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自主探究机制探讨

2008-04-08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2期
关键词:个性发展自主探究语文课堂

薛 彬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了语文教师新的挑战和机遇,给了学生新的平台和发展。正确处理好教师与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能很大程度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运用“选择机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创设“参与机制”,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师生“协同机制”,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注重“自主学习、发展个性”的语文教学策略,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实践中获得个性发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语文课堂;自主探究;个性发展

叶圣陶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就语文教学而言,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的训练能做到这两点乃教学之成功。”而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教师要我学,我不得不学”为“教师点拨我学,我自己尝试去学”。现代认知心理学表明,人对外界的刺激有高度的选择和加工能力,进入头脑中的知识,不仅仅是量的积累,而且也是质的变化,即“内化”过程。因此新课程改革提出自主探究学习,意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发展学生个性。要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贯彻“自主学习、长效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即利用选择机制、参与机制和师生协同机制,来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习得机会,共同提高学习效率。

一、运用“选择机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选择机制,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学习重点、作业的选择等方面。过去这些选择的权力都是老师掌握的,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教学进度,都是老师根据教参课前事先设计的,却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程度,甚至把个别学生提出的老师事先没有设计的问题,当作无理取闹而压制。作业难易度的选择,学生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全班学生必须按统一要求完成作业,不管学生的个性差异,好学生吃不饱,一般学生吃不了,造成语文作业的潦草应付,起不到练习的作用。它不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老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适当地在备课或上课时根据学生的选择意愿来安排教学内容、进度和难点,恰当引进一些时文、古诗文进行阅读,引进时代的活水,让学生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的权力,这对注重个体实践的语文课程学习来说是有必要,也是可行的。只要他们能自主地学习,就能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感,培养能力,也能使语文学习真正富有个性,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同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取舍,选准精讲的内容。通过精讲使学生当堂领会教材中最重要的语文知识,并能在教师讲解以后,巩固所学知识,以得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认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对有些知识点,常常只停留在“知其然”这个层面,作答很难到点子上。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抓住这些“答的疑点”,切入进去深究不放,直到学生“知其所以然”。如教《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时,学生对于“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这句话,往往不经意。设疑讨论,学生总是草草作答:此句交代了写诗的环境。实际上这句话揭示了作者动情写诗的背景。牢房阴冷,铁窗临风,大雪飞舞,诗人因冷而思暖,睹雪而思人,这句诗定下了讴歌大堰河的感情基调,总领全诗,引出一系列“大堰河爱我,我也爱她的往事”。让学生把握这个感情的“支撑点”,通过冷暖对比的具体环境,与诗人一道亲身感受大堰河伟大的母爱,从而使他们“鸟瞰式”地领会诗人对主人公的深切的情感。

二、创设“参与机制”,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讲究实践、重在悟性的习得过程,自己不去认真研读,不用心体验,不在实践中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是无法真正提高语言学习能力的。因此,必须让学生在课堂这个集体活动的空间里,充分展开自主学习的活动,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语言学习运用的能力。而教师则是利用教材创设情景氛围,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解疑释难。

(一)教师一定要保证让学生读通课文的时间。我们在上一篇课文的时候要花一定时间读课文、查资料、反复思考,才有一点头绪。而在课堂上,只让学生读几分钟,就开始讨论课文,效果能大吗?学生连课文大致内容还没梳理清楚,怎么让学生讨论呢?许多同学听了一节课后仍然云里雾里,其关键是他自己没有读。我们要把训练学生自己读课文当作主要任务来抓,指导学生怎么读课文、怎样速读、默读、跳读、一目十行抓住关键。

(二)上课时,老师应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敢于提出问题,这种质疑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能否发现有质量的问题是阅读能力的体现。我们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氛围,让学生充分提问,教师一定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用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推动教学进程,这样每堂课就能让学生有所得,让学生尝到思维的乐趣。

(三)课堂中学生阅读时提出问题,老师不要马上回答,而应该像孔子的启发式教育那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问题关键,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去尝试回答,让学生明白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在尝试回答中,就能训练思维、取得效果。让学生尝试回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学生回答同学的问题,也可以让部分同学走上讲台,开展自主学习,交流学习体会。在有了收获体验之后,要让学生自己去小结归纳,使之成为学生以后继续学习的基础。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思路,文言文的字词句等基本语法知识,写作的经验体会,要随时反思小结归纳,让它上升为经验。教师可以组织交流,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受到启发,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老师引导学生小结归纳要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正确找到努力的方向,而不能流于形式。

三、师生“协同机制”,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在课堂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充满着偶然性和随机性。学生真正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一定会出现许多事前预想不到的问题,教师上课时必须依据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善待学生,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情感或观点,有道理的,给予赞赏和肯定;不正确的,决不批评、嘲笑,常常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感受,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敢说、乐于学习,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一位在加拿大读书的华侨子女说,那里的师生关系完全是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老师虚心接受学生的挑战,激发学生最大限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都是课堂的主角。这是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不被削弱的基本保证。课堂教学师生协同机制的形成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控上。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在家里的自由学习,可以随心所欲。因此,还要有统一的目标。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师生才能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只有广大学生能自主自由发展,才会感到语文学习是人生的一大乐趣,而不是苦事累事。自主学习、发展个性的语文教学策略,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在自主学习的实践中获得个性发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个性发展自主探究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