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品质育种研究现状
2008-04-29王艺徐巍
王 艺 徐 巍
1大白菜在我国的地位
大白菜原产于我国,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蔬菜之一。我国大白菜的特点是种质资源丰富,生态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广,产量高,耐贮运,供应期长,营养丰富,食用方法多样,种植简易、省工、成本低、价格低廉,在我国菜篮子中占重要地位,所以大白菜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蔬菜市场供应和人民生活,是名副其实的大众化蔬菜。
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为633.8万公顷,大白菜播种面积为62.0万公顷,占全国播种面积的9.7%;2003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上升到1795.3万公顷,白菜播种面积269.9万公顷,占蔬菜播种面积的15%,产量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18.8%。
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种类日趋丰富,大城市大白菜消费量虽有所减少,但由于大白菜深得中国人民得喜爱,所以在蔬菜中仍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我国寒冷季节较长、生活水平较低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大白菜的生产和供应仍占主要地位。
2我国大白菜品种育种研究概况
大白菜品质包括商品品质、风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商品品质指外观形态、色泽、包球方式、个体大小、整齐度与结球紧实度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品质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风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对消费者食用更具有实际意义。风味品质包括生食脆嫩、味甜、熟食味鲜、易煮烂;营养品质则主要是指白菜内含营养成分的多少,如蛋白质、糖、氨基酸、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元素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风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的要求也会愈来愈高。
近20年,我国育种工作者也注意在品质方面的研究,并得出一些重要的结果。刘绍渚在1986年对胶白二叶等8个不同类型的大白菜品种,化学分析了17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大白菜的风味与谷氨酸等主要氨基酸的含量有关。赵义平等在1987年研究指出,大白菜的风味品质与蛋白质、还原糖、粗纤维相关极显著;与固形物相关显著;与维生素C、水溶果胶、叶绿素无显著相关。这些与风味有关的生化指标属于劣质亲本不完全显性,在优势育种中应选育品质优良的亲本。王景义等在1989年研究指出,大白菜软叶中含有的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糖、粗蛋白、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高于叶柄。因此,大白菜的软叶率得失衡量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
研究还表明,大白菜叶球的软叶率与叶球外三片叶的软叶率的相关系数是0.882。
回归方程:r=1.47328-0.16969
二者均达显著水平。苗如意等在1989年研究发现,感官品质除了与可溶性糖、粗蛋白和蛋白质这些营养指标相关外,与某些组织结构也极显著相关。这些结构与营养物质及粗纤维含量密切相关,能很好地反映产品风味、质地及营养物质的综合状况。与感官品质密切相关。
并且得到最优方程Y(风味品质)=2.172568-0.031602X9(短缩茎溶生腔%)+5.00939X10(叶肉厚毫米)。此模型回归方程拟合性好,可快速、简便测定大白菜品质。乔旭光在1991年研究指出,对感官起作用的成分依次是可溶性糖、粗纤维、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质起正向作用,粗纤维起负向作用。金同铭等在1995年研究中发现,不同成熟期的大白菜无论在感官性状上还是在营养元素的含量上均存在明显差异,早、中、晚熟品种随着成熟期的延长,单株产量显著增加,叶片和叶帮明显加厚,叶色由浅变深,而叶帮硬度则有所下降,特别是叶色和硬度的变化可能对食用品质的改善产生一定的影响。早、中、晚熟品种含水量的差异为5%~6%,可溶性糖含量略有升高的趋势,分别为1.52%、1.83%、2.23%,Vc和蛋白质则有下降趋势,每100克鲜样vc含量分别为23毫克、16毫克、15毫克,蛋白质分别占干重的25%,20.62%及15.56%;中性膳食纤维含量一般早、中、晚熟品种超过干重的12%,而晚熟品种栽11%左右。于占东等在2002年对大白菜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指出,维生素c与干物质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酸、粗纤维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与干物质呈显著正相关。
3我国大白菜品质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1大白菜品质育种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产量与品质,品质与抗性之间的严重矛盾。刘后利(1980)指出,品质与产量、抗逆性之间普遍存在着严重矛盾,必须将品质育种和杂种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克服这种严重矛盾。
3.2大白菜品质育种工作对分析技术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快速、准确、操作简便、费用少,适用范围广等。其中以快速、准确最为重要,尤其是早期育种材料大量筛选时,一般处理育种材料至少几百份到几千份,甚至几万份以上,工作量很大。生长季节紧。测试时间短,快速分析就成为主要要求。对高世代的育种材料或已定型的优良株系或品系,则要采用更为准确地分析方法。由于育种材料数量多,而且必须在短期内完成分析,一般实验室采用的常规方法不能满足品质育种的要求。但又必须有常规方法作为基础。所以品质育既要有常规的分析方法,又要发展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既要定性,又要定量。筛选定性和精选定量相结合,是品质育种测试技术的基本要求。因此,测试手段的现代化和不断更新,就成为开展品质育种工作有无成效的决定因素。但目前检测手段愈是高档,所需的分析费用愈高,一般育种单位难于接受。
3.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培育新、奇、特、商品品质、风味品质、营养品质具佳的优质品种,将会愈来愈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