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李强在全省党史系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8-03-30
30年前,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从此,改革开放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工作最鲜明的主题,成为我们时代发展最鲜明的特点。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通过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步伐,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我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发先行之地。浙江30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是全省人民弘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内容的浙江精神、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诗篇。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开拓进取、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路子。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围绕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在经济建设上,浙江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发展成为一个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经济大省,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和稳定性逐步提高,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政治建设上,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扎实推动“法治浙江”建设各项工作,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在文化建设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正在深入推进。在社会建设上,着眼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形成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的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工作格局。在党的建设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认真总结浙江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方面所作的积极探索,深刻思考浙江改革开放30年形成的历史经验,不仅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需要,也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浙江改革开放30年的生动实践,可以给我们许多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1、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这个法宝。思想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联系浙江实际,回顾30年发展历程,我们真切感到: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营造发展环境、形成发展合力、加快发展步伐。可以说,我省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但应看到,实践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无止境。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力求以解放思想的新成果,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飞跃。
2、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30年来,我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改革开放之初,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城乡集体经济,大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让人民群众成为勇于创业创新的市场主体。同时,坚持“省管县”财政体制,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90年代以后,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践表明,始终扭住经济发展不动摇,这是我省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一条重要经验。
3、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们党的重要执政理念。我理解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发展为了人民。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每年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10个方面的实事。像去年省级财政新增部分的三分之二投向了民生,使广大群众得到了许多实惠。二是发展依靠人民。回顾过去30年,我省没有五十年代国家的重大投资,没有八十年代特殊的优惠政策,也没有丰厚的自然资源,但为什么能够迅速成长为经济大省?究其原因,靠的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靠的是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靠的是浙江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开拓创新。全省人民大力发扬吃苦耐劳、敢为人先、不等不靠的精神,千家万户办企业、千辛万苦搞经营、千山万水闯市场、千方百计创新业,从而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可以说,浙江的发展具有着眼于民生、植根于民力、有赖于民资、源自于民为的鲜明特征。
4、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这个动力。勇于改革、善于创新是浙江人的文化秉赋,也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省委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把中央精神和浙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市场取向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据有关资料,我省有27个方面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其中,经济领域7项,包括率先出台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率先推行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革、率先推进商品市场建设和改革、率先探索排污权总量控制和交易制度改革等。社会领域11项,包括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大社保体系、率先建立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制度、率先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制度、率先推行文化体制改革等。农村领域4项,包括率先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率先建立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障制度等。政府领域5项,包括率先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率先开展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试点、率先建立化解乡镇债务激励约束机制等。正是这些改革创新举措,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5、必须始终坚持维护稳定这个前提。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始终把维护稳定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作出了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确保治安状况良好、确保经济运行稳健、确保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确保社会公共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平安”目标。近年来,省委常委会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社会稳定形势分析会,研究部署有关工作。2007年,全省信访总量、群体性事件、刑事发案、安全生产事故等衡量社会稳定的主要指标实现了“零增长”目标。总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6、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加强党的领导,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省委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比如,我省一些地方较早实行了党代会常任制,开展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在新社会阶层发展党员试点工作,实行党委全委会票决重要干部等。再比如,省委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来抓。80年代,省委积极推进干部“四化”,大力培养和起用了一大批年轻干部。90年代,省委着眼于造就跨世纪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促进干部干净干事。进入新世纪后,省委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明确提出“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的要求,特别是2007年,通过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和“百名书记蹲点调研”以及“走进矛盾、破解难题”等活动,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省委在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相继作出了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全面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总体部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在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实践中,不断开创浙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新局面。
党史工作是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事业。只有重视党史工作,才能更好地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创造“明天”。各级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和优势,认真研究总结我们党走过的辉煌历程,尤其要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巨大成就、成功经验和前进方向,进一步发挥党史对于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领导决策的资政作用、凝聚人心的教育引导作用,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