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旧情人》背后的创意故事
2008-01-16胡湘云
故事一
在谈yahoo旧情人之前。必须先谈一件事。
假如这件事没有发生,我想我们可能还是在用传统的思维、传统的媒体、传统的创意去解决客户的问题。
这件事是台湾奥美创意部组织上的创新整合。1年半前,我的部门里增加了几个数字创意人员。他们很年轻, 最大不超过27岁。无须我赘言网络媒体的重要性,我甚至很直接地告诉传统广告的创意人员,谁最后拥抱网络,谁就会最先被淘汰。
刚开始,因为对”网络”知识的陌生和长久以来作业习性使然,他们的反应很被动,一段时间后,好一点,但还是传统广告和传统广告的人对话,想出解决之道后再发展到各个媒体如部落格或是活动网站。这当然是一种可行的作业方式,但总是缺乏一种快感、一种异元素撞击后可能的野火。
直到yahoo搜寻找上奥美。
我们改变了作业惯性。一开始在策略前端,就邀请那几位年轻的网络创意们加入讨论。你可以想象,资深的传统广告人和资浅的网络广告人(以网络经验,那就是资浅的传统广告人和资深的网络广告人了)他们的互动对话。
在策略的判断和节奏上,在网络的经验和想象上,在计算机前和电视机前对话对象的差异上,在虚拟和实境上,在偶尔的鸡同鸭讲上,还有,在年长和年轻上……一个房间里挤满了10几个人,七嘴八舌,进进出出,时而对焦,时而失焦,时而爆笑声起,时而安静胶着。如此进行3个回合。
直到,在这种论辩的场合中不多言的年轻网络创意人员,说起了他个人在网络搜寻上的一个秘密之后。终于天宽路阔起来。
他说,他曾经像侦探般利用搜寻寻找前任女友的近况。此话一出,就像在平静的池塘丢出一颗石头,更多人说出了他们类似的秘密搜寻经验。
于是 ,从前女友到 ‘旧情人” ,这个骚动人心的答案诞生了。
故事二
大多数人使用搜寻,只为寻找一个答案,答案找到了,就会离开。
yahoo搜寻并不想这样定义自己,因为yahoo这个大广场里不仅有搜寻、有拍卖、也有知识、有娱乐,停留越久,就越有新发现。yahoo要人们使用yahoo搜寻进入生活的乐趣之中。
所以,如何增加使用者黏度就成了重要课题。
“你用搜寻做什么?”。这句话应该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交际语吧。
有人搜寻吃喝玩乐、有人寻人、找自己、找回忆,我的同事甚至利用搜寻做面试后信用调查,不管你寻找什么,你总会在搜寻的过程里发现你意想不到的事、甚至找到你记忆深处早已遗忘的人。
正如之前所述,在众多搜寻的经验里,那个网络年轻创意人搜寻他的旧情人。”旧情人”这3个字,拥有这世界绝大多数人秘而不宣的经验,勾起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酸楚的记忆,它拥有人性里好奇探究的张力,也提供了一个戏剧性、延伸度极高的创意平台。一个创意点是否独特而富渲染力,你的心跳会告诉你。
我们随手捻来就有超过一打关于旧爱的故事。
而你看见的就是其中的11支。
我们希望它看起来就像城市周遭随时在上演的故事般平凡又荒谬。
很幸运的,这个创意得到导演和制片公司的支持,把原先因为预算有限只能用DV拍摄的想法,升级到用film去完成它,因此让影片的质感和魅力提升很多。
为什么要这么多支影片?
这是思考的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希望人们每次造访旧情人网站,都会看见新的素材。第二阶段,我们将影片分3个波段在网络露出,进入旧情人,不仅能看见更多更新的搜寻旧情人秘招,而且每一次,还会看见新的广告影片,以增加造访的意愿和频率。
然后第二阶段再把影片放在电视上。
不论是第1阶段的网络沟通,或是第2阶段的电视广告,每一次都把这个活动推上另一个高峰,这个网站吸引了16,000,000 次的网页浏览,全台湾1300万网民中,有350万人次观看过这个影片,讨论区里涌进了4万多笔留言,交换或传授搜寻心得。业务部给我的邮件这样说的:“这个网站产生了120万次的搜寻,等于每一个上来看过网站的人,都会手痒查个至少一次(1.3次/per vistor),原来人人都有旧情人。”
我常常说,网络媒体给了我焦虑也给了我更多的自由。我相信,我的伙伴们会深深同意这句话。在yahoo旧情人里,我们撞击、实验、磨合与验证,在传统和新兴媒介两片森林之间,我知道,我们开始有了轻功。
胡湘云小介:
主修中国文学。少年时是个积极的主导与参与者。曾任校刊主编。获全国性演讲、作文比赛奖项。主持校际大型晚会。喜欢接触人们不热衷的事物,例如围棋和现代舞。从来没认真思考过要从事什么行业,做广告前,曾做过唱片企划、艺廊特助、电影工作室剧本写手、8厘米创作等工作。
误打误撞进入广告界,毛遂自荐当上文案。1992年进入奥美,曾任台湾意识形态广告ECD。服务过Dove、奔驰、耐克、统一、全联福利中心上市、雀巢、“中华”电信、7-Eleven等客户。
她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是自由,最害怕火,最喜欢的事:学习和动物。
责任编辑:吴楠