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探秘》(二)凤凰属于什么鸟
2008-03-10山齐
山 齐
凤凰,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为“凤凰”。在《尚书·益稷》篇中就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说法,是说舜在举行盛大祭礼时,排箫奏起《韶乐》,一直演奏了九遍,凤凰才姗姗来迟,可见是个重要角色,非等它降临不可。
凤凰长得什么样呢?据东晋文学家郭璞在《尔雅·释鸟》中介绍,它“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司马迁在《史记·日者列传》中说:“凤凰不与燕雀为群”。可见这绝不是凡鸟。自古以来,凤凰同龙一样,被视为吉祥瑞物,留下了“凤鸣朝阳”(喻贤才生逢其时)、“凤凰于飞”(喻夫妻相亲相爱)、“凤凰来仪”(吉祥之应)等种种说法。有时还把它和龙搭配在一起,形成所谓“龙凤呈祥”。至于以凤凰为图案作摆设、作装饰者,更是比比皆是。凤凰信仰不仅在汉族地区畅行,在少数民族如畲族、仫佬族等地区有“凤凰到家”、“凤凰护蛋”等风俗或娱乐活动,有的把它作为神圣的装饰,或作为大众化的吉祥之物。总之,这个“百鸟之王”在我国有着古老而广泛的影响,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
人们为什么要尊崇凤凰呢?这得从远古人的鸟崇拜说起。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同鸟的关系密切,人与鸟和睦相处,如同朋友。鸟同人一样,喜欢临水而居,偏爱温润的气候,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较好,陆海食物链丰富,是鸟类的栖息之地。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鸟类遗骨看,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有野鸭、雁、鹰、鹈鹕等留鸟和候鸟。它们生有强劲的翅膀,来去自由,不受陆地条件限制,显得无拘无束,这使人类产生了深深的向往和遐想,渐渐对鸟产生了崇拜。《诗经·商颂》有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族就把玄鸟作为本部落的图腾。
从史料记载看,最早和“凤”联系在一起的人是少蟓。
少臁,又作少昊,是传说中东夷族首领,其活动领域在今山东一带。《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之外大壑,少吴之国。”这里气候湿润,食物易得,特别适宜鸟类生长。据统计,在山东蓬莱以北长山诸岛,生活的候鸟多达243种,远古时期当会更多。相传少昊管理部落有方,设有工正、农正、艺正等24种官职,全部以雉鸟、扈鸟等作为官名,在被授予“官职”的鸟类中,有一种鸟叫做“凤”,据说此鸟善知天时,对风的预报特别灵验,而沿海之地风灾频繁,凤鸟的作用更显得重要,人们称它神鸟。在甲骨卜辞中,就有“于帝使风”的记载,把凤鸟看成天帝的使者,视其为“风神”,祈求它多言平安,少报风灾。那么,这种“风神之鸟”是从哪里来的?
凤鸟(即凤凰)既然是神鸟,可是谁也没有见过,于是各自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围绕凤凰的原型展开了争论。
一说凤凰的原型是孔雀。
孔雀,是种体型较大而美丽的鸟。头小尾长,雄鸟体长多在两米以上,羽色绚烂,以翠绿、亮绿、青蓝、紫褐等色为主,带有金属光泽,尾上覆羽延长成屏,上具五色金翠钱纹,开屏时尤为艳丽。雌鸟体形较小,无尾屏,羽毛也较逊色。孔雀多生活在亚热带,在我国仅见于云南省西南部和南部,它们性喜结群活动,多栖于山脚一带溪河沿岸或农田附近,以种子、浆果等为食,是人们很喜欢的观赏鸟类。一些人认为孔雀有“鸡头、蛇颈……五彩色,高六尺许”的外表,符合郭璞讲的凤凰形状的多数特点,与其他鸟类相比,孔雀最接近凤凰。
从出土的陶器清铜器上勾画的凤凰形状看,其体态修长而雅丽,尾羽轻盈且秀媚,作展翅翱翔状。孔雀体长羽美,但其形态臃肿,尾羽宽大,且不善飞翔,两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别。从史料记载看,孔雀最早见之于秦汉典籍,清楚表明在先秦时代的黄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一带没有孔雀,从青海马家窑文化遗址、河南仰韶文化遗址、山东龙山文化遗址等出土文物看,没有一件与孔雀有关,说明黄河上古流域人民尚不认识孔雀,直到秦汉时期,云南等地人民与内地有了来往之后,孔雀才被带到了中原一带。所以,人们错把孔雀当成凤凰,这丝毫不奇怪。
二说凤凰的原型是雉鸡。
雉鸡,即俗称的山鸡、野鸡和锦鸡等。持这种论点的理由是:第一,从体态形貌看,二者比较接近。凤凰的羽毛是“五彩色”,而雉类也是“丰采毛之美丽兮,有五色之名翚”(引见《文选·射雉赋》。此外,二者的头、颈几乎一样,尤其是雉类的尾羽修长而又雅丽,与凤凰尾羽也很相似。第二,从史料记载看,二者比较相像。甲骨卜辞中“凤”字与雉类很接近,说明古人视二者为一类。所以《山海经》称:“说有鸟焉,其状如翚(野鸡,有五彩羽毛),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这里所说的鸾鸟,就是凤凰的别名:“有五彩鸟之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引见《山海经·大荒石经》另据郭沫若先生介绍,战国时期楚国墓中一幅帛画绘有凤凰,其形态与雉鸡十分相似。第三,从求偶的情景看,二者近似。《诗经、小雅、小弁》载:“雉之朝锥,尚求其雌。”雉类单身者很少,多喜择偶而居,而凤凰也是“风侣鸾俦”,形影不离,说明二者的求爱方式、生活习性基本相同,还有,雉类性情善良,也有勇猛精神,且喜欢祥和安宁的环境,这一点也同凤凰极其相似,所以古人把雉鸡作为凤凰的原型。
三说凤凰的原型是鸡。
这里说的鸡指雄鸡。根据有三点:一是出土的商代铜器凤纹有的像鸡。这在今本《山海经·南山经》中也有说明:“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此外,徐整在《正历》中也说:“黄帝之时,以凤为鸡。”这说明凤凰的来源很可能是鸡。二是在传说中也说到凤凰像鸡。唐代僧人释道世写过一部《法苑珠林》,该书卷六十二引《孝子传》说:舜的父亲瞽叟生活可怜,常饿肚子。这晚梦见一只大鸟飞来,形态瑰丽多姿,口含米粒要他充饥,自称名字叫鸡。它表示愿作瞽叟的子孙以尽孝心。老头子异常感动,仔细一看这鸡,原来竟是只凤凰!从这个传说来看,二者的样子差不了多少。三是鸡与凤凰的职能几乎一样。如前所说,凤凰系风神之鸟,其职责司风,是传达有关风的号令。而古代有些部落,也拿鸡毛测风,一般是把鸡毛绑上高竿,名曰“烷”或“倪”,用来测试风的方向和风力大小,也有司风的职能。还有,天明鸡叫,催人早起,形同传达天帝的号令。由这几点来看,鸡与凤凰相似之处最多,因而它应是凤凰的原型。
四说凤凰的原型是鹤。
这种说法出自古本《山海经》。孔颖达疏引《山海经》说:“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五采而文,名曰凤。”此说与今本《山海经》比较,不是把“鸡”误写为“鹤”,因为从唐至宋都是这种写法,显然认为凤凰“其状如鹤”。另在元代伊世珍写的《琅琊记》中,记有鹤化凤凰的故事:姑苏城里有座小桥名日“鹤舞”。相传远在吴时有两鹤在此翩翩起舞,后来飞到金阊门外,化为凤凰隐入云中。此说在《谢氏诗源》中也有记载,可能因为鹤与凤凰外形相差较大,所以附合此说的人很少。
凤凰既为鸟王,也是王权的一种标志,封建统治者也看到了它的作用,并把它拿来送给了自己的后宫。于是“凤”就成了皇后、皇太后的代名词。她们戴的帽子叫作“凤冠”,穿的衣服名曰“凤衣”,坐的车子称为“凤辇”,连死后睡的棺材也名“风棺”,如此等等,名堂不少。
不过,凤凰的用途也不仅限于帝王之家,文人们还巧妙地把凤凰的身体各部位赋予特别意义,使其带上理念色彩,从中感受到教育和启迪。比如葛洪在《抱朴子》中将其作了划分:其首为德,翼为文,背为礼,膺为仁,腹为信。一望而知有浓重的儒家理论色彩。南宋时,有人托春秋时期的师旷写《禽经》,又拿凤凰作文章,在这部书的注中说:“首戴德,颈揭义,背负仁,心抱忠,翼挟信,足履正。”其功用又比葛洪多了一项。后来还有《瑞应图》,更进一步将其扩为:“首戴德,颈揭义,背负仁,心人信,翼候顺,足履正,尾击武。”凤凰身上的每一部位都赋予了深刻含义,怪不得人们对它肃然起敬,认为是祥瑞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