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热红外遥感的热环境区划研究

2008-04-26杨金香毕思文程学丰

关键词:格尔木亚东区划

杨金香 毕思文 程学丰

摘 要: 青藏高原的热环境的变化,不仅对我国,对亚洲乃至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均具有 极为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和演变。用亚东-格尔木- 锡铁山走 廊域的地学剖面实测温度数据和青藏高原MODIS遥感影像数据,研究分析了该走廊域的热环 境特征。研究表明,在研究区域内热环境分布具有明显的南北条带性:西北部的温度 偏低,东南部次之,中东部温度最高。

关键词:热红外遥感;亚东-格尔木-锡铁山;热环境;区划

中图分类号:X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98(2008)03-0001-04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地形最复杂的高原[1],具有清澈透明的大气层,高原 的气 温接近植物生长发育的临界点,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其微小变化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类型 、分布及其环境的巨大变化。而且高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在全球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位 于全球两大季风系统(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交汇区,是亚洲季风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对 中国及亚洲季风区的其它国家的环境影响极大,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 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持续碰撞, 高原的持续隆升, 引起了地下温度场的变化, 影 响了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形式, 导致高原的热环境发生显著的变化。 因此, 青藏高原的热环 境的 变化, 不但对我国, 而且亚洲乃至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直接影响 着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和演变[1]。

1 研究区范围

研究区位于亚东-格尔木-锡铁山地学剖面[2],南起西藏亚东,往北经拉萨、当 雄、安多、进入青海省经唐古拉山口、沱沱河、昆仑山口以及格尔木市,北至青海省柴达木 盆地锡铁山,全长约1 400 km,走向NNE-SSW,走廊域宽100 km (见图1)。

2 数据处理

2.1 青藏高原地质剖面地温测量数据

地质剖面温度的实测是从2001年8月24日开始, 到2001年9月10日止; 以亚东为起点, 沿 青藏公路布点, 至格尔木到锡铁山, 全长约1 400 km; 实地观测了75个探孔 的剖面温度,钻孔测温方法采用长1.2 m, 直径5 cm的洛阳铲作 为钻具, JM22便携式数字温度计测温。 该仪器获取数据的准确度为±0.2% ℃ , 精度为0.1 ℃, 完全满足测试要求。 测点分别设置在: 地表100 cm、 地表0 cm、 地下-20 cm、 -40 cm、 -60 cm、 -80 cm、-100 cm、-120 cm 8个 层面 (见图2) 。

从图2中可以看出,虽然亚东-格尔木-锡铁山沿线的地-气温度变化比较大,但从整体分 析,地表0cm的温度与地表100 cm的温度的波动趋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最高值 均出现在格尔木-西大滩一带,最小值出现在五道梁附近。而地下-20 cm~- 120 cm的剖面温度的波动 趋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北部锡铁山—唐古拉山即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羌塘地块,剖 面温度最低,且由北向南剖面温度依次降低;南部浪卡子-亚东剖面即喜马拉雅地块体温度 次之;中部拉萨-冈底斯地块剖面温度最高。其中在地震带附近和格尔基村附近温度最低, 出现冷异常;在曲水附近温度陡增,出现热异常,即怒江-班公湖缝合带出现热异常。

(1) 数据的选取 本次研究选取2001-09-09-10两幅青藏高原的MODIS影像。MODIS有 36个通道,其中通道 1~19和通道26分布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其他16个通道都分布在3~18 μm 的热红外波段。选取31通道(10.780~11.280 μm)和32通道(11.770~12.27 0 μm)的辐射数据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源。

(2) MODIS数据的热辐射量计算 利用定标数据—通道的比例系数(radiance-scales )和通道的偏移量(radianc-offse ts),将MODIS每个通道的计数值N(SIB,T,FS)换算为物理量。MODIS 1B数据中的每个通道 都是16位的整数储存,在红外通道经定标换算后就获得光谱辐射亮度L(LB,T,FS)。运算关 系式如下:

LB =radiance-scaleB (N-radiance-offsetB)

radiance-scaleB,radiance-offsetB的值可在相应波段数据集的属性域中获得或者利 用Explore Inspector获得,使用的软件是ENVI4.0。

(3) 遥感影像的几何纠正、镶嵌、剪裁 利用ENVI软件的强大图像处理功能,对数据源进 行几何纠正、镶嵌。并选取N26.3°~N38.25°、E88.62°~E99.69°(包含亚东—格尔木 -锡铁山长约1 400 km,宽约100 km,走向NNE-SSW的走廊域), 长约1 300 km,宽约1 036 km的长方形区域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剪 裁(见图3)。

(4) 遥感图像热信息的提取 利用ENVI的波段运算功能,以普朗克方程为基础,进行遥感影像热信息的提取,将光谱 辐射亮度变为辐射等效亮温(见图4)。

3 热环境区划

3.1 遥感影像亮温分析

为了对影像进行有效的区划,首先需要对影像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亮温值的范围及其分布特 征。经过运算、转换得到的辐射等效亮温影像,其计数值代表亮温值,单位为K。

研究区域内亮温值的范围为208.82~316.717 K。其中亮温值<2 73 K(即0 ℃)的区域, 占整个研究区域的44.81%(其中亮温值 在208 ~220 K之间的区域, 仅占整个研究区域的0.014%); 介 于273~300 K之间的,占整个研究区域的51.84%;>300 K的占整个研究区域的3 .53%。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将影像上的亮温值以10 K单位分为10个等级(除第一 等级外),即208~220 K,220~230 K,230~240 K ,240~250 K,250~260 K,260~270 K,270~280 K,290~300 K,300~310 K,310~320 K ,并以不同颜色表示,结果如图5所示。

从区划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研究区域内,温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西北部的温度偏低, 即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羌塘地块,平均温度在0 ℃以下;东南部次之, 即喜马拉雅地体,平均温度在0 ~23 ℃;中东部温度最高,即 拉萨-冈底斯地块,在23 ℃以上。其中,位于N29°E91°左右存在热异常,即 怒江—班公湖缝合带存在热异常。这与地面实测剖面温度结果相一致,也与毕思文、延昊等 人[2]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说明此区划结果可信。

4 结论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研究区域内,热环境分布具有明显的南北条带性, 即西北部的温度偏低,即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羌塘地块,平均温度在0 ℃以下;东南部次之,即喜马拉雅地体,平均温度在0 ~23 ℃ ;中东部温度最高,即拉萨-冈底斯地块,在23 ℃以上。其中,位于N29°E91 °左右存在热异常,即怒江—班公湖缝合带存在热异常,与地面实测剖面温度结果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朱克云, 段廷扬, 潘永.青藏高原热状况特征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20 01,23(4):252-257.

[2] 毕思文, 延昊, 王长耀.青藏高原雅江缝合带及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热红外遥 感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6,36(S):104-108.

[3] 江灏,王可丽.青藏高原地表热状况的卫星资料分析[J].高原气象,2000 ,19(3):323-329.

[4] 冯松,姚檀栋,江灏,等.青藏高原近600年的温度变化[J].高原气象,2001 ,20(1):105-108.

[5] 王绍令,丁永建,赵林,等.青藏高原局地因素对近地表层地温的影响[J]. 高原气象,2002,21(1):85-89.

[6] 张元生,郭晓,张小美,等.应用静止卫星热红外遥感亮温资料反演地表温度的 方法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4,26(2):113-116.

[7] 李栋梁,李维京,魏丽,等.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及其异常的诊断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3,8(1):71-83.

(责任编辑:宋晓梅)

猜你喜欢

格尔木亚东区划
“昆仑山·守护水之源”环保公益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启动
林芝市雷电风险区划
BLOW-UP PHENOMENA FOR A CLASS OF GENERALIZED DOUBLE DISPERSION EQUATIONS∗
基于“三线一单”的环境功能区划实证研究
川渝传统民居区划的环境蕴意
青海西宁兰州格尔木往来更畅通
点击反证法
中天光伏支架助力国电格尔木三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
格尔木站编组场的现代化管理浅议
基于GIS的陕西省烤烟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