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号的希望之旅
2008-03-29蔡如鹏
蔡如鹏
日本研发的“希望”号实验舱和加拿大研发的机器人德克斯特进驻太空,标志着国际空间站项目进入一个新阶段
3月12日4时28分,一曲悦耳的钢琴爵士乐在“奋进”号航天飞机中响起,是美国儿童圣诞歌曲《莱纳斯与露西姐弟》——它是机组成员起床的闹铃。
“早上好,休斯敦。我喜欢这首歌。”宇航员迈克尔•福尔曼说,“昨天的飞行让人兴奋。我期待着今天的旅行。”此时“奋进”号正飞往国际空间站。14个小时前,它从美国休斯敦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今天它将迎来此次太空之旅的首个全天飞行日。
首次进入太空的福尔曼接下来所面临的任务并不轻松,而且还有些令人担忧——一块神秘的碎片似乎在“奋进”号起飞时击中了它的前端。
起飞时被碎片击中?
“奋进”号是在美国东部时间11日凌晨2时28分(北京时间14时28分)升空的。之所以在以往很少选择的夜晚发射,美国约翰逊宇航中心发言人詹姆斯•哈茨菲尔德说:“所有任务的时间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发射时间决定的。反过来,发射时间又取决于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包括飞行轨道的选择。”
但夜晚发射也会带来一些麻烦。比如,黑暗中很难发现是否有物体在发射过程中击中航天飞机。2003年,失事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正是因为在起飞时外部燃料箱表面脱落的一块泡沫材料击中了机身热保护系统,导致整个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时解体。
NASA的工作人员通过录像发现,在起飞后10秒左右,“奋进”号的头部似乎被一个不明物体击中。地面飞行指挥官迈克•摩西在看到碎片的录像后说:“看起来碎片似乎来自外部,现在还说不准它是否真正击中了航天飞机。”
摩西表示,他说专家会对此进行详尽的分析。他还说,如果碎片真的在发射10秒钟后击中“奋进”号前端,那也不会对航天飞机造成多大损害,因为在那个时候航天飞机的飞行速度相对较慢。
在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前,“奋进”号机组指令长多米尼克•戈雷操纵航天飞机作了一个360度的旋转,以便空间站上的宇航员能用高聚焦相机对“奋进”号进行全身拍照。这是自“哥伦比亚”号失事后,NASA做出的安全新规定,主要目的是检查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时是否受损,尤其是腹部隔热板部位。
拍摄的“奋进”号各部位照片约300张,由地面人员逐一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奋进”号还是受了一些“轻伤”。工作人员认为,“奋进”号点火起飞9到10秒后,头部可能撞上一只鸟。根据目前资料尚无法判断航天飞机在何种程度上受损,只能等待进一步检查结果。
不过,总的来说,“奋进”号没有出现大碍。地面负责人勒罗伊•凯恩说:“没有我们担心的事情出现。”
“国际化”的日本实验舱
按照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的计划,2008年他们将实施6次以国际空间站建设为目的的航天飞机飞行任务,这次“奋进”号飞行是第二次。
此前,“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欧洲航天局的“哥伦布”实验舱和法国宇航员利奥波德•艾哈茨送上空间站,并于2月20日成功返回地球。
“奋进”号此次飞行最重要的任务,是为运送并安装日本研发的“希望”号实验舱和加拿大研发的机器人。“希望”号实验舱主要进行太空微重力研究,它旨在为更外层太空的探索开辟一个崭新的阶段。在16天的太空旅程中,7名宇航员计划将进行5次太空行走,总作业时间30小时左右。飞行时间和太空行走次数,均将创下航天飞机单次飞行的新纪录。
在“奋进”号的7名机组成员中,有一位来自日本的宇航员土井隆雄。他将护送日本的“希望”号实验舱的第一部分进入太空。
“希望”号实验舱是日本首个载人航天设施,最多可容纳4人。它由舱内保管室、舱内实验室、舱外实验平台、舱外集装架、机械臂和通信系统6大部分组成。按照计划,“希望”号实验舱部件由美国航天飞机分3次运往国际空间站,并在太空完成组装。此次,实验舱的第一部分——保管室先期运往国际空间站。
“能护送保管室到太空,我感到非常自豪。”土井隆雄说,“一些人已经为这个项目工作了25年,这真是太令人难以置信了。”舱内保管室主要作为保管仓库使用,室内有实验设备、维修工具、实验材料以及万一仪器出现故障时供替换的设备,重4.2吨,長3.9米,直径4.4米。
这次,“希望”号第一部分随“奋进”号抵达后,会暂时被安置在国际空间站的一个临时区域。直到今年4月,“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它的主体部分送往太空后,才会一起安装。等实验舱的三部分都安装好之后,“希望”号将与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的实验舱一起组成国际空间站的研究中心。作为日本对国际空间站最重要的贡献,“希望”号将会成为空间站最大的实验舱。日本迄今已为空间站出资100亿美元。
“希望”号将要进行的一些实验主要集中在医学、生物学、生物技术和通信领域。这些实验被认为是今后的探月甚至人类登陆火星任务的关键准备步骤。
国际空间站虽说有16个国家参与,但过去一直是美国和俄罗斯唱主角。上个月,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把欧洲建造的“哥伦布”实验舱送上站,这次是日本的“希望”号。至此,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等主要参与国都真正加入了空间站。
土井隆雄将是第一个进入新实验舱的宇航员。他说:“随着‘希望号的升空,国际空间站也将真正开始‘国际化。”
超强机器人走进太空
喜爱看科幻小说的人都知道,一艘长期运行的强大太空船一定要有机器人。这次,国际空间站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机器人——德克斯特。
德克斯特来自英文单词“灵巧”,它是一个加拿大制造的人形机器,臂长约3.4米,肩宽约2.4米,高约3.7米,重约1550公斤,没有腿也没有脸。德克斯特价值2亿多美元,是加拿大为国际空间站研制的移动支撑系统的最后一部分。整个移动支撑系统耗资包括3个部分,另两个分别是可以沿着空间站外轨道移动的基座和20多米长的卡南达姆2号机械臂,总耗资高达14亿美元。卡南达姆2号和德克斯特可以直接连在基座上,在空间站附近运动;德克斯特也可以连接到卡南达姆2号上,延伸到更远的地方。
“奋进”号机组成员此次飞行任务有5次太空行走,而其中的3次将安装机器人德克斯特。安装好之后,它可以接收机组人员或者地控人员的命令,进行太空行走。
加拿大太空总署负责德克斯特项目的技术主管丹尼尔•雷说:“这是个适于操作的机器人,它超越了今天所有太空机器人技术的极限。”德克斯特可以完成数百项任务,包括一些目前只有由人才能完成的精细任务。德克斯特还可以移动小型设备,比如实验箱、电池,或是更换陈旧或受损的部件。丹尼尔•雷说,一旦操作者习惯了使用这种机器人,宇航员每年可以减少6到12次舱外活动。
德克斯特两只长臂像猿臂一样,每只有7个关节,伸展开有3.8米长。德克斯特功能强大的秘密,就在于手臂上的7个关节,它们可以使机器人能够活动自如。手臂末端的“手掌”装有传感器,可以感知力度。它的“手掌”像一把钳子,装配有扳手、照相机和照明灯。不过,它每次只能使用一只手工作,避免“坐立”不稳或两只手打架。
丹尼尔•雷说,这种机器人仅受所携带的工具的限制,目前只有4种工具可以使用。工程师们正在研制其他的工具,以使其具备更强大的功能。2003年的“哥伦比亚”号灾难后,NASA曾考虑派德克斯特去修复哈勃望远镜。
即将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理查德•利纳汉说,组装这个庞大的机器人,对他来说将是这次太空任务最大的亮点。“一旦人们习惯了德克斯特,它将完成更多任务。”丹尼尔•雷说:“这只是个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