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归之于零
2008-03-25蒋光宇
蒋光宇
1920年,在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小女孩出生了,取名叫沙莉。她逐渐懂事之后,知道自己与其他孩子的身世不一样:没有爸爸,是个私生子。
沙莉时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听到冷言冷语:“这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有人甚至说她是“孽种”。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她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郁郁寡欢,越来越逃避现实。
沙莉13岁那年,镇上来了一个牧师。她听大人议论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牧师。她特别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一到礼拜天便跟着父母,手牵手地走进教堂。她时常躲在远处,看着镇上的人们有说有笑地从教堂里走出来。她只能通过教堂的神圣钟声和人们的面部神情,猜想教堂里是什么样子,以及人们在里面干什么。
有一天,沙莉终于鼓足了勇气,等人们全都进入教堂之后,便偷偷地溜了进去,躲在最后面倾听。
牧师说:“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成功了,并不代表未来就一定还会成功;过去失败了,也不代表未来就一定失败。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只能代表过去,未来是由现在决定的。一个人现在干什么,选择什么,就决定了未来是什么!失败的人不要气馁,成功的人也不要骄傲。人生的过程中,失败和成功都不是最终的结果,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果。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永远成功的人,也不会有永远失败的人。”
牧师的话,征服了沙莉的心。有了第一次倾听以后,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因为懦弱、胆怯、自卑,她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进教堂,所以每次听一会儿就迅速离开教堂。
有一次,沙莉听得入了迷。她全神贯注,竟然忘记听了多久,直到教堂的钟声敲响时才猛然惊醒。率先离开教堂的人们,堵住了她想迅速逃离的出路。她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无奈地低着头,随波逐流地慢慢向外移动。
突然,一只大手搭在她的肩上。她惊慌地顺着这只手臂往上看,原来是牧师。
牧师面带慈祥的笑容,和蔼地问:“你是谁家的孩子?”
这是沙莉十多年来最害怕问到的一句话。她低下头,无言以对,感到无地自容。身边没有离去的人们也都围了过来。
善解人意的牧师抚摸着沙莉的头发说:“噢,我知道了,我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你是上帝的孩子。”
随后,牧师对她说,也是故意让周围的人都听到:“这里所有的人和你一样,都是上帝的孩子。过去不等于未来,不论过去怎么不幸,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对未来充满信心。孩子,现在就要做出决定,努力做你想做的人。你要知道,人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儿来,而是你要到哪儿去。只要你对未来充满信心,现在就会充满力量。不论你过去怎样,那都已经过去了。只要你调整心态,明确目标,乐观积极地去争取,那么成功就一定会属于你。”
牧师的话音刚落,周围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尽管没有人多说一句话,但这掌声就是理解,就是歉意,就是认可,就是欢迎!
牧师的话改变了沙莉的人生。她变得越来越乐观,越来越开朗,越来越积极,越来越进取。
在沙莉40岁那年,她荣任了美国田纳西州州长。后来,她弃政从商,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公司总裁,成为全球赫赫有名的成功人物。在67岁那年,她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攀登巅峰》。在这本书的扉页上,她给读者写下了这样的话:
过去不等于未来。因为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因为过去是回忆漫步的领地,未来是梦想驰骋的舞台。过去,不管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不要太在意。未来,才最值得关注。只有面向未来,才能勇往直前。为了未来,为了攀登巅峰,请记住: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素,过去归之于零。
(潇湘无极摘自2008年1月10日《扬子晚报》)
送你一杯茶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所忧虑的,70%是已经过去的陈年往事,20%是与自己无关的事,10%才是与现在和将来切身相关的事。试想,如果一个人花费70%的精力和过去纠缠不已,那么,他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全力以赴地计划今天和设计未来。让“过去归之于零”,因为过去是回忆漫步的领地,而未来才是梦想驰骋的舞台。请再一次聆听这首老歌:“别再徘徊沉寂的心灵/别再留恋过去的旧梦/大地迎春雷/抛开你满腹的忧虑/缤纷的彩虹等着你”,让我们勇往直前,攀登巅峰!(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