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历险记
2008-03-07刘华
刘 华
一轮明月挂在天空,碧波万顷的稻田中,我们青蛙在此起彼伏地欢唱。今晚,我约了几个好伙伴,一起到对面的那块大稻田里去捉害虫。
身上绿色的迷彩服帮了我们大忙,我们几个像游击队员一样,从高高的禾丛中疾跃而过,溅得水花四射。阿三不光跳得高,歌也唱得好。只见它鼓着两只大眼睛,长舌头一伸再一卷,“扑通”,它捉住一只飞蛾。看得我们几个小伙伴“呱呱”叫起来,一起为它喝彩。
突然远处射来一条雪亮的手电筒光柱,一个黑影伴着“咚咚”的脚步声向这边走来。“啊!捕蛙人!”伙伴们失声惊叫起来,“呱呱!”一个个吓得掉头就逃。可是迟了,那个手持钢叉、打着手电的捕蛙人像魔鬼一样,堵住了我们的路。只见他手起叉落,几个伙伴先后发出惨叫。
这时,雪亮的电筒光一下照在我的身上,我正要钻进水底,忽然觉得背上一阵钻心的疼痛,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
“喔喔喔……”已是黎明时分了。肚子痛得要命,我睁开眼一看,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捕蛙人的木桶。桶外边,捕蛙人正换衣服,准备把我们拎到自由市场上去卖。
“呱呱呱……”耳边传来一片伤心的哭声。阿三,忽然我发现阿三也在木桶里。“完了,我们死定了。”阿三也发现了我,它一边流着泪一边拖着一条受伤的腿,吃力地朝我这边挪过来。阿三的妈妈和四个叔叔都是被捕蛙人抓去的。
我们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这时一个小男孩的脸出现在桶边,他是捕蛙人的儿子。他惊恐地看着桶里我们这几百只青蛙。看了一会儿,他情不自禁地伸出一只手来摸我,我吓得“呱”一声,拼命地往旁边一跳。
他忙缩回手去,回头对他爸爸说:“爸爸,你瞧这些青蛙多可爱,你把它们都放了吧!”
立刻响起粗暴的吼声:“去去去,你小孩子懂什么,快走开。”
小男孩不情愿地站起来。他望望我们,似乎不甘心,“爸爸,那你给我留两只玩,可以吗?”“好好,拿吧。只准拿两只。”捕蛙人不耐烦地说。
小男孩飞快地蹲下来,从我们这群可怜兮兮的小伙伴中,轻轻地捉住我和阿三的腿,朝屋外走去。
走了很远很远,终于来到一块我熟悉的稻田边,他把我们放下,喃喃地说:“去吧,小东西,我只能救出你们两个。”我和阿三噙着感激的泪水,用尽全身的力气“呱呱”地叫了两声,忍着伤痛跳进了稻田中。
特色评析
这是一篇较有特色的习作,它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作者改变了我们作文中经常用的以人为主体的视角,在这篇习作中作者站在青蛙的立场上,用“自述”的方法,以自己一次危险的经历来结构全文。作者立意独特,构思新颖,给人以别开生面的全新之感。
从物的角度,用自述法来写作文能让人感到格外亲切,极易唤起人们的读兴,便于写作主体与阅读客体的沟通,让读者与之产生共鸣。比如这篇文章记述了“自己”去捉害虫,却遭到捕蛙人的迫害,以自己切身的经历来向人们诉说,我们不但认识了青蛙对保护农田所起的特殊作用,我们也认清了捕蛙人的残酷和短视行为,从而树立了我们保护青蛙的信念。
我们在用这种方法来构思作文时要注意文章中自始至终要把“我”当做“物”来写,要把“我”和“物”融为一体,从“物”的角度来思考,用“物”的语言来表达。我们在运用这种方法时还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容易清楚地把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说出来。
(张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