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懂的你
2008-04-27裴毓雯
裴毓雯
18年了,在你的眼中,我始终是长不大的孩子,会在你的怀里撒娇,会不时地向你耍耍小性子。而你只是微笑。
你常说,人生就是一本书,想翻到最后一页看结局,却又怕错过沿途的精彩,你的人生并不出奇,却将我的人生书写。
还记得和你一起看我小时的相片,你说,刚出生时的我,很小很小,连手都是透明的,骨头清晰可辨。外婆说,这小孩是养不活的。我震撼,这是我从未听说的故事,你却说得如此平淡。我难以想象我呱呱坠地后,你的欣喜中加(·“夹”之误)杂着忧虑。你说过,我是你唯一的希望。
你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而他长年在外地工作。在我10岁生日的时候才回到我们身边。在前面的10年,我总以为你是万能的,你丝毫无保留地将你所有的爱倾注在我的身上,你护着我,不让我受到任何伤害。当我哭闹着,愤怒着,伤心着,你的脸却只是微笑。你说,在你的书里,没有打不开的结,没有解不了的事。
长大了,我知道,那叫包容。
初三时,你极力建议我选择离家近的高中,而当时的我,却一心只想成为出笼的小鸟,自由出去闯。在那个夜晚,一番促膝长谈后,你叹口气,说:“你自己选择吧。”那是一种无奈,带着一些失望,也有一些高兴:女儿大了,有自己的路要走。我知道,我的离开,意味着你的生活失去了一部分,以前你只是成天围着我打转,而我的自私也总以为这是理所当然。我错了,我觉得那时的我很幼稚,你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而你只是一直陪在我身边。我说你应该做自己的事,你说,这就是我的事。
18年,你的白发多了,你的皱纹密了,手越来越干了,不变的是你依然像我刚出生的时候那样,喜忧参半地看待我的人生,而我却从来读不懂你的人生。是包容,是理解,还是仅仅是一个字,(·“—”较妥)爱。
记得我学会煮面条时你欣喜的表情,记得我送你生日礼物时你掩饰不住的泪花,记得小时候你牵着我的手走过初春的林荫小道,还记得在我的病床边你那布满血丝的双眼。
妈妈,我的人生有你赋予的精彩,而你的人生却甘愿接受平淡,我始终读不懂的,那份无私的爱。(·不够通顺)
爱,是雨中你为我撑起的伞。
爱,是冬季里你紧握我冻裂的双手。
爱,是你和我,一起在阳光午后,在林荫中,漫步。
(本文原始得分:50分)
★点评:
初读文章感觉一般,再读觉得有点味道,三读我被感动了。感动我的是文中透露出的母亲对子女的那份爱和“我”的那份真情。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读“母亲”。母亲是一种无薪水的职业,母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母亲每天都在为我们做着许多琐碎的凡事,她们有许多事值得我们去写、去赞。以母亲为题材的作文很多,一般的作文是选择几则材料,平铺直叙,停留在感性的描述上,这样的文章往往缺乏个性,缺乏感动。而这篇作文则不一样,作者以“我”对母亲的认读感受为线索,从我的不同生活时段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小事来诠释母亲及母亲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母爱。这显示了作者选材的精心。在行文结构上,逐层推进,时不时的夹有自己感受性的语句,以此来深化思维,直至文章结尾用呼告和排比的手法,直接抒发感情,提升立意。母亲的形象是随着行文的展开逐渐丰满起来的,我的感受也是随着行文的发展而逐渐强烈起来的。另外,详略结合的叙述方法扩张了本文的容量,灵活多变的句式承载了作者真挚的情感。
作文不仅需要我们的写作者具有感性地叙述或描述事件与事物的能力,还需要我们具有理性地思考和智性地提升事件或事物的本质的本领。比如叙述时能否在叙述到亮点时就此打住,作适当的抒情与理性的思考。说到底就是我们的作文能否将诗、思放在生活与思想这个点上作深度的思考。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无论是叙还是议,往往是平面的、肤浅的,作文的思想性就不能深刻丰富,情感的表达也不会真挚生动。即使文中有抒情,那情也是虚伪的;即使是客观地表现了生活,那也是没有深度的。本文则避免了这个问题,基本上做到了诗、思的结合。
但文章也有明显的硬伤,文中有错别字和错用的标点,有个别句子表达不正确。这些可能是笔误,但若按优秀作文的要求来看,显然是不允许的,应尽量避免。
本文判50分是适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