理地表达。

例7下面两句名人名言哪个更适合做本文的论据?为什么?

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007年辽宁中考题:阅读《励志感恩奉献》文,第29题)

例8:为考查你平时的阅读积累,请你另举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证明人力的重要。(40字以内、

(2007年浙江衢州市中考题:阅读朱光潜《谈天才》文,第16题)

由于这类题目适用的范围比较广,且能有效地从量和质两个方面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考查,所以,它为较多的命题专家所青睐,在以往的中考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要答好这类题目,既要求考生有一定的阅读量的积累,同时还要有相当的阅读质的积淀,二者缺一不可。如例7,从提供的两条格言中为文章选择一个恰当的论据。一方面要求我们平时对这两条格言有所积累并能够正确理解,一方面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文章的论点,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就本题而言,应选择②,因为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身份高

低都应该心怀天下,把国家民族的命运当作自己人生的责任。例8,要求我们从自己的阅读积累中为文章选择事例论据。不过,题目已经确定了需要证明的观点“人力的重要”,答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有这方面的积累,并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正确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海伦·凯勒自幼因病导致盲聋哑,却不屈不挠地奋斗,终于铸就辉煌的人生。”或“司马迁身陷囚牢,却不丧其志,奋笔疾书,完成传世巨著《史记》”等事例来加以证明。

5.情景设置类——这类考题往往借助选文中的某些情景,运用“换位”的方式来设问。它既考查对选文的理解能力,又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是对考生生活素养的考查。

例9:在聚会时,库里科夫碰翻了斟满啤酒的杯子,弄湿了桌布。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

(2005年潍坊市课改实验区中考题:阅读《良好教养》文,第10题)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准确地理解选文的内容,特别要对借用的情景细加揣摩。二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恰当的处置方式。三要力求准确得体地表达。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譬如例9,可以从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回答。“我”可以不声不响,若无其事,像没看见一样;“我”可以走过去帮助库里科夫倒上酒,帮他擦拭桌布;“我”会说:“朋友,不用擦了,没关系,我来处理吧!”。“我”边给库里科夫倒酒,边说:“行了,朋友,不要擦了。喝酒吧。”

6.拓展延伸类——这类考题凸显了“大语文教育”的理念,往往以阅读材料为基点,并由此作横向的延伸性拓展,以考查学生与阅读材料相关知识的积累情况。

例10:《诗经》曾对后世语言产生过深远影响,如“桃之夭夭”、“蒹葭苍苍”、“杨柳依依”这类词语,至今读来仍琅琅上口,韵味悠长。请在你所积累的词汇中另写两个和它们结构相同的词语。

(2007年湖北宜昌市中考题:阅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文,第3题)

例11:作者认为,“只要有了算一笔‘节能帐的心思,人们还可以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处找到更多节能的高招”。请联系日常生活,列举出2种文中没有提到的节能小点子。

(2007年湖北随州市中考题:阅读《面对全球变暖普通人的“节能帐”该怎么算》,第16题)

要解答好这类题目,我们必须记牢“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古训。因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自觉养成“联想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文本中的知识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相勾连,跟与其相关的知识相联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以上例10考查的是关于《诗经》中“叠词”的知识。明确了这一点,且对《诗经》有所积累,就很容易想到“其叶蓁蓁”、“蒹葭凄凄”、“蒹葭采采”等词语。例11考查的是对生活常识的积累情况。生活中“随手关灯”;“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尽量少用空调”等,都是节能的有效办法。

7.比较阅读类——这类考题在阅读中穿插阅读,它一般从两文的某一角度切入,设置一两个比较点,通过这种“专题式”的比较阅读考查学生对选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能力。

例12:将第③自然段和朱自清《春》中的一段文字作比较,然后回答问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宁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出两个文段中“雨”的特点。

(2)从描写的角度,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写雨的异同。

①雨密了,连了一片,听不到有节奏的水泡声,接下来是一片哗哗响,那是水泡的重叠与连接。接着屋檐下雨水流成了水帘。由上而下瀑下来。

②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3)阅读了两个描写雨景的文段后,你觉得对自己的写作有什么帮助?请写出一点与大家分享。

(2005年广州市课改实验区中考题:阅读《雨季心思》文,第20题)

从这类题目所穿插的阅读材料来看,它可以是选文作者的同题材文章或片断,可以是不同作者的同题材文章或片断,也可以是与选文的数则链接材料。从考查的要求来看,它可以是比较两文的主题,可以是比较两文或片断所描写的特征或表现手法的异同,可以是通过比较阅读就某一话题发表看法。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弄清比较点。其次要明确问题指向,对题作答。再次要善于综合概括,准确地表达。例12要求比较两个片断所描写的雨的特点、表现手法的异同及对自己写作的帮助。《雨季心思》的雨,清爽畅快(或畅快淋漓;气势磅礴);《春》的雨,细密绵绵(或悄无声息;绵绵不断)。这两个片断都能从视觉写雨的各种形态。但前者从听觉(直接或正面)写雨水砸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声响;从过程写雨的变化。而后者则从侧面(间接)写春雨的作用。它们能从观察、选材、写景、运用修辞等方面给我们以写的借鉴。

8.读书方法类——这类考题是为了检验“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题型,它主要考查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它考查的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从整体阅读人手设题,如根据相关要求作“读书笔记”;可以从局部赏析设题,如要求对文中传神的词语、精彩的句子“作批注”;也可以从阅读积累设题,如按照要求制作“读书卡片”等。

例12:白求恩、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都是大家心目中的榜样,文中却说即使不像他们,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好人”。对此你有何感悟联想?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f2007年福州市课改实验区中考题:阅读《学会做人》文,第17题)

例14: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它可以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等进行分析点评。试给文中画线语句加批注。

(2007年山东枣庄市中考题:阅读《苏七块》文,第22题)

解答读书方法类比较灵活,但有一点重要:回答问题往往需要大局观,如果你读过原著,对回答问题会非常有帮助。

例13要求根据感悟联想写读书笔记。答案是开放性的,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成理即可。

例14答题时只要我们注意联系句子所处的语境,并抓住句中关键词或修辞手法等,就可以作出“运用传神的动词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的评注。

三、考场模拟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读书的癖好周国平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的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

比起嗜书如命的人来,我只能勉强算作一个有一点读书癖的人。根据我的经验,人之有无读书的癖好,在少年甚至童年时便见端倪。那是一个求知欲汹涌勃发的年龄,不必名著佳篇,随便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点燃对书籍的强烈好奇。回想起来,使我发现书籍之可爱的不过是上小学时读到的一本普通的儿童读物,那里面讲述了一个淘气孩子的种种恶作剧,逗得我不停地捧腹大笑。从此以后,我对书不再视若不见,而是刮目相看了,我眼中有了一个书的世界,看得懂看不懂的书都会使我眼馋心痒,我相信其中一定藏着一些有趣的事情,等待我去见识。随着年龄增长,所感兴趣的书的种类当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书的兴趣则始终不衰。现在我觉得,一个人读什么书诚然不是一件次要的事情,但前提还是要有读书的爱好,而只要真正爱读书,就迟早会找到自己的书中知己的。

读书的癖好与所谓的刻苦学习是两回事,它讲究的是趣味。所以,一个认真做功课和背教科书的学生,一个埋头从事专业研究的学者,都称不上是有读书癖的人。有读书癖的人所读之书必不限于功课和专业,毋宁说更爱读课外和专业之外的书籍,也就是所谓闲书。当然,这并不妨碍他对自己的专业发生浓厚的兴趣,做出伟大的成就。英国哲学家罗素便是一个在自己专业上做出了伟大成就的人,然而,正是他最热烈地提倡青年人多读“无用的书”。其实,读“有用的书”即教科书和专业书固然有其用途,可以获得立足社会的职业技能。但是读“无用的书”也并非真的无用,那恰恰是一个人精神生长的领域。从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我从来不是一个很用功的学生,上课偷读课外书乃至逃课是常事。我相信许多人在回首往事时会和我有同感:一个人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读书,相比之下,课堂上的收获显得微不足道。

我不想号召现在的学生也逃课,但我国的教育现状确实令人担忧。中小学本是培养对读书的爱好的关键时期,而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却以升学率为惟一追求目标,为此不惜将超负荷的功课加于学生,剥夺其课外阅读的时间,不知扼杀了多少孩子现在和将来对读书的爱好。

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养成读书的癖好呢?我觉得倒不在于读书破万卷,一头扎进书堆。成为一个书呆子。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林语堂解释为:你三日不读书,别人就会觉得你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当然也说得通,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往往是乏味的,因而不让人喜欢的。不过。我认为这句话还是说自己的感觉:你三日不读书,你就会自惭形秽,羞于对人说话,觉得没脸见人。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觉,你就必定是个有读书癖的人了。

有一些爱读书的人,读到后来,有一天自己会拿起笔来写书,我也是其中之一。所以,我现在成了一个作家,也就是以写作为生的人。我承认我从写作中也获得了许多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能代替读书的快乐。有时候我还觉得,写作侵占了我的读书的时间,使我蒙受了损失。写作毕竟是一种劳动和支出,而读书纯粹是享受和收入。我向自己发愿,今后要少写作多读书,人生几何,我不该亏待了自己.

(选自《青年时代》2005年第4期)

1.阅读选文,理清思路,请将概括后的内容依次填入方框内。

2.请你将作者在“一个人读什么书诚然不是一件次要的事情,但前提还是要有读书的爱好,而只要真正爱读书,就迟早会找到自己的书中知己的”句中要表达的意思用简洁的语言直截了当地表述出来。(答案不超过15个字)

3.“一个人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读书,相比之下,课堂上的收获显得微不足道。”由此可知作者对课堂学习持怎样的态度?联系你的经验,说说“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应当是怎样的关系?f答案不超过20个字)

4.新课程“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请你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对选文的理解,给语文老师提一条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要做到语言简明、得体。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探访太阳系的边远山村——冥王星

如果把太阳系比作一个国家,那冥王星就是该国家最偏远的小山村了。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它是离太阳最远、质量最小的一个,也是人类探测器唯一尚未近距离探测过的一个。它位于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距离地球约60亿公里,直径比月球还要小,质量仅为地球的0.24%。冥王星的个头实在“矮小”,因此不少科学家甚至对它的身份有所怀疑。

人类直到1930年才发现冥王星,它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在夜空中用肉眼看,其亮度仅有月球的万分之一。即便是有着“犀利目光”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对准冥王星时也只能依稀看到一个圆点。

遥远的冥王星似乎无甚可观,因此多年来天文学家对冥王星缺乏兴趣,虽然此后观测手段不断进步,但实际上科学界仍然对冥王星知之甚少。美国宇航局“新地平线”号项目负责人艾伦斯特恩充满期待地说:“此次我们抵达这样的体系时,感觉会像走进糖果店的小孩子。”而宇航局主管太阳系研究的负责人丹兹勒则说:“提到冥王星。就会让人想到一团黝黑的东西,既遥远又寒冷。事实上,冥王星是科学大发现的宝库,等待世人去发现。只要探测成功,就可以达成我们的重大目标——了解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

这次探测冥王星的重任落在了人类历史上速度最快的探测器“新地平线”号身上。按计划,拥有3级发动机的“阿特拉斯一5”重型火箭将以每小时5.79万公里的惊人速度把“新地平线”号送离地球。它将于发射后9小时内飞过月球,而当年美国发射的“阿波罗”系列飞船需要用两天半时间。“新地平线”号以这样的超高速飞行,从地球到木星需要13个月。然后它将借助木星的巨大引力进一步提速,飞向遥远的冥王星。即便如此,如果一切还顺利,到达冥王星也将是2015年的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

“新地平线”号大小有如一架大钢琴,重454千克,由于它越飞离太阳越远,所以无法利用太阳能,将依靠所携的10.9千克钚丸放射性衰变能源提供动力,而且飞行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在大部分飞行时间里,它将处于“休眠”状态,仅仅每个星期向地球发送一次信号,汇报其状况。地面的科学家将每年“唤醒”它一次,对其设备进行检查。探测器上装有7种科学仪器,但这些仪器的总能耗低于一个夜间照明的灯泡。

(根据《中国教育报》同题报道改写,作者:张忠霞)

1.说说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并作简要分析。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除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作简要分析。

3.科家们为了克服“新地平线”号探测冥王星路途遥远而“无法利用太阳能”的困难,采取了哪些办法?(每点不超过10个字)

4、比较阅读选文中引用的两位科学家对这次探测所发表的看法,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

[考场模拟参考答案]

(一)

1.“读书癖好的特征”或“读书癖好与刻苦学习的区别”;“读书癖好养成的标准”。

2.“读什么书重要,读书的爱好更重要。”

3.从句中“基本上”和“微不足道”可知,作者并没有完全否定课堂学习的作用。而对“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取法于内,运用于外”;或“课内学习阅读的方法,课外运用这一方法阅读。”;或“课内打基础,课外作延伸。”只要意思正确且在规定的字数以内即可。

4.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虽不惟一,但答题时必须注意:建议的内容要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及选文的中心;自己的观点要鲜明;语言要委婉得体,要表示对老师的尊重和自己的诚意。同时,还不能忘记对老师的称呼。

(二)

1.这句话在文中起“过渡”的作用,将文章从对“冥王星”的介绍,过渡到对探测“冥王星”的介绍。

2.它还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文章将冥王星的直径与月球作比较,将它的质量同地球作比较,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冥王星的“个子小”,交代了它不被科学家重视的原因。

3.(1)提高运载火箭的速度;(2)借助木星的巨大引力;(3)携带放射性衰变能源;(4)采用节能飞行和设备。

4.相同:都说明了探测冥王星的作用;不同:前者运用了比喻的说法,显得生动幽默,而后者则利用平实的叙述,显得庄重严肃。

猜你喜欢

癖好冥王星中考题
癖好与人生
癖好与人生
集萌社
中考题中的整式
一道数学中考题的编写过程
更进一步
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联手解中考题
被误会的冥王星
“新视野”邂逅冥王星
此so非彼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