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
2008-02-18公羽
公 羽
姓孔的那个老爷爷站在河边说:“这时间啊,咋就跟这流水一样,一眨巴眼就过去了呢?”一眨巴眼,2007年过去了。
孔丘爷爷说这话,是想让咱们懂得珍惜时间。其实,除了时间,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
一只老虎
前不久,老虎突然成了“大明星”。
去年10月12日,陕西省镇坪县的一位农民对外发表了这张华南虎照片,他声称这是自己在附近的山林里拍摄到的。乖乖,这下可不得了,这个在中国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地方一下子成了全国注目的焦点。为啥?这得从华南虎说起。
华南虎又叫中国虎,全世界只有咱们中国有。不过这“有”字现在得打个问号,因为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到现在,人们再也没见到一只活的野生华南虎,而动物园里圈养的华南虎也只剩下不到70只。
拍虎人一夜成名,探虎人纷至沓来,连当地政府都准备推出“老虎旅游线”了……可是,很多人怀疑这照片是伪造的,专家也无法证明它的真伪,这下可热闹了。
可我就不明白,人们早干吗去了?一查资料,明白了,早先大家都忙着做“打虎英雄”呢。上世纪50年代,华南虎少说还有4000只,没曾想,到了60年代,兴起了一场“打虎运动”,把这“森林之王”基本赶尽杀绝。
前几天电视里有条新闻,另一种中国独有的珍稀濒危动物——海南长臂猿现在只剩下19只了。
你不珍惜,它就变得珍稀!当它们远离我们的时候,我们只有拿着真假莫辨的照片吵架的份了。
一粒大米
你想玩“点鼠标,捐大米”的游戏吗?去年11月,联合国世界粮食署宣布说,一个名叫“免费大米”的网络游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玩这个游戏很简单:进入游戏网站(www.freerice.com),页面上会出现一个英文单词,下面有四个选项,你觉得其中哪个是上面那个词的同义词,就点它一下。如果你猜对了,页面会告诉你回答正确,并提示你,你已经为全世界处于饥饿中的人捐出了10粒大米。
10粒大米?你可能觉得搞笑——10粒大米管什么用?我每天吃饭时掉在桌上的大米都不止10粒,更别提倒进垃圾桶里的了!
可是网站的创办人却告诉我们,这个游戏开通仅一个月,就已经捐出了10亿粒大米!我们从来没有按粒来买过米,这10亿粒大米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通常来说,10粒米差不多是0.2克,10亿粒米就是200000公斤,这些米足够一个人吃800年,或者说,800个人吃一年。
有机会你也去玩玩这个游戏吧,既能学英语,又能做好事。更重要的是,从今天起,珍惜碗里的每一粒米,积少成多,省下来的粮食就可以去帮助吃不饱饭的人们。不用学会动感光波,就能拯救世界,多好!
一名士兵
要说2007年最火的电视剧是哪部,我看,非《士兵突击》莫属。你还没看过?那你真的该去看一看。
去年11月7日,国内著名网站“百度”的首页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人物形象,这是新推出的“首页人物”,荣登第一期的,是一个现实中不存在的人物——许三多,《士兵突击》中的主人公。许三多的“粉丝”上到六七十岁的老爷爷,下到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真可谓“有井水处皆有许粉”。为什么?两个字:感动。
许三多这个农村土孩子,从小窝窝囊囊地长大,当兵的目的只是为了不让父亲再叫他“龟儿子”。临走时,他对父亲说:“爹,我当兵去了,等我回来替你打架。”刚到部队时,他是个笨得掉渣的“孬兵”,一次次被人嘲笑,一次次令人生气,又一次次把自己逼上绝境。在每一次我们为这个傻蛋哈哈大笑或扼腕叹息时,他却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成为“兵王”,成为一名优秀的特种兵。
许三多时刻牢记着“钢七连”的豪言:不抛弃,不放弃。他珍惜每一样事物,珍惜每一次机遇,珍惜与每一个人的相处。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寒假就要来了,如果你还没有看过《士兵突击》的话,我建议你去看一看。
·有人说·
你们一定要把手洗干净,否则不能画画。
近日,《中国青年报》刊文,讲述了一个真实版的“美丽人生”。
二战期间,一名犹太女艺术家弗利德·迪克-布朗德斯被纳粹分子关进了集中营。在那里,她教孩子们画画,她希望在孩子们受折磨的心里还能保留一些美好和希望。即使是在最恶劣的条件下,她仍然要求孩子们洗干净手才能画画。在地下室里,她悄悄地为孩子们举行画展。她想让孩子们尽量感受到,身体被囚禁,精神仍然健康和自由。
二战结束前夕,弗利德和许多犹太人一起被送进了毒气室。在她所在的集中营生活过的1.5万名孩子,只有100多人幸存下来。孩子们的画一直流传到今天,幸存下来的弗利德的学生们说,有一些东西,是邪恶永远无法战胜的。
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在2007年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上,“80后”作家韩寒获得了车手年度总冠军。赛后,他笑称自己可以同时做几件截然不同的事,是“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艾南还只是个小孩子。
——新加坡一名7岁的男孩艾南·塞利斯特·考雷是个“化学神童”,天资过人。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却拒绝录取他,原因是他们认为艾南还小,“如果由于过早将他送入一个令他的能力和想象力受到局限的环境,而使他丧失对于科学的热情,那将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小事记·
都知道有“汉英词典”,但你听说过“津英词典”吗?天津一所外国语学校的几名八年级学生就正在自己编纂一本“津英词典”,全称叫做“天津方言英语词典”。
这个有趣的想法来自一次聊天,这些同学无意中聊到,很多天津方言别说是外国人,就连外地人也听不明白。这时有人提出:能不能将一些方言翻译成英文。如果可以,或许会对那些在奥运会期间来天津的外国运动员或外国游客有帮助。
截至此消息见报时,同学们已经从搜集到的四五百个地道天津方言词语中成功翻译出50多条。下一步,他们打算将能想到的天津方言全都翻译出来,然后再找权威专家订正,编一本真正的“津英词典”出来。
我不敢肯定这本词典一定能派上用场,但这样的创意真的是“酷毙”了,既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又让学习英语变得快乐起来。我看,光一本“津英词典”还不够,还要有“京英词典”、“沪英词典”、“粤英词典”、“杭英词典”……要不,你也来试试?
用手机也会中毒吗?不久前,韩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韩国约有三分之一的高中生每天用手机通话、发短信和下载铃声的次数超过90次以上,而这种“打爆”手机的青少年心理状态处于不安和不快乐,甚至达到“手机中毒症”的“临界点”。
研究分析指出,一些患深度“手机综合征”的学生打手机、发短信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他们平均每10分钟使用手机一次,并不停地确认对方的回话或回信。如对方回复不及时,就会表现出急躁、不安的心理状态。
而另外一项调查结果表明,韩国中学生中67%有手机,其中75%的人没有手机就会感到不安。不久前,韩国媒体报道一名16岁的中学生一个月里发出了4000条短信。更有甚者,一天能发1000条短信。
我想起一则电视广告——一个男子对着自己的手机说:“说到底,还不是你为我服务!”悲哀的是,那些“手机依赖症”患者不幸成了手机的奴隶。其实不光是手机,金钱、电脑、网络……所有这些“身外之物”,我们绝不能让它们踩在我们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