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心者,吕楠

2008-03-15郑廷鑫

南方人物周刊 2008年8期
关键词:教徒精神病院精神病人

郑廷鑫

1989年,27岁的记者吕梢辞去在杂志社的工作,背起借来的相机,怀揣朋友资助的3000元钱,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

在15年的时间里,吕楠完成了自己的“三部曲”——《被人遗忘的人·中同精神病人的生存状况》、《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和《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这三部作品“仿佛象征了人类今天的精神状况,象征了吕楠期望的人类伟大精神的复归。”(栗宪庭语)

走过全国各地38家精神病院和一些患者的家庭,“在拍完第一家精神病院之后,我的心里就没有‘精神病人这个概念了精神病人其实就是正常人,不发病,他们很正常发病之后,只要吃一些药就能控制,药也不贵,不过要坚持吃。那些始终不能控制病情的往往是因为家里太穷,吃不起药。”

习惯了精神病院的生活后,现实的生活反而让他觉得不适应。“精神病院里的人特别地安静,看上去很正常的。反倒是外面的世界吵吵闹闹,看上去更像是不正常的地方。”

精神病人系列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在教堂里拍的,由此,他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自己的第二系列作品:农村的天主教徒。

没有教堂里任何庄严仪式的镜头,整系列里只有一个残破教堂的空镜头,吕楠更关注的是仪式之外的天主教徒的生活,他们是如何实践基督教所说的“爱”的教义。然而,要获得这些心地善良但对外人存有戒备之心的教徒的信任并不容易。一开始,他们会认为吕楠是被派来监督他们生活的;之后,又因为吕楠的非教徒身份而排斥他。吕楠就用《圣经》里上帝的教诲来说服他们。到最后,有教徒跟他说:你讲《圣经》比神父讲得好。

在拍天主教时,他拍了一些教徒劳动的片子,但总不满意。于是,他要在下一个题目中解决“劳动”的问题,西藏的农民正符合他的要求,因为“在西藏的自然条件之下,不劳动不仅会饿死,而且会发疯;因此,劳动不仅是生存的需要,还是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

从1996年开始,8年时间里,他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半的时间生活在西藏,最多的一次是连续在西藏工作达9个月之久。完整的秋收,他就拍了4次,春播他拍了2次;40多个村子,每个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每天,他几乎都要冒着沙尘暴往返于此。

拍摄之外,他还义务为藏民看病。每次去之前,都要花几千元买药,正是当地买不到的如止痛片、消炎药和胃药的效用,让那些从没接触过现代医学的人们把他当成了“神医”。

有三年的时间,他几乎没给任何人打过电话。除了看病就是阅读。从歌德到艾略特,从柏拉图到托尔斯泰,他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拍着被人遗忘的人群,读着被人遗忘的名著,以至于后来从西藏回到成都,“觉得大街上的人都像鬼一样,涂脂抹粉的很不自然。”

15年里所有的镜头,和15年只有自己心知的艰辛,留下来的,是广东美术馆吕楠摄影展前那五个字的大标题永恒的尺度。

猜你喜欢

教徒精神病院精神病人
祈 祷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新局势下浅谈精神病院绿化养护的重要性及其管理方法
骇图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精神病院的故事
不负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相关问题探讨
艺术天才与精神病人或有遗传关联
“被精神病”之殇
被强送精神病院原告获赔 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