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七年
2008-04-27王艳
王 艳
国力的此消彼长,使俄美关系,连同领袖的私人情谊,都回归其本应有的面目
4月6日,普京最后一次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与布什会面。在过去7年里,普京与布什一共见了28次,只有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与布什拥有更高的会见记录。
为了这次黑海之滨的非正式会晤,布什在小城索契待了两天。普京发表了“乔治和我”的演讲,布什做了友好无拘束的致辞。在俄罗斯民间舞蹈的节拍里,两人的总统友谊曲终人散。
美俄首脑之间总是出现奇特的化学作用,从罗斯福和斯大林、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到克林顿和叶利钦,他们都曾有过不错的私交。个头一样高的克林顿和叶利钦甚至在一次招待会上脱下鞋子比谁的脚大。不过,他们都没有达到普京和布什的亲密程度。
“他为了讨好布什,不惜出卖俄罗斯”
布什并不是天然地对俄罗斯人具有好感。他曾激烈批评他的前任克林顿对叶利钦的政策“过于浪漫”,在他上任之初,还是外交新手的他却对普京来了个下马威:以间谍罪驱逐50名俄外交官,将美俄首次首脑会晤推迟5个月,还威胁退出1972年反导条约。然而转折出人意料地发生了。
2001年6月16日,在斯洛文尼亚的首都卢布尔雅那,普京和布什进行了首次会晤。两个半小时的见面之后,布什对记者发表了他的名言:“直视普京的双眼,我能感觉到他的灵魂。他是个可以信赖的人。” 普京则说,“布什是一个非常有学问,很坦诚的人。人们称他 ‘小布什,在我眼里他一点也不小。”
普京究竟对布什说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但在后来的一年时间里,普京得到了俄罗斯媒体这样的评价:“他为了讨好布什,不惜出卖俄罗斯。”
2001年9月11日,俄美有了1945年以来第一个共同的敌人。那一天,布什在“总统一号”上接到了普京来自莫斯科的电话。普京是纽约遭恐怖袭击之后,第一个打来电话表示慰问的外国元首。
普京的保证“慷慨而又无私”。在美国对恐怖主义进行打击的时候,俄罗斯将给予全面的援助,包括允许美国使用俄罗斯的领空。他还以“个人的身份”动员独联体在中亚的领导人加入反恐联盟。
在阿富汗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美国突然提出要在中亚国家派驻军队,帮助格鲁吉亚等国训练反恐部队,普京竟然默许了。这对一直想在中亚插一把楔子的五角大楼来说,简直是喜出望外。不仅如此,俄罗斯还接连采取了一系列与以往立场不同的行动,如:宣布精简俄罗斯驻巴尔干的军队,撤销俄设在越南和古巴的基地,缓和了反对北约东扩的调门,提出建立摆脱冷战思维的新安全体系的主张。
普京的“示好”举动换取了布什更进一步的认同。2001年11月14日,普京夫妇抵达布什在得克萨斯州的牧场。这是布什第一次将外国领导人邀请到他心爱的牧场。在那里,布什正式建立了与普京私人的“亲密关系”。
2002年12月,布什不顾大多数国家的强烈反对,宣布美国决定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最应该持反对立场的普京又一次与布什站在了一起。
当时布什说:“冷战早已过去,今天我们要抛弃这一冷战的最后遗物。普京总统和我都认为,我退出这项条约的决定不会破坏我们的新关系,也不会损害俄罗斯的安全。”
如今看来,普京也因为与布什成为了朋友,得到了实质性的收获。俄美签署了新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并发表了美俄新型战略关系的联合声明,宣告俄美两国已成为“伙伴和朋友”。而俄罗斯与北约之间新建立的“20合作机制”,使俄在一系列事关国际安全问题上得以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北约的讨论或决策,成为双方讨论欧洲共同安全制度的新框架。尽管彼此的地位并不对等,俄罗斯毕竟在北约主导的欧洲安全架构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在2002年卡纳纳斯基斯峰会上,俄罗斯不仅参加了G7领导人的经济讨论,而且以文件的形式宣布俄罗斯将举办2006年峰会,并确立了8年一轮的循环。
更重要的是,普京获得了国内改革的宽松环境。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车臣问题不再轻易指手画脚。而且,当时的西方世界对普京强化总统权力的种种举措,并没有像现在他们对俄式民主的批评一样上纲上线。
以前叶利钦虽然高居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宝座之上,但在克里姆林宫之外是桀骜不驯的地方官员、“处处与总统作对”的议会、心怀不满的反对派、对总统口无遮拦冷嘲热讽的媒体,还有肆无忌惮的金融寡头。普京执政一年之后,这种状况已大为改观。当普京把尤科斯石油公司重新国有化后,俄罗斯的复兴就开始了。
伊战
2003年初,在俄罗斯国内进行的辩论中,越来越多的人把普京比作倒霉的戈尔巴乔夫,因为后者总是向美国让步,却得不到任何回报。伊拉克战争给了普京改变自己形象的机会。
战争爆发前的2月10日,俄罗斯和法国、德国一起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强烈反对用武力解决伊拉克问题,呼吁以和平方式实现解除伊武装的目标。面对法、俄行使否决权的威胁,美、英放弃谋求安理会通过其决议草案的计划,绕开联合国发动了对伊战争,由此形成了以法、俄、德为核心的“和平阵线 ”与美英为主的“主战阵营”之间的公开对垒。战争打响后,普京更是严厉批评美英的军事行动违反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俄杜马通过的有关文件明确无误地将美国的行为定性为“侵略”。普京对伊战态度的强硬不仅让美国人始料未及,甚至连一些俄罗斯学者也都担心是否影响已转好的美俄关系。
在大大拉近了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后,普京却没有忘记美国:“从政治和经济考虑,俄罗斯不希望美国失败俄罗斯过去同美国合作,今后将继续同美国合作。”
美联社就此评论说,“伊拉克战争使美国明白,谁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能依靠谁,不能依靠谁。我们曾经对俄罗斯不支持美国对伊拉克采取行动的立场感到失望。但是我们相信,我们两国的伙伴关系将在其他方面继续下去。”
2003年9月27日,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总统度假胜地戴维营,布什亲自驾车欢迎应邀来访的普京,并在之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再次用他招牌式的语言夸赞对方:“普京让我敬仰,我喜欢他。他是个好人。和他在一起,时间效率会变得非常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布什把希拉克和施罗德这两个“老欧洲”的代表晾在了一边。
在那一天,车臣战争彻底“合法化”了。布什首次明确承认,俄罗斯打击车臣极端势力的行动也是世界反恐战争的一部分。
2004年,准备竞选连任的布什因为伊战不利遭遇了民主党人的围攻。普京却不顾外交惯例为布什辩护,认为布什连任失败将导致国际恐怖主义蔓延。媒体评论说,这是一位外国领导人以最直接的方式“干预”美国大选。
《华盛顿邮报》并不相信普京的惊人之举是出于私人感情,而是因为共和党政府更适合俄罗斯政府。俄罗斯人认为共和党人是现实主义者,而民主党人则喜欢看一些关于建立民主社会的训诫。
回归
进入2006年,西方对于俄罗斯的指责明显增多了。俄乌、俄白天然气纠纷的背后,一个主张能源外交“新帝国”已经若隐若现。国际能源市场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扬给俄罗斯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石油美元,使得俄政府彻底还清了苏联时代遗留的债务,俄罗斯外债总额减少了三分之二。恢复了攻击性的俄罗斯,让西方世界感到了不安,“那些对于人权和民主的伤感又回来了。”
普京的朋友布什率先表达了对俄罗斯“偏离民主轨道”的担心,同时刻意延缓俄罗斯加入WTO的步伐。俄罗斯原本想利用G8峰会东道主的身份争取美俄签署WTO协议的期望落空了。
于是,圣彼得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场面。美联社做了如下描述:布什和普京的握手进行得很快,而两人的合影也“缺少点亲热劲”。不仅如此,在两人共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布什在回答一位记者提问时说:“我对普京总统说了我们的想法,希望推动一些国家在制度上的改变,就像伊拉克那样。现在伊拉克有新闻自由和宗教自由,我们国家的人民希望俄罗斯可以做同样的改变。”普京一反国际惯例,当即反驳道:“我可以非常坦白地告诉你,我们肯定不想要伊拉克那样的民主。”布什的脸腾地一下就变红了,尴尬地笑着说:“那就等着瞧吧。”
普京的反击并不仅止于此。他开始与布什的敌人加速发展关系,同伊朗发展核能合作,率先“ 认可”朝鲜的核武国家身份,同委内瑞拉签署10多亿美元军售合同, 举行针对北约的联合军事演习,还宣称将“ 动用核武器”应对外来侵犯。
布什则全面恢复了过去的传统。2007年1月,美国以防范伊朗为名,向波兰和捷克提出就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问题恢复谈判。无论美国如何解释其意图,俄都将美国此举视为对俄最大的现实威胁。
2007年7月,布什又为普京开创了先例,他首次邀请外国元首到父母家做客。普京不仅享用了龙虾大餐,还乘坐老布什亲自驾驶的游艇出海钓鱼。但布什家族的热情款待显然不能等同于实质性的回报。并不意外地,普京没有如布什所愿在反导系统问题上让步。
直到两人最后一次会晤前,俄美关系已经跌入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他们在索契签下的《俄美关系战略框架宣言》,只不过是重复了7年前已经说过的话:俄美互相将对方视为战略威胁的时代已经终结;双方愿意摒弃冷战思维,将俄美关系从战略竞争转变为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双方将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对话,寻求解决办法。
“总统间的友谊是好事,但只有当它被一些法定的双边协定巩固后才是。”莫斯科战略研究和分析所主管瓦基夫•古瑟伊诺夫说。
普京和布什的友谊开始于一段不平等的国家关系。2001年,布什开始领导一个“自信的国际巨人”。相比之下,普京接手的是一个没落的超级大国。7年后,国力此消彼长。于是,俄美关系,连同领袖的私人情谊,都回归其本应有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