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G给我的思考
2008-03-26
PPG是中国全棉男性衬衣直销的开创者,它的商业模式正被无数后来者所模仿。
然而,最近有传言称,它的资金链出现了断裂。同时,它与代工企业发生质量纠纷的事也被炒得沸沸扬扬。
朋友们听说我要去PPG总部访问,第一句话就是,“听说这个企业运作不行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那是一个初春的下午,我来到位于上海青浦开发区的PPG总部,这里非常偏僻,围墙外面是农田。这是一个二层楼的建筑,除了地板是新铺设的外,其他的基本上没有装修。总之,办公区给我的印象就是:干净但家徒四壁。
接待我们的人说,PPG只有30多名员工,是典型的轻公司。它没有工厂,就连300多人的呼叫中心和密布全国的快递等,都全部外包给专业公司。在不远处一个巨大的仓库里面,我看到了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电脑绝对是我们记者编辑早就不用的淘汰货。但令我们惊讶的是,管理却是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据介绍,PPG目前每天约销售一万件衬衣,已经引进8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2007年销售额近8亿元,今年的销售额预计达到20个亿,打算今年底明年初在海外上市。
晚上,我见到了PPG创始人李亮先生。白白净净的他是个地道的上海人,精明干练。他初中时去美国,大学毕业后,在美国做过直销工作,并在互联网领域赚取了第一桶金。他坦率地告诉我,把衬衣做精细,把价格降下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在中国一定有很大的市场。但需要多少资金才能把这个蛋糕做到理想的地步,创业之初心里没有底,只是试探着在做,因为最早的时候,公司曾经找过5家风投,它们均不看好这个项目。直到我们做起来了,风投才跟进。当然,现在我们对这个产业已经胸有成竹。
受过美式教育的李亮讲话非常直接,他说,“现在很多人学PPG模式,我并不看好,因为PPG是不可复制的。”他告诉我,“PPG模式在借鉴美国目录销售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痛苦的思考并结合中国特色而形成,不是轻易就能获得。现在想进入这个行业,门槛已经很高,PPG去年光广告费就花掉了几个亿。”
谈到PPG的未来,李亮的眼睛特别有神。也许是他的团队给了他更多的底气——他的COO、CMO、CFO、CIO都是从世界知名的专业公司挖来的。日常管理,李亮更多的只是出想法和创意,因此就有更多时间享受香车美酒和豪华游艇。
现在PPG最怕的就是别人说他们资金链断裂,因为这会影响公司上下游的合作。言谈之间,李亮显得有些激动,“我们的资金会有问题吗?”3000万美元风投刚刚到账。近半年我们没有投放广告是因为战略调整,而不是其他问题。
李亮所讲的,我基本上持肯定态度,因为忙碌的呼叫中心在不断接收新订单,PPG的品牌优势经过近三年的沉淀,开始发挥威力。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这家公司生产的衬衣,其质量在同行中算得上是佼佼者。即使说盈利不好,但在风投的支撑下,资金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资料显示,近两年来,全国冒出近2000家同类公司,说明这一市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PPG开创了这个领域的“蓝海”。就这一点,我对李亮先生的见地和胆识非常钦佩,尤其是他对中国服装和媒体的透彻认识。不过,我同时也觉得,PPG的商业模式其实很简单,论资金或其他的,谁也不能说自己就是绝对的老大,高人一等,关键是看谁能把细节做好,最完美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未来谁能成为这个产业真正的老大,现在还不好说。
写这个随笔之前,我和IT界不同层次的人士通了电话,其中有几个已经是PPG的客户,他们对这个品牌的性价比给予了很充分的肯定。但也有一个朋友说,PPG的衬衣上有时还有一些线头没有去掉,需要再加工一次。
“去掉这些线头真的很难吗?”朋友在电话里反问我一句。我答不上来,我只知道,这件事做好了,对PPG来说,绝对是一次品牌的重要提升。
前方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